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苹(1916~  )

王苹(1916~)

正文

王苹(1916~)中國電影女導演。原名王光珍,回族,祖籍江蘇江寧,生於南京。中學時代對文藝發生濃厚興趣。1934年後,任教於南京興中門國小,參加了瞿白音水華王家乙組織的業餘磨風劇社,並在《娜拉》劇中擔任主角,被國民黨南京教育局以“一個戲子豈能為人之師”的理由革職,通令南京各校不得再聘她為教師。在瞿白音和水華的推薦下,她隨宋之的於1935年10月到太原,加入田方等組成的西北影業公司。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宋之的編劇、石寄圃導演的《無限生涯》,因反映礦工的生活和鬥爭,被閻錫山下令停拍。1936年春,與宋之的結婚後去上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王苹隨宋之的、崔嵬賀綠汀等組成上海救亡演劇一隊。抗戰勝利後,回上海,先後在《一江春水向東流》《麗人行》等影片中扮演不同類型角色。1948年轉移至解放區石家莊,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工作,1950年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電影處。1953年,她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女導演,攝製了大型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和《祁建華速成識字法》,同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八一電影製片廠建立後,她任故事片導演。1956年春,完成了影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此後,她幾乎每年導演一部影片。《柳堡的故事》(1957)是首次顯示並奠定她樸實自然、優美細膩的抒情藝術風格的影片。這部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將江南水鄉農村的秀麗風光與勞動人民的純樸感情有機地融為一體。繼《永不消逝的電波》(1958)和《勐壠沙》(1960)後導演的《槐樹莊》,反映了中國本世紀50年代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過程。這部影片使她獲得1963年第 2屆“百花獎”最佳導演獎。1965年,王苹與李恩傑聯合導演了舞台藝術片《東方紅》,用電影的特殊手段,再現了這一氣勢磅礴、宏偉壯麗的音樂舞蹈史詩。1985年,王苹任總導演,將中國又一部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拍攝成上、下兩集的彩色寬銀幕影片。王苹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顧問及中國電影家協會常務理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