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溝村

王溝村,位於偃師市南部,屬李村鎮所轄。地處偃師和伊川交界的萬安山腳下,人傑地靈,全村共400餘人,按人員居住區村子分為南、中、北三部分。

河南省偃師市王溝村

村子概況

位於偃師市南部,屬李村鎮所轄。地處偃師和伊川交界的萬安山腳下,人傑地靈,全村共400餘人,按人員居住區村子分為南、中、北三部分。
村子中間有顆大槐樹,數齡200年以上,須三人合抱。一條灌溉渠從村中穿過,渠深10餘米、寬20餘米,渠水源自陸渾水庫,一年平均來水三、四回,渠北邊農田可引水灌溉。
名為王溝村,但村中除嫁過來的無一王姓居民,現居村民的主要姓氏為徐、田、肖、郭、劉等。
村民除種地外,農閒青狀青年多到外打工,也有做些生意的。近些年來,村子每年都出些大學生,村子面貌也在悄悄改變。

自來水

97年在村民肖建芳的帶動下渠南挨著渠的10餘戶村民自發自費挖井、建水塔,男女老少齊動員,終於吃上了自來水。參加這些活動的主要有肖建芳、徐萬祿、徐寶剛、徐元領、徐建宏、徐少雷、劉中發、徐群立等等。隨後,掀起了建自來水塔的高峰,現在絕大部分村民通過自己吃上了自來水。

磚廠

88-89年,在村幹部徐靈燦、田發祥、徐建中、徐超的帶領下,村民集資歷時幾個月在村西建起了磚廠,一時紅紅火火,村民在農閒有了新工作,一窯一窯的紅磚燒出來,一間一間的磚房建起來,黨的好乾部給村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

山東省長島縣王溝村

王溝村位於南長山鎮北部東側。南距縣政府駐地2公里,三面環山,東臨海。村莊呈方塊狀聚落,現有人口796人,267戶。村民主要從事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漁家樂旅遊等。
相傳唐王東征路過長島,因去竹山島遊玩,被風浪阻隔不能回返,留在島上的文武官員每日到該村東面的海邊眺望,盼唐王歸來,此地因而得名望駕溝,後演繹成王家溝,簡稱王溝。據《許氏族譜》記載:清順治年間,許、張姓分別從蓬萊許家、草店遷入建村。
王溝在清道光年間屬王溝社,為社駐地。1928年屬連城社,1934年屬連城鄉,1945年屬玉石區,1948年屬中正鄉,1949年屬玉石鄉。1956年成立玉石鄉長海社,1958年稱玉石大隊長海生產隊,1962年改稱南長山公社長海大隊,1964年改稱王溝大隊,1984年撤銷大隊建立行政村。
王溝村南和村西有兩處古墓群,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經省、市、縣文物部門多次發掘,發現西周、東周、漢代幾個不同時期的古墓。周墓四周填有卵石,隨葬品主要有銅器。漢墓四周填有牡蠣殼,隨葬品有陶器、銅器和玉器。陶器有鬲、豆、罐、鼎等,銅器有鼎、舟、豆、劍、戈、矛等,玉器有瑪瑙蠶、璜琮、環塊等。另外還出土一些彩繪泥俑。
王溝村東南部發現一處城子遺址,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02米。經考古專家鑑定,確認系岳石文化至商代遺址。表土層厚約40厘米,文化層厚約2.2米,土色淺黃,內含貝殼。東部和西部各有一灰坑,內有魚骨、鳥骨、獸骨、炭灰和陶片。
1985年,在王溝村還發現一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有較高的前額和明顯的眉骨,據中國科學院考古專家認定此遺骨化石距今已有3萬年左右。
仙境源。位於王溝村東,是根據“海上仙山”神話傳說而建。景區占地13公頃,內有懸崖、珠璣灘及各種奇石等自然景觀,還建有閣、亭、棧橋等供遊人歇息,景區與東邊遠處的大竹山、小竹山、車由島遙遙相對,頗有海上仙山之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