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社教

8、明清時期畜養業結構的變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第3輯; 16、明代太湖流域的糧食生產和缺糧問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第3輯; 19、西漢上林苑的範圍及相關問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3輯;

王社教
出生年月:1965.7
研究特長:歷史人文地理
學位:博士
畢業學校:陝西師範大學
職稱:研究員
職務: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部主任
簡介:
1988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同年考取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教授專攻歷史地理學,1991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並留校工作,1994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2年晉升為研究員。現任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部主任、中國古都學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區域經濟開發與環境變遷、中國古都學與城市建設、中國農村社會經濟史諸領域的研究。先後主持和參加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出版有專著(包括參與編撰)《蘇皖浙贛地區明代農業地理研究》等多部,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專著《蘇皖浙贛地區明代農業地理研究》先後獲第二屆譚其驤禹貢基金優秀青年歷史地理論著二等獎和陝西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另有多項成果獲西安市委和市政府獎勵。2000年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
目前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
1、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項目:歷史時期我國北方沙塵災害與人類活動關係研究(教人司[2002]350號);
2、陝西師範大學校級重點科研項目:10至20世紀我國西北地區土地利用變遷與沙塵災害關係研究;
3、陝西師範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歷史地理學研究項目:黃土高原地區鄉村地理研究,1368—1949(SNNUHG04006);
4、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西北地區環境變遷與農業結構的變化與調整研究(02JAZJD790020)。
代表性論著有:
1、蘇皖浙贛地區明代農業地理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
2、西安歷史地圖集(合著),西安地圖出版社,1996年8月;
3、清代西北地區地方官員的環境意識——對清代陝甘兩省地方志的考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第1輯;
4、遼宋金元時期山西地區城鎮體系和規模演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4期;
5、明清時期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朱士光等主編《西北地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小城鎮發展》,P99-122,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年9月;
6、史念海先生與中國古都學研究,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1期;
7、民國初年山西的植樹造林及其成效,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第3輯;
8、明清時期畜養業結構的變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第3輯;
9、歷史時期我國沙塵天氣時空分布特點及成因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10、關於中國歷史農業地理研究的幾點思考,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編《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學——2000年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齊魯書社,2001年10月;
11、漢長安城斗城來由再探,考古與文物,2001年第4期;
12、堯都平陽的傳說和華夏文明的起源,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2輯;
13、清代安徽農業生產的地區差異,中國農史,1999年第4期;
14、論漢長安城形制布局中的幾個問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2輯;
15、隋唐長安城的選址及其內部結構的形成與原因,《中國古都研究》第13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5月;
16、明代太湖流域的糧食生產和缺糧問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第3輯;
17、明代蘇皖浙贛地區的雜糧作物及其分布,中國農史,1997年第3期;
18、明代雙季稻的種植類型及其分布,中國農史,1995年第3期;
19、西漢上林苑的範圍及相關問題,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3輯;
20、再論安徽稱省時間與建省標誌,安徽史學,1994年第1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