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洲

王英洲

王英洲同志1939年生,河南葉縣人,1956年12月參軍,任班長、排長、連長、副營長、54軍副軍長,1985年,王英洲調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9月,王英洲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人民解放軍實行新軍銜制以來唯一的一位獨臂將軍。1996年6月,王英洲升任河南省軍區政委,一年後改任河南省軍區司令員。1999年底,王英洲將軍離職退休。是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第四屆主席團名譽主席。

人物經歷

王英洲1939年生於河南葉縣,1956年12月參軍,編入志願軍第54軍部隊到朝鮮執行海岸守備任務。1958年王英洲所在部隊作為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回祖國,不久後又奔赴青藏高原參加平叛作戰。1960年1月,130師偵察連在西藏洛隆縣被一千多名叛匪圍困在一個寺廟中,斷水斷糧,情況十分危急。身為該連七班班長的王英洲冷靜分析形勢,提出必須粘住叛匪、堅守待援,得到了連長和指導員的贊同。王英洲和戰友們忍飢受渴,英勇頑強地苦戰7天7夜,打退了叛匪的數十次進攻,終於堅持到師里的增援部隊趕來,內外合擊消滅了這股叛匪。1962年10月,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打響。我54軍130師奉命以強行軍速度向印軍主攻的東段瓦弄地區開進。王英洲所在的388團為右翼部隊,沿察隅河西岸穿插至瓦弄扎公山下,11月16日向盤踞扎公山的印軍發起全線攻擊。擔任3連突擊排長的王英洲機智勇敢地指揮全排摧毀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的地堡,為連隊開闢進攻的通道。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388團奪取了扎公山,將兩個營的印軍分割成兩處。左翼的390團也迅速推進,受到夾擊的印軍一下子就被打垮了,爭先恐後地鑽入密林四散逃命。我軍緊緊追擊,但很快指戰員們隨身攜帶的糌粑面都吃光了,出現了斷炊的困難。王英洲果斷地帶領戰士們邊追擊邊用芭蕉根充飢,到第4天戰士們一聞到芭蕉根的味兒就反胃難受,士氣低落。王英洲讓大家把身上的乾糧袋都解下來,在一塊油布上抖了又抖,匯聚出半碗糌粑面,讓大家一人吃一小口。但碗在全排同志手中傳遞了一圈,誰也沒捨得吃。王英洲望了望戰士們,又生出主意:把糌粑面倒進鍋里,大家一起喝湯。就這樣頑強地堅持到戰鬥勝利結束,3連共斃傷印度侵略軍300多人。王英洲由於在戰鬥中表現突出,戰後榮立三等功。
1964年11月5日,擔任連長的王英洲組織班戰術進攻實彈演習。一名戰士匍匐前進將炸藥包送到“敵”地堡前,拉火後幾個翻滾避開。地堡里的“敵人”看見也迅速跑出後撤。但就在這時一名機槍手從另一側衝上地堡,架起機槍掩護全班追擊。對這一切看得清楚的王英洲急忙呼喊機槍手躲開,可是機槍手既沒有看見哧哧冒煙的炸藥包也沒聽見連長的喊叫。王英洲毫不遲疑地飛身上前,左手將機槍手拽到自己身後,右手抓起炸藥包往外拋,就在這一剎那間炸藥包轟地炸響。機槍手脫險了,王英洲卻倒在血泊中。經過兩次手術,王英洲生命無礙,而右手則從手腕處完全失去了。此時的王英洲最擔心的是因傷殘而不能留在部隊里。為了重返部隊,手術後第6天他就下床走動鍛鍊,並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經過幾天苦練,王英洲能用左手比較熟練地書寫了。於是他連續給連隊黨支部和師、團黨委寫信,強烈要求歸隊。由於王英洲是師、團乃至軍里都掛號的著名人物,師團兩級黨委和首長們對他的去留問題極為重視,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最後決定讓他留下。
正常人要當一名好連長也不容易,何況一個失去右手的人?王英洲回到連隊後,謝絕了一切對他的幫助照顧,從基本的著裝、疊被子、繫鞋帶等一點一滴開始進行反覆的艱苦練習,直到自己能應裕自如。原來有一手好槍法的他重新練習用左手打槍,臂肘磨破了流血後結繭,再磨破流血•••直到又達到了百步穿楊的水平。王英洲以超人的毅力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很快適應了連隊的生活,訓練、勞動樣樣帶頭爭先,成為所在部隊響噹噹的“排頭兵”。1966年1月,連里分來十幾名新戰士。他們聽說王連長單手繫鞋帶打背包都比他們快後,不服氣,要與連長比試打背包。王英洲開始不願比,但架不住一幫“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後生不依不饒,只得應戰。為了教育新戰士愛軍習武、苦練過硬本領,指導員黃昌柏主動當裁判。他宣布比賽規則:時間一分鐘,以哨音為號。新戰士們摩拳擦掌,急欲一顯身手。哨聲一響,只見王英洲時而手嘴配合、時而以右臂肘相配合,動作快得令人眼花繚亂。眨眼間他已打好背包站到一旁,而新戰士們還在手忙腳亂。黃指導員看看新戰士們還都是一副很不服氣的樣子,笑了笑說:這第一次不算。再來一次!結果第二次王英洲仍無可置疑地取勝。從1965年至1969年3月王英洲提升為副營長前的四年間,388團“先進連隊”的紅旗年年被他這個“一把手”率領的3連扛走。1979年2月,已任54軍副軍長的王英洲又踏著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硝煙走上戰場。他協助韓懷智軍長指揮我東線南集團部隊從廣西布局方向實施突破,2月21日攻占東溪,切斷了越4號公路,逼近高平。王英洲親自帶領偵察兵趁夜趕到高平搜尋偵察,為奪取高平弄清第一手的情況。打下高平後,越軍化整為零退守叢林山地。我軍及時調整部署,對遁入山林的越軍進行清剿圍殲。我北集團某師由於穿插迂迴的速度太快,後勤保障跟不上,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困境。上級指揮部命令配屬南集團的汽車運輸隊立即滿載糧食彈藥,火速支援該師。汽車隊從高平剛出發就不斷遭到越軍的伏擊,部分車輛被打壞,十分無奈之下只得返回。兄弟部隊頻頻相催,上級首長也很是焦急。這時王英洲主動請纓,親率運輸車隊上路。他事先對車隊的行進序列和遭遇敵情如何處置等作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指揮70多輛車組成的運輸隊機智勇敢地衝破了越軍的伏擊圈,將大批的軍需物資送到了北集團部隊的手中。
1985年,王英洲由野戰軍副軍長調任河南省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9月,王英洲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人民解放軍實行新軍銜制以來唯一的一位獨臂將軍(應該說這裡所稱的“獨臂將軍”只是一種泛指意義上的習慣叫法。因為王英洲將軍雙臂俱在,他只是失去了右手掌)。1996年6月,王英洲升任河南省軍區政委,一年後改任河南省軍區司令員。他初到河南省軍區工作時,正值全軍精簡整編,河南省軍區原來的6個副司令員就只留下他一個。6位副司令給王英洲交下的除了軍區的工作外,還有省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組長之類的地方兼職達17個。這些地方組織或部門召開的會議,他都得到會並講話。長期養成雷厲風行的軍人工作作風的王英洲對8點半開會9點多人才到齊等慢騰騰的地方節奏感到很不適應。他決定從抓會風入手開展工作。在河南省抗震救災領導小組和消防領導小組分別召開的兩次工作會議上,王英洲都認真指出會風拖沓懶散的壞處,提議嚴肅會議紀律、提高會議效率,結果安排他講兩個小時的會他只講半小時。此後凡是王英洲任組長的地方會議,與會同志都自覺按時到會,會議時間也大大縮短。
1999年夏,江澤民總書記南下視察。專列臨近河南三門峽時正是中午時分,總書記忽然決定利用列車在三門峽加油加水之機,請河南省黨政軍領導到專列上一同吃午飯,邊吃飯邊聽取他們匯報工作。專列上的飯桌是長條型,江總書記坐一端,河南省的黨政軍一把手們圍坐另一端。一般情況下因江總不喝酒,他的餐桌都不上酒。這天為了表示對河南省領導們的歡迎,江總特地讓服務員上酒並給大家斟杯。午飯開始、江總講了幾句開場白後,河南省委書記馬忠臣第一個站起來向總書記敬酒,其他領導同志也依座次逐一舉杯敬總書記。江總書記都是很禮貌地端起酒杯在嘴邊抿一下作為表示,然後放杯、落座。輪到王英洲時,他左手端著酒杯,身板筆直如受閱戰士一般莊嚴地走到總書記身邊,誠懇地說:“江主席,俺沒坐過專列,更沒有給中央首長敬過酒。今天能向江主席敬酒很是榮幸,請江主席喝下這一杯。”江總書記站起身,望著麾下魁梧而又誠實的將軍,高興地說:“你喝了,我只能表示一下。”“是,服從命令!”王英洲將酒一口喝下,然後讓總書記看了一下杯子,返回座位。這時馬忠臣開腔道:“江總書記,王英洲同志是我們省委常委。他25歲時在軍事演習中為了救戰士,不幸被炸掉右手。他是全軍的愛民模範。在我們河南當省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十四五年,他不僅在省軍區部隊,就是在全省民眾中都很有影響,威信很高。”聽著馬忠臣的介紹,江總書記把目光投向王英洲,看了半分鐘,喊道:“服務員,給王司令員倒滿酒。”隨即江總書記舉杯說:“王司令,聽了馬書記介紹,我很高興。我敬你一杯。”王英洲連忙走到總書記面前。“你是老同志、老功臣,我本來不喝酒,今天高興就喝了這杯!”江總書記說完與王英洲一碰杯,兩人都喝了。“王司令,江總書記不喝酒都喝了,你還得連喝3杯。”省長李克強勸起了酒。飯桌上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都跟著相勸。“好,感謝江主席今天特地喝酒1杯,俺喝3杯。”王英洲激動地連喝了3杯。江總書記和大家邊吃飯邊聽取馬忠臣匯報河南省的工作情況,飯後又匯報了一會兒,江總書記作了工作指示,馬忠臣、李克強、王英洲等人才依依不捨地走下專列。
1999年底,王英洲將軍離職退休。他幾十年來身先士卒、勤勤懇懇,是一名具有很高軍事指揮才能的指揮員和優秀的政治工作者,是新時期人民軍隊中的模範將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