王莊十二相

王莊十二相

“十二相”流傳於延慶鎮王莊村。據本村老藝人王漢卿(1930年生)介紹: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延慶地區花會活動異常頻繁,而且形式多種多樣,但是王莊村卻沒有自己的花會。

王莊十二相

於是,村里人便根據傳統的十二生肖創編了“十二相”這一表演形式。早期的十二相借鑑秧歌、跑驢、竹馬的表演技藝和道具製作工藝,按照十二相的各自形象製作而成。經過演出實踐,藝人們進行了下列改進性的創造,使之不斷完善而完成了它的整體藝術表現形式。十二相屬於以道具表演為主的民間舞蹈,每個道具的製作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各自的特點,每件道具都是一件民間手工製作的藝術品。

十二相表演

十二相的表演以集體套路為主,主要有:“圓場”、“圓籬笆”、“盤腸”、“撥吊兒”、“卷蠟”等。演員步法有“平步”、“之字步”、“秧歌步”等變化,演員個人動作多依據扮演角色的性格要求而即興創造,因之動作和神態都表現了各自的特點而迥然有異。尤其是十二盞內燃蠟燭、造型獨特的彩燈,夜間走會時每個演員各持一盞,在夜間看來,在婉轉流動的陣圖中閃爍,燈光輝映下的演出非常迷人,十二相是延慶鎮王莊村藝人創造的道具造型,作為一種表演風格十分獨特的民間舞蹈,非常具有地域特點。據我們所知,十二相不僅在延慶只有王莊村一檔,而且在北京地區也沒有發現相同品種。十二相具有唯一性。延慶其他舞蹈產生的時間都很早,我們只知道它們傳承到今天的樣子,但它們的產生過程我們卻無法了解,唯有十二相我們可以了解到它的產生全過程。這就為我們研究民間舞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直接的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