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紳[明代人士]

王紳[明代人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紳(1360-1400),字仲縉,室名、號繼志齋,元·婺州路義烏縣鳳林鄉(今浙江省義烏縣尚陽鄉)來山村人。明太祖朱元璋朝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王禕之次子,宋濂弟子,有志於學,官國子博士,預修《太祖實錄》。與方孝孺為同學,互為知交,相與友善。明·太祖、惠帝時期著名詩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10歲時與父親分別後,父子再未有機會能夠相見。洪武六年(1373年)13歲而孤,事母兄盡孝友。及長博學,以後受業於宋濂,頗重之。有志於學,為了追念父親,繼承遺志,特將居室命之為“繼志齋”,並用為自己之號。果不負師友厚望,刻苦求學,卓然超群,文章學問著稱於時,為一時同流之輩所不及。與年長三歲的寧海人方孝孺為同學,兩人互為知交,相與友善。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下詔令討伐、平定了雲南,統一了國家。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知於蜀獻王朱椿,應徵四川成都府學訓導。在得到父親被害雲南的訊息時才14歲,就萌發尋找父親遺骸,來歸故鄉的願望。但因路途遙遠,不能成行,一直未能了卻宿願。此時到了成都,這個願望益發強烈。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蜀獻王對王褘大義凜然、慷慨不屈的氣概深為感動,十一月特出川資,以助其成行。十二月初一從成都啟程。經過將近3個月的長途跋涉。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二月二十三日到達昆明,此時距王褘被害已經23年。到雲南後,首先拜會了西平侯沐春和雲南布政使司左布政張紀等地方官員,受到當地文武大臣及紳士士人的大力襄助。在昆明會晤了年愈七旬的人畫家何仁可,原司徒達里麻的門客、臨安儒士賈寬以及其他知情人金剛保、蘇奴等,詳盡了解了王褘持節雲南、招撫梁王及被害的經過。二月二十五日到地藏寺北漏澤園祭奠,一連兩日,並夜宿地藏寺內,以伴其先父之靈。至於王褘遺骸,據何仁可、賈寬說,由達里麻派人葬於地藏寺旁。由於抵滇距王褘被害相隔23年,其間雲南改朝換代,地已今非昔同,面貌全非,難辨依稀。又據宜良人李鉉所說,王褘墓大略在兀兒躲東門外百步左右,但到那裡一看,墳墓累累,成百上千而且多遭挖掘,更不知所在。故在昆明訪先父遺骸不得其所,捶胸頓足,哀嚎大慟。暨求父遺骸不獲,撰《滇南慟哭記》,於三月二十二日離開昆明以歸,奉神主而歸故里義烏。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用薦

召為國子博士,遂入詞垣,預修《太祖實錄》,獻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二章。

人物評價

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病卒於國子博士任上,終年僅40歲。撰有《繼志齋集》12卷,收入《四庫總目》行於世。

王紳律詩聯

孤館驚殘漏,

登途竟若迷。

山形存隱約,(頷聯上)

地勢失高低。(頷聯下)

薄曙欺殘月,(頸聯上)

哀猿和早雞。(頸聯下)

忽聞飛瀑響,

已過石橋西。

——《五律·早行》詩聯

附錄一: 【王紳絕句詩】

環池皆名山,山深積蒼翠。 決策當大廷,題名獨先奪。

長夏晴雪飛,無雲亦陰翳。 詞垣暨南宮,終歲知幾遷?

——《五絕·題黃侍中翠微書舍二解其一》詩 ——《七絕·題黃侍中翠微書舍》詩

屋頭有流水,時作幽琴鳴。 一自騎鯨去不回,風流千里數雄才。

掩卷欲細聽,風移過前楹。 至今採石江頭月,猶共長庚燭九垓。

——《五絕·題黃侍中翠微書舍二解其二》詩 ——《七絕·題李白小像》詩①

附註

① 尾聯下“九垓”,亦作“九畡”、“九陔”、“九閡”。謂兼有中央與八極邊遠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