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和

王育和

王育和(1903—1971),浙江寧海桑洲村人。校長。

基本信息

簡介

王育和,原名王乘中,曾用筆名王清溪。1918年畢業於縣正學國小堂,翌年至上海哈同中學讀書。因中途學校停辦,遂轉學上海麥倫書院英文系,1926年夏畢業,會同上海大學社會系畢業班學生蔣如琮發起組織“寧海旅滬同學會”,並號召寧海旅寧(南京)、滬、杭、甬青年暑期返鄉,舉辦“消夏社”,商討振興家鄉教育事業的具體辦法。王育和參與發起工作。7月中旬,各地青年陸續回寧海,首先開設補習班,然後於9月組建寧海中學,推章廣田為校務主任,招收學生百餘人。王育和留校任教。同年10月,由學校內黨員蔣如琮、範金鑣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
蔣如琮、範金鑣領導的寧海中學黨支部,是寧海縣第一個黨組織。王育和入黨後,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改革教育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四·一二”政變後,反動勢力猖獗,王育和遭當地政府通緝,去上海避難近半年,於1928年2月重返寧海中學任教。此時,柔石已委任為寧海縣教育局長,正著手寧海中學新校舍的集資、興建工作,王育和協助募捐,四處奔波。當年5月,寧海共產黨組織發動的“亭旁暴動”失敗,寧海中學黨支部暴露,學校被迫解散,王育和再度赴滬避難。
在滬期間,先在寶山羅店中學任教,後搞翻譯,並參與“左聯”的一些工作,當時“左聯”出版的《浮士德與城》、《丹麥短篇小說選》等東歐、北歐的作品,大都由柔石譯成,由王育和幫助校閱。王育和還以王清溪的筆名,單獨翻譯出版小說《小孩》。柔石被捕後,王育和四處奔走,設法營救,終因國民黨政府注重此案而無法為其開脫。柔石在獄中寫給魯迅先生的幾封信,都是由王育和代為轉交的。柔石犧牲後,王育和又替柔石的家人發起募捐,並將所保存的柔石遺稿轉交魯迅先生。此後患病數年,於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戰暴發時離滬回鄉。
王育和回鄉後,即去天台大公中學(上海內遷)任教,並組織學校進步師生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學校被國民黨政府勒令停辦後,又輾轉黃岩、溫嶺各縣中學任教。1946年,應原大公中學同事戴介民之邀,再去上海建承中學任教,並協助上海黨組織的外圍組織“上海市中等教育研究會”工作,發動進步師生,配合解放軍解放上海。1949年7月,王育和回寧海,受黨的指派,接管寧海中學,任校長。後又調任天台中學校長。不數年肺病復發,身體日衰,1964年退休回家,1971年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