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簡介
王村鎮地處歙縣南部、新安江畔,距黃山市中心城區2.5公里,與國家4A級名勝風景區 “花山謎窟”隔江相望,徽杭高速公路貫穿境內。東北與屯溪區、徽州區、休寧縣接壤,西南與歙縣雄村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相鄰。全鎮總面積87.3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63個村民小組,到2007年底總人口23525人。王村鎮以農業為主,是歙縣四大產糧區之一,也是歙縣南部重要的交通門戶和物資集散地,1999年列入黃山市重點改革試點鎮、中心鎮。為做大做強中心城鎮,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2007年12月份完成了村級行政區域規模調整,由原來的16個行政村合併為9個行政村,村級區域規模更趨合理。 鎮黨委、政府以振興王村、發展經濟為己任,認真分析現狀和發展前景,擬思路、定目標,抓住有利時機,制定了超常規發展戰略,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2007年,共完成財稅任務450.7萬元,其中地稅155.8萬元,國稅270.8萬元,財政23.6萬元。同比2006年財政收入增收為12%;農民人均純收入4120元,達到全縣平均增幅值,同比2006年人均增收35%。
歷史沿革
唐至元屬長壽鄉,元至清屬二十七都。民國21年(1932)置王村鎮,次年定為二等鎮。民國27年,東北部屬王川鎮,西南部屬石南鄉,隸王村區。民國33年8月,桂濂鄉併入王川鎮。1952年8月有王村、八村、煙村、嶺社、橫關、旃田等鄉建置。1955年12月,八村、煙村、嶺社3鄉併入王村鄉,旃田鄉併入橫關鄉。1956年3月,橫關鄉下黃口四個選區劃歸屯溪。1958年10月隸王村公社,1959年2月設立橫關等管理區。1961年1月析分王村、橫關公社,隸王村區。1983年3月公社改鄉。1984年7月王村鄉升格為鎮,2004年12月,橫關鄉併入王村鎮。2005年王村鎮轄16個行政村、97個自然村、163個村民小組,6902戶23199人。其中農業5868戶21994人。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另有布依族、侗族、彝族、哈尼族、壯族、白族共16人。
基礎建設
2000年以來,隨著小城鎮建設不斷推進,王村鎮搶抓機遇,克難攻堅,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全鎮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高起點編制了《王村鎮總體規劃》。王村大道、王村農貿市場、王村農民新村、王村濱江大道拉開了王村鎮發展建設的總體框架。11個行政村全部通公路、通電話;自來水管道通達整個鎮區,藉助 “村村通”工程,到2012年底16個行政村道路全部實現油麵化;新建了王村客運服務站,規劃建設了王村公墓區、王村垃圾焚燒場等服務性設施,為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2012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大建設推進年”和“落實推進年”活動,調整工作思路,拓寬招商渠道,積極外出招商,成績顯著,共引進招商引資項目5個,總投資累計達12100萬元,已到位項目建設資金累計2800萬元元。 同時加強王村工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善孚化工有限公司為龍頭,加強工業企業建設,鼓勵良種豬、蛋雞、魚等規模養殖,建立養殖基地、蔬菜基地、優良水稻種植基地等,支持外出務工者回鄉創業,共同致力王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旅遊資源
霸王山生態農業休閒度假區位於歙縣王村鎮,是大黃山旅遊區游線組合上的重要節點,也是黃山市環城遊憩休閒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距離黃山市中心城區以東12公里處,距離黃山火車站9公里,距離黃山國際機場14公里,與上海、南京、杭州的距離分別為446公里、373公里、240公里,向北距離合肥409公里,向西距離景德鎮195公里,水陸及航空交通都十分便利。
霸王山生態農業休閒度假區毗鄰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花山——漸江風景區名勝區。
霸王山生態農業休閒度假區位於屯溪盆地的邊緣,其地形在大區域內屬於江南丘陵的崗地,小範圍屬於低山丘陵,山上植被為松樹、雜草和雜林等,山體局部為懸崖,山腳為道路或水田,地質上屬於中生代斷險盆地的構造符合部位,石質岩性大多為侏羅系巨厚層緻密砂岩,表層覆蓋為薄層殘布坡積土。區域內有土質優良的山場400餘畝,湖區兩側山場面積達2500畝以上,另加拋荒田60畝。可種植的面積達2000餘畝。
霸王山毗鄰浙江,主要水體為搖鈴湖。搖鈴湖系50年代修建的(二)型水庫,庫區蓄水面積2.1平方公里。現有庫容量61萬立方米,水面面積180畝,經規劃改造後流動水面面積可達到200畝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774mm,降水日數平均為125.5天。
霸王山景區位於北亞熱帶南部,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顯著特徵為梅雨顯著,因四面環山,風力小且風向規律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