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榮

王英榮

然而,王英蓉決不僅僅是在唱腔上贏得觀眾,她的唱、做、念、打的工夫也非一般的演員所能相比的。 然而,王英蓉決不僅僅是在唱腔上贏得觀眾,她的唱、做、念、打的工夫也非一般的演員所能相比的。 英蓉姐說,不管瓊劇如何的衰落,她的心依然屬於瓊劇。

人物介紹

1939年出生,看過王英蓉舞台表演的人,都難以忘懷她韻味十足、吐字清晰、行腔自如的獨特風格,她的聲腔空靈而意境悠遠,有時典雅大氣,有時卻又哀婉深情,令人印象深刻。她顧盼有情的眉目加上修長裊娜的身材,創造了瓊劇舞台上一代名伶的美好形象。然而,王英蓉決不僅僅是在唱腔上贏得觀眾,她的唱、做、念、打的工夫也非一般的演員所能相比的。
成就及榮譽
瓊劇《紅色娘子軍》一公演,立即獲得好評,與《紅葉題詩》一起,成為瓊劇的“雙驕”,所到之處受到觀眾的追捧,英蓉也被譽為“雙紅名旦”。2009年5月12日,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個人作品

《紅葉題詩》中的姜玉蕊、《紅色娘子軍》中的朱紅(即後來同名電影中的吳瓊花)

社會評價

“雙紅名旦”王英蓉:藝不驚人誓不休
看過王英蓉舞台表演的人,都難以忘懷她韻味十足、吐字清晰、行腔自如的獨特風格,她的聲腔空靈而意境悠遠,有時典雅大氣,有時卻又哀婉深情,令人印象深刻。她顧盼有情的眉目加上修長裊娜的身材,創造了瓊劇舞台上一代名伶的美好形象。然而,王英蓉決不僅僅是在唱腔上贏得觀眾,她的唱、做、念、打的工夫也非一般的演員所能相比的。

“那時環境單純,幾乎沒有別的雜念,演員們一心只想把戲演好,不管吃多少苦,都沒有怨言。這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特徵,真正可以做到藝不驚人誓不休。那可不是講假的啊。”英蓉姐說。
運用“假嗓”改變瓊劇唱腔
與許多地方戲曲一樣,解放後到文革爆發前,瓊劇曾迎來她的黃金時代,而這個黃金時代的出現是跟這一代藝術家的獻身藝術、不惜辛勞的創造精神分不開的。
英蓉回憶,想當年,她為了練唱腔,早晨5點就洗刷完畢,急急忙忙小跑著到幾里外的空曠地練唱腔,練打、做、念的底功。那時的海口郊外灌木叢叢,周遭環境清清冷冷,早晨起來,心裡還真有點發毛。可想著郊外的寧靜,又不會驚擾別人的美夢,她一個年輕的姑娘必須在內心裡堅強起來,一心只想著唱戲,儘快將那些恐懼的念頭驅趕掉。說到這,英蓉姐感嘆,當然,到郊外去練唱腔的不止我一個。那時的演員自覺磨練心性的敬業精神,自覺吃苦敢於擔當的勇氣,是當今很多年輕演員想像不到的。
王英蓉就是在這無數次戰勝自己的恐懼、失敗的情緒中練就了一身工夫,在唱腔上創造性地運用了“假嗓”,改變了瓊劇旦角歷來運用“平喉”演唱的傳統,突破了男女同腔同調的窠臼,給女主角創造人物形象拓寬了無限的空間,正如王韌先生所言:王英蓉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為瓊劇的女腔改革,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於是,舞台上的王英蓉像一隻自由歡唱的鳥兒,她寬廣的音域和渾厚深沉的音質,讓她的演唱聽起來高亢而不顯得尖利,這在名劇《紅葉題詩》中尤其顯現。
眉眼傳神創造多種角色
王英蓉打動觀眾的還有她內涵豐富的眼神。經過多年的舞台藝術實踐,王英蓉從各類文藝作品和別人的表演中得到滋養,用心去體會不同的眼神所表達的意境,掌握了諸多眼神的表演語彙。從“平視”、“仰視”、“斜視”到“側視”、“偷視”、“轉眼珠”等,她都能夠“運轉自如”,恰到好處地跟戲中人物的情緒、性格和當時的情狀相結合。
她豐富的眼神語彙使得她在創造眾多的人物形象時遊刃有餘。所以,在舞台上,人們可以看到她演繹的許多性格迥異、魅力獨特的古代“佳人”形象,也有不同時期的現代婦女形象。如她扮演的劉胡蘭、紅霞、阿螺、阿慶嫂等,就曾得到觀眾喜愛。與《紅葉題詩》一起稱為海南瓊劇“雙紅”的《紅色娘子軍》,劇中的女主角朱紅(即後來同名電影中的吳瓊花),就是英蓉第一個扮演的。姜玉蕊和朱紅這兩個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女性,在英蓉的表演中具有了鮮明的個性,因此,瓊劇《紅色娘子軍》一公演,立即獲得好評,與《紅葉題詩》一起,成為瓊劇的“雙驕”,所到之處受到觀眾的追捧,英蓉也被譽為“雙紅名旦”。
2005年10月20日,英蓉姐在海南瓊劇院排練廳走台步,那步履依然矯健、輕鬆,不像一個年過花甲的人。不久前在復排的瓊劇《紅色娘子軍》中她還扮演“連長”一角,與年輕一代的演員一起共同重溫舊日榮光。
英蓉姐說,不管瓊劇如何的衰落,她的心依然屬於瓊劇。雖然她對瓊劇的感情心緒複雜,她被它成就著,也被被它傷害過,但最終還是為它溫暖著。她不知道此生除了瓊劇能讓她傾注全部的熱情和關愛,還有什麼東西能夠如此永久地占據她的心?談話中,她對瓊劇的現狀憂心忡忡,對她那個年代所堅持的精神價值的失落感到迷茫。她不停地說起《紅葉題詩》,那是她最美好的青春時代,她的才情與愛恨都裝在這部戲所有的細節中了。
“雙紅”名旦欲說還休
也許王英蓉並沒有想到,自己此生命運的跌宕起伏會跟《紅葉題詩》緊緊聯繫在一起。1962年12月,《紅》劇在廣州拍攝完畢後,一道來自中央高層的批示宣告了《紅》劇後來一段時間的悲劇命運:首先《紅》劇被作為宣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戲而被禁演,這齣由海南老藝人王廣華根據有關傳說講述、後經過戈鐵(蔡興洲)、石萍、杜桐、李門等反覆加工,尤其得到田漢先生的修改潤色之後主題思想得到提升的優秀劇目,一夜之間變成了出籠的毒蛇;文革中,它和《海瑞罷官》、《海瑞回朝》等被打成“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曾經得到周恩來總理高等度評價的《紅》劇卻因政治形勢的逆轉而成為“反動影片”,這個突然的轉變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可以想像,在《紅》劇中扮演“佳人”姜玉蕊的王英蓉要承受怎樣的政治壓力。
“和大家一樣我也受到一些衝擊。有一年我已經懷孕7個月了,卻不讓我在家等待生產,被迫到幹校去勞動。好在我的生命力強大,孩子生出來還算順利。”一直沉浸在往事回憶中的英蓉姐忽然變得情緒激動起來,她顯得有些欲說還休。但是,過往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個人在歷史的鏈條中實在渺小到可以忽略,只有自己不能忽略自己。所以,英蓉姐的喜怒哀樂皆有理由,她的青春她的美好,她對理想與事業的熱愛永遠留在舞台上、銀幕中了。
海南日報 作者:蔡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