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細緻
一提到王楊,無論是學生還是同事都為他對輔導員工作的那份熱忱和激情而感動。作為一名普通的輔導員,王楊不僅有著與其他輔導員一樣的工作熱情,他還多了一份忠誠,一份勤勉,一份激情、一份追求。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與否,關係著黨的建設和發展,關係著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王楊始終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積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王楊常說“要想正確引導學生,就必須了解學生,尤其針對當代的大學生,了解學生是做好學生工作的第一步”。正是以這種思想為指導,他力爭每學期與自己所帶的379名學生都有一次以上的單獨交流機會。為了更有效及時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他通過大學生線上、QQ、微博等網路載體,與學生交流,增進彼此了解。學生可以以實名或匿名的方式,隨時給他留言,提出意見或反映自己的想法和問題。王楊還經常以發表博文的形式,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為了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王楊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對大連本地的學生進行家訪,同時,他每個假期堅持到一些特殊學生家中了解情況,在家訪前他都將學生的資料進行匯總並細緻分析,使家訪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更能夠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學生常說:“我們的所有想法和行動幾乎都在王老師的眼中,他最了解我們,像我們的家人一樣,和他交流的時候他總是從我們的角度出發,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願意去找王老師。”
國防生作為大學校園內的一個特殊群體,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一名國防生輔導員,王楊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他始終秉承對國防生“高看一眼,厚愛一分”的原則,幫助國防生調整心態,適應自身的雙重身份——既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學生。與此同時,他還積極與駐校選培辦聯繫主動參加國防生的各種軍政訓練,不論是國防生的日常訓練還是野外拉練,他均全程參與,與國防生同甘共苦。在國防生的心目中,王楊已經不僅僅是一名輔導員老師,更是一位可以信賴的兄長。
通過他的悉心指導和學生的不斷努力,機械專業05級國防班畢業時在全校國防班中率先實現了零淘汰,100%加入中國共產黨,20人中有10名同學保送或考取碩士研究生,升學比例達50%。4年中,機械2005級國防班20名同學先後有56人次擔任學校、學院、級隊各級學生幹部,42人次獲得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其中楊曉峰同學榮獲“大連理工大學優秀團幹部標兵”稱號(10人),楊曉峰、韓福春同學被評為遼寧省優秀畢業生,田明明同學被評為大連市優秀畢業生。機械2005級國防班先後被評為“大連理工大學優秀黨支部創新獎”、“大連理工大學十佳團支部”、“大連理工大學優良學風班”、“大連理工大學先進班集體”,並連續3年被評為“大連理工大學先進團支部”。
積極探索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肩負著祖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王楊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為依託,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新載體,努力將愛國主義教育、團隊精神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於學生們感興趣的各類校園文化活動中。王楊始終堅持“老師搭台,學生唱戲”的原則,注重學生參與的全員性、普及性,真正做到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快樂,在快樂中得到鍛鍊,在鍛鍊中收穫啟發,在啟發中受到教育,真正使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在活動中,王楊十分重視自身言傳身教的作用,他從活動前期策劃到日常訓練,均全程參與。多少次為了一個細節,他與學生反覆推敲,徹夜不眠。他時時刻刻都與學生一起並肩作戰,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在一次訓練中,一名同學在做技巧性動作時受傷骨折,王楊在第一時間將他送到醫院醫治,並一直陪在這名學生身邊,直到手術結束。在這名學生住院期間,他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則到醫院陪護。正是王楊這種強烈的敬業精神和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深深地感染著身邊每一位學生。近年來校園內外聞名的舞蹈《刀鋒》、《士兵兄弟》、《驟雨新荷》、《紅藍軍》、《飛天》等,都是王楊辛勤付出的最好證明。特別是舞蹈《刀鋒》和《飛天》更是走出了校園,參加了大連市“五四”文藝匯演以及大連市電視台《久久合家歡》節目的錄製,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及好評,充分展示出了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精神面貌。機械工程學院團委先後榮獲“大連市五四紅旗團委”、“大連市先進團委”稱號。學院團委、學生會在“芙蓉學子·榜樣力量”評比中榮獲“優秀團隊獎”。
社會實踐作為當代大學生了解社會生活的一個主要途徑,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大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利於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轉化和拓展,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能力以及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意識;更有利於當代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擇業觀。
每年寒暑假期間,王楊都犧牲自己的假期,帶領學生走訪企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他的足跡遍及三一重裝、瀋陽工具機集團、瀋陽黎明、沈飛、沈鼓、一汽大眾、一汽轎車、哈鍋集團等裝備製造業中的支柱性企業。在實踐中學生親歷生產一線,親身體會到了祖國的強盛,科技的進步。
“幫助學生就業並不是最終目的,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鍛鍊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提高就業層次,登上更高的舞台,成就更大的事業”,王楊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近距離接觸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使學生們對企業的生產環節、流程以及企業需求,入職後的工作內容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消除了學生思想上的誤區,讓學生在以後的專業學習中有了更強的針對性,並明確了求職方向。這種形式的社會實踐不但學生認可,企業的歡迎,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王楊帶領的實踐團隊先後兩次榮獲“遼寧省大中專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他本人也先後兩次被評為“遼寧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並在2009年被評為“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工作者”。
“身懷愛生之心,恪守為師之道,善謀導航之策,多做利生之事。”王楊自參加工作以來時時刻刻以此為要求,不斷鞭策自己。他對輔導員工作的那份執著源於心中的那份熱愛。也正是由於這份熱愛,他將輔導員工作當做自己畢生所追求的事業,他將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譜寫輔導員工作的絢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