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王柏棟

1934年11月,王柏棟回商洛開闢工作。其時紅二十五軍的一個小分隊,在孫家山組建蘇維埃。他得知敵人準備“圍剿”紅軍小部隊時,立即向商鎮民團隊長張虎森開展統戰工作,勸他在民族危亡時刻要槍口對外。當敵人三路圍剿孫家山時,張虎森隊長及時派心腹送去密信使紅軍安全轉移。中央紅軍到陝北,王柏棟任紅軍總政治部地方科科長。“七七”事變當年,王柏棟再次受命,於11月返回商洛,任中共商洛工委書記,在兩嶺國小、龍駒寨鎮國小、商縣中學及商洛鎮農村和民團中建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抗敵後援會等抗日救亡組織。同時,發展鞏德芳、王柏梁(柏棟三弟)、薛興軍、彭一民等20多名共產黨員,並分批把黨員和民先隊員送到中央黨校、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他又廣泛結識王佑卿、王建三、張德祥、劉筱齋等愛國人士,並對一些地方民團頭目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很快結成當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8年3月,漢奸組織“黑煞道”破壞抗日,王柏棟三下龍駒寨做當地駐軍騎兵第一師的工作,致使“黑煞道”圍攻龍駒寨時被一舉殲滅。4月初,王柏棟又率老君河、商洛鎮一帶千餘民眾,以慰問為名,向龍駒寨駐軍索回原被沒收的商洛鎮聯百條步槍,用以組建當地抗日武裝。6月,省委派巡視員趙希愚到商洛,高度評價王柏棟回商洛僅7個多月,就將黨的影響擴大到商縣、洛南、山陽、商南等縣,組成及其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組建起抗日武裝。對此,國民黨陝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溫良儒怒不可竭,曾三次“告誡”,要他離開當地。王柏棟義正詞嚴,曉以民族大義,並以蔣介石“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南北東西,都有抗日守土之責”之“訓示”,據理力爭。溫無言答對,遂蓄謀暗殺。7月25日黎明,王柏棟被匪徒暗殺於家中,時年僅28歲。解放後始將烈士遺骨葬於金鳳山“商洛地區烈士陵園”。
1938年8月1日,中共陝西省委在雲陽舉行追悼會,汪鋒同志致悼詞,稱讚王柏棟同志是“民眾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