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揚

王武揚

王武揚,中國早期革命人士,參加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

基本信息

簡介

王武揚,字基創,號仗吾,1896年2月5日出生於祁門溶口嚴潭村。其父王璋,清末秀才,曾兩次東渡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運動。光緒末年,熊成基在安慶起義,王璋即赴以援,因起義失敗,憂憤過度,一病不起,歿於家中。

王武揚自幼讀書,當過鄉村教師。因受其父革命思想的影響,於1918年去廣東,受到孫中山先生專門接見,後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1925年10月,王武揚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在周恩來為主任的東征軍總政治部任上尉書記,得與周恩來相識,並倍受其信任。在此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是祁門最早的共產黨員。

1927年2月,王武揚任湖北保康縣縣長,5月又被委任為通城縣縣長。蔣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通城陷入白色恐怖之中。7月下旬,羅榮桓受黨的派遣到通城開展農運工作,與王武揚聯繫,組織農民自衛軍。8月20日,通城、崇陽兩縣農民自衛軍600餘人,在王武揚、羅榮桓等領導下智取通城縣城。當天下午,在通城縣衙門前召開大會,宣布崇(陽)、通(城)農民自衛軍正式成立,總指揮王武揚、黨代表羅榮桓。9月4日,王武揚、羅榮桓等率領農民自衛軍從通城往銅鼓、修水進發,走到湘、鄂、贛3省交界處時,遭到崇陽地主武裝和國民黨軍隊包圍襲擊。當夜,羅榮桓帶領100來人衝出重圍,到達修水,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經三灣整編後,直上井岡山。

王武揚被打散後,回到安徽把家屬寄居安慶,本人流寓上海。1928年10月16日去南京,碰見原東征軍政治部同事陳個民,陳向國民黨告密。當晚,王武揚在旅社被捕,被轉交江蘇高等法院審處。但王武揚始終未承認共產黨員身份,加上當時祁門旅滬同鄉會的活動,江蘇高等法院只好於1929年6月21日判王武揚無罪,直到7月4日才因其肺病日劇而開釋。此後,王武揚病情日趨惡化,貧病交加,於1934年冬(一說1935年春)病逝於安慶。

王武揚畢生從事革命事業,惜乎英年早逝。1991年底,中央電視台播放了電視連續劇《元帥從這裡起步》,劇中著力描寫了一位與羅榮桓並肩作戰代號為CP的有膽有識的農民自衛隊總指揮,他就是王武揚。

生平

畢業於南鄉鄉立高等國小堂,受父王璋影響,投筆從戎。

1918年(民國7 年)赴廣東投奔革命,於黃浦軍校第二期畢業,並加入共產黨。其間,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支隊副官、東征軍總政治部上尉書記和在北伐軍總政治部任職,參加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1927年(民國16年)2月,受湖北省政務委員會派遣,出任保康縣縣長。剛抵任,即建立共產黨、共青團、農會和婦女會組織,召開各界代表會議,取締反動道會門同善社,整頓治安,開展各種宣傳活動,推行新政。5月,襄陽發生叛變,自感孤掌難鳴,棄職去省,不久改任通城縣縣長。抵任後,即著手組織以共產黨員為中堅的縣政府和縣黨部,成立農民協會,開展抗租抗稅鬥爭。農協會員達2 萬餘人,農民運動如火如荼。5月17日,夏斗寅叛變,為葉挺部擊潰,於6月初逃竄通城,清黨反共,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王武揚退守九嶺,組織南鄉農民自衛軍,擊退夏軍多次進犯,進而擊潰縣城守軍,收復通城。7月15日,汪精衛叛變,大革命失敗,通城再度失守。下旬,羅榮桓奉命至通城。王、羅密切配合,在四鄉組織農民自衛軍500餘人,會同崇陽縣農民自衛軍百餘人,8月20日克復通城。當日下午召開通崇自衛軍成立大會,王任總指揮,羅任黨代表。9 月4 日,王、羅率自衛軍向江西修水進發。在鄂、湘、贛邊境的麥市遭敵襲擊,陷入重圍。羅突圍後率部抵修水,編入工農紅軍第一師第一連,開赴井崗山。突圍中,王武揚與部隊失散後回到祁門,將家屬遷居安慶,隻身寓居上海。

1928年(民國17年)10月16日,在南京被原東征軍總政治部同事陳個民發現告密,遭東二區警署拘捕,先後被移送衛戍司令部、江蘇特種刑事地方臨時法庭和江蘇高等法院審理。因嚴守機密,無隙可乘,經有關團體和親朋具保,於翌年獲釋。出獄後赴上海就醫,後回安慶定居。 “九·一八”事變後,王武揚無比激憤,賦詩詠懷:“家憂國難兩交並,教我如何度此生。大好河山瀕破碎,傷心最是瀋陽城。”“……強占東三省,中原激怒濤。何殊劊子手,把我當羊羔!同心討暴日,雖死亦人豪。安得三尺劍,東瀛斬惡魔!”

1935年(民國24年)春,王武揚病逝於安慶,終年38 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