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治[媒體人]

王永治[媒體人]

王永治,男,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曾任新華社記者,曾任騰訊網總編輯。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王永治王永治
1982-1987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

1987-1989年,中國新聞學院國內報導專業畢業;

1989-2002年,任新華社西藏分社記者、北京分社主任記者、《體育快報》執行總編;

2002-2003年,任21世紀環球報導記者;

2003-2005年,任鳳凰周刊北京新聞中心主任;

2005年-2016年,任騰訊網新聞中心副總監、騰訊網編委、體育部助理總經理、騰訊網總編輯。

人物成就

曾采寫、編髮新華社社級好稿6篇;采編髮中國國際新聞獎一等獎1篇;

在新華社工作期間,曾參與和主筆了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香港回歸之夜、建國50周年和自1990年以後的歷屆亞運會奧運會和世界盃的報導;

在騰訊網先後組織了北京奧運會、南非世界盃、倫敦奧運會、巴西世界盃和抗戰勝利70周年等大型報導,主導運營騰訊網體育頻道、騰訊新聞客戶端等產品。

人物言論

中美媒體發展的八大異同
2015年11月12日,2015年騰訊網媒體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對中美媒體發展趨勢進行了對比。
王永治認為,中美媒體在八個方面是有相似點:
第一,社交媒體成為用戶重要新聞來源。美國集中在Facebook,中國集中在朋友圈、微博。
第二,新聞媒體來自移動端的流量占比超過一半。現在還在用心經營PC端的媒體人,建議果斷放棄。
第三,用戶對視頻媒體的消費增強,下一代有統治力的終端就是視頻媒體。
第四,不同年齡階段用戶形成明顯的媒體愛好差異。業內人開始更多關注未來,如00後、05後小孩的用戶需求,因為他們會伴隨新一代移動端成長。
第五,用戶貢獻的內容成為媒體信息生產一部分。自媒體、個人、硬體都會成為內容生產者,只要大家願意擁抱移動終端,不局限你現在的資質、身份、職業等。
第六,移動端廣告投入比重不斷增大,多屏和大數據成為媒體核心力量。
第七,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機器人寫作創新技術深刻改變媒體的生產方式與內容表達。
第八,信息爆炸,年輕人對媒體選擇更加謹慎和專注。
王永治又總結了未來中美媒體之間的八個不同:
第一,中國用戶人均投入在移動社交媒體的時間高於美國,美國的傳統媒體目前還比較強勢,但中國媒體現在焦慮的是如何讓社交媒體來分享內容。
第二,美國用戶人均消費視頻的時長高於中國用戶。目前中美之間在視頻消耗上的時長差別,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頻寬不夠。
第三,美國傳統電視台在移動端的成績優於中國傳統電視台。
第四,數字廣播方面美國擁有更好的平台和基礎,中國媒體特別是個人品牌在音頻傳播方面的探索剛剛開始。
第五,視頻自媒體方面,美國網路紅人商業化體系更加成熟,在中國,視頻沒有形成規模化的效應。
第六,文字自媒體方面,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急需海量文字創作者。這意味著只要媒體人還堅持新聞理想,堅持寫作,可以通過這個趨勢找回自信。
第七,在體育娛樂等媒體領域,美國整體商業化程度更高,全產業鏈流程分工更加完善,但中國也表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第八,美國媒體可能先一步面對用戶隱私與商業化的衝突,中國媒體的數據變現和媒體商業化升級正在路上。

2/3以上的紙媒會“關停轉型”

2016年1月22日,騰訊網總編輯王永治在新榜大會接受採訪時,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做了形象的比喻,“傳統媒體人是趕馬車的,新媒體是開飛機的”,兩者的競爭不在一個層面。從市場份額來看,紙媒的廣告連續三年以30%速度減少。到2018年很有可能三分之二以上的紙媒將會“關停並轉型”。

王永治更是大膽展望了未來資訊接收的可能場景,“隨著智慧型玻璃技術的實現,以後我們可能在汽車窗戶上就能看新聞,這意味著資訊觸達的渠道越來越多,內容大有可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