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王石村

王王石村隸屬萊城區羊里鎮,原名王家王石,位於萊城西北20公里處。南與北官廟相鄰,北與護駕泉隔河相望,東與陳王石村接壤,西與孫王石村相連。全村人口862人,耕地768畝。1946年9月屬儀封區(三區)所轄;1958年屬羊里公社;1984年5月屬羊里辦事處;1985年10月屬羊里鎮至今。

村莊名片

王王石,由王家王石、李家王石兩村組成。明初年間由王姓建村。據《王氏族譜》記載,祖人在明初由山西洪洞遷此。王王石村,有王、李、蘇、張四姓,王姓居多。

發展歷史

王王石村地處羊里西部平原地帶。村中東西大街長600米、寬16米。村北為著名的“鐵幫銅底困龍河”。該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村民大多以種植為業,兼營購銷、加工業等。1952年成立第一個初級社,由王儒林任村長。1957年同孫王石等村合併為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後,又分為兩個大隊。
王王石村吹打樂隊成立於光緒二十二年。創始人王雲祥系祖傳民間藝人。其傳人王彬林頗有成就。他於1971年考入泰安地區山東梆子劇團,1980年入山東藝術學院深造。畢業後,調山東歌舞團任民樂隊副隊長,任山東歌舞劇院院長、教授。
王王石村人富有革命精神和愛國精神。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青壯年勇赴前線,不少人送子參軍保衛國家。婦女們則做鞋織襪支援前線。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捐軀的王逢嶺、王永合烈士英名千秋。
王王石村人,經濟意識強。改革開放更使他們如虎添翼,黨的政策給他們帶來實惠。早在20世紀80年代,村人多有走村串戶收購古玩,一時成為王王石村的一大特點。至今,外出收頭髮的吆喊聲響到臨沂、泰安、沂源、章丘等地。為了發展地方經濟,該村先後發展了五個民營大戶,他們每年在當地購銷農副產品達萬噸以上,有力地帶動了本村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

人文自然

村內建有倒坐觀音廟一座,占地100多平方米,建廟年代無考。廟中供奉著觀音像,廟門朝北,俗稱倒坐觀音。解放後,先改為辦公室,後改為村國小。觀音廟後是被稱為萊蕪第一的貞節牌坊。該牌坊建於道光二十六年,因王廷棟之妻任氏夫人,含辛茹苦,扶幼孝親而建。雙層雙檐,八隻風鈴隨風擺動;風搖鈴響,音傳四鄉。雄偉高大的四隻石獅,分臥於牌坊東西兩面,坊頂立有一米多高的雕花寶瓶。朝廷褒獎聖旨被雕刻在銅板上,高懸於上。用作梁用的生鐵橫擔重800斤,人稱“千斤梁”,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拆除,此牌坊毀於1967年。
王王石人自古崇尚文明,重視教育。舊時,有文秀才兩人、武秀才一人,民國初期村小,由知識淵博的王雲春任教,培養了不少人才。建國後,1951年與陳王石村合辦初級國小,校址設在廟內。一至四年級複式,開設語文、算術。王開泰是建國後第一任教師。1967年,王王石村開始自辦國小。1991年同三官廟等村合校,為三官廟聯小。自恢復高考以來,村中有12人被大學錄取,20多人考取了各類中專學校,為國家輸送了不少優秀的建設人才。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錄
王永合 王逢嶺
二、歷任村支書
1931年-1951年張吉祥
1951年-1958年蘇興勇
1958年-1961年王訓林
1961年-1972年王效玖
1972年-1976年王永潔
1976年-1985年蘇金法
1985年-1988年李富山
1988年-1990年王延林
1990年-1998年王逢清
1998年-2000年李富山
2001年 蘇金法
二、歷任村主任
1940年-1942年王雲亮(村長)
1942年-1945年王風良(村長)
1945年-1954年王永三(村長)
1954年-1958年王汝林(社長)
1958年-1966年王學功(大隊長)
1968年-1971年王效九(革委會主任)
1971年-1984年王學功(大隊長)
1984年-1985年王延林
1985年-1992年王風清
1992年-1999年王篤林
1999年-2001年王永申
2001年 王永泉
四、副縣級及其以上幹部
李富貴 曾任萊蕪市郵政局局長,現為正縣級調研員
五、副高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人員
王永欣 中學高級教師
王彬林 山東歌舞劇院教授

特產展台

王王石村吹打樂隊
成立於1895年(光緒二十二年),創辦人王雲祥系祖傳藝人。他20歲開始嗩吶吹奏,功底深厚,他一生排練了大量民間樂曲。流傳較廣的有《四年眼的小開門》《平調反子》、《鬥鵪鶉》、《水鑼音》、《上天梯》、《大登殿》、《五六五》、《秧歌調》等。

周圍的村莊

編輯

北有胡家泉、白炭坡。

東有陳王石、孫官莊。

南有三官廟、北留村、東留村、西留村。

西有孫王石、楊王石、郭王石。等等

這周圍有很多名字帶王石的村,素有十八王石之說。

地理位置

交通便利,東臨九陽大道,西臨S244省道,南面吐絲口西路橫貫東西,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