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外語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76-78年曾留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991-92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作富布賴特訪問學者。曾任吉林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1996-1999年任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教育處一等秘書。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學、文學理論。
主要貢獻
學術成果
“論文學達爾文主義”(第二作者),《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12月(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全文轉載,2008年3期)。
“成功承載了文化重任的作品最佳——析美國近25年最佳小說的排名”(與王麗莉合作),《文藝報》,2006年11月25日。
“評詹姆斯·伍德的文學批評思想”,《外國文學》,2005年5期。
“大學生對中外英語教師授課方式的評價所引發的課堂教學改革思考”(與鄭新民合作),《中國外語》,2005年5期。
“評德希達去世後所引發的爭論”,《國外理論動態》,2005年4期(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全文轉載,2005年7期)。
“理論的現狀與未來”,《外國文學》,2004年6期。
“理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文藝報》2004年12月9日。
“加拿大高校的教學改革”,《加拿大掠影》,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
主編《理論的帝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11月。
與王麗莉教授等翻譯《尋找權威——文學理論概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參著《猶太名人傳—文學家卷》,《河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3月。
撰寫“奧德茨——美國左翼戲劇的代表作家”和“塞林格——創造美國現代經典的‘遁世作家’”部分,參編《莎士比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01年。
與楊新育編著《加拿大教育動態與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6月。
翻譯作品
“新的抵抗政治與投降”(原作者斯拉沃熱·齊澤克),《國外理論動態》,2008年3期。
“理論之後”(原作者特里·伊格爾頓)和“向這一切說再見——評伊格爾頓的《理論之後》”(原作者戴維·洛奇),《國外理論動態》,2006年11期。
“理論的終結”(原作者文森特·B. 里奇),《國外理論動態》,2006年7期。
“美國著名作家和批評家蘇珊·桑塔格病逝”,《國外理論動態》2005年3期。
“啟蒙的過去與未來”(雅克·德希達著),《國外理論動態》,2005年10期。
斯文·伯克茨:當代美國文學一瞥,《外國文藝》2003年5期。
愛德華·薩義德:“《東方學》新版導言”,《東方》2003年12期。
三好將夫:全球經濟中的抵制場,《2001年度新譯西方文論選》,灕江出版社,2002年1月。
凱思林·希金斯:尼采與後現代主義,《尼采的幽靈——西方後現代語境中的尼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