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2008年,王景光 考入南京曉莊學院,作為一名西部貧困山區的孩子,他希望為家鄉做一些實事。2009年、2010年暑假,他兩次帶領東部發達地區的老師和學生來到自己故鄉寧夏固原市等地區開展支教和社會調研活動,促成南京曉莊學院加入寧夏鹽池教育發展基金會(寧夏第一個服務教育、服務師生的基金會),與鹽池縣政府建立了南京曉莊學院鹽池教學實踐基地。
為了幫助別人,他組織了義賣活動。在重陽節,他和自己的兩名室友組織了孔明燈義賣活動,將賺來的錢捐獻給了江蘇海事學院一名患白血病的學生。聖誕節期間,他在學校進行了3天義賣,所得款項3100元全部捐給了寧夏固原市賀套村國小的貧困孩子們。
為資助8名寧夏失學兒童,他曾在學校同時兼職3份臨時工作:在校園書店賣書、做老師的助手、在圖書館整理書籍。他賣過菜,發過傳單,做過廣告公司的業務員、建築工地安裝工,在小飯店當過夥計。2010年,他在南京一家酒店作發貨員,每天完成課業後,就匆匆吃幾口晚飯趕到酒店上班,常常忙到次日凌晨一兩點才回宿舍。他每個月都要捐出工資的大部分資助孩子上學,最多的時候要捐出1400元。王景光說:“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肩負起服務他人與社會的大責任。”
王景光被評為感動寧夏2010年度人物、感動南京2010年度人物、江蘇省優秀青年志願者和優秀大學生。王景光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
先進事跡
“其實很多人都這么勸我。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這的確是很好的方式。等我有錢了可以幫助更多人。但這些貧困的學生,如果我不幫助他們,他們就失去了讀書的最好時期,有些人一生只有一次讀書的機會。”
“如果一天只吃一頓飯,會是什麼樣的人?”正在南京曉莊學院讀大三的王景光就是一位!他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人,他家裡不算富裕,因此每天夜裡都出去打工,兩年來靠打工賺了有兩萬元,但他把所有的錢都捐給西部的貧困孩子了。為幫助更多的孩子,這位陽光帥氣的80後男孩子,甚至每天只吃一頓飯,單純而固執的奉獻,在南京曉莊無人不知。很多人說他這是在拿健康做賭注,也有很多人不解他為什麼要這樣拚命賺錢,他的回答是:“我只想多幫助一些貧困的學生”。
快報記者 孫羽霖 鍾曉敏
為了省錢 他一天只吃一頓晚飯
心聲: “因為打工,我的學習時間很少,少吃一頓飯還能省時間,這樣學習、工作都不會耽誤。”
王景光近一米八的身高,皮膚白淨,在許多女生眼裡是一位陽光帥氣的男生。如果不是別人說起,記者根本無法相信他會每天只吃一頓飯。在曉莊學院江寧校區,記者本以為趕上了他的飯點兒,王景光卻告訴記者,他一般是不吃中飯的,“從今年初開始,我就只吃一頓晚飯了。”他很平靜地告訴記者,似乎每天吃一頓飯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
“昨天同學剛剛聚會,我吃了好多,今天中午還有點飽呢!”王景光似乎很滿足地說。“每天吃飯的錢在3元至3.8元,每次自己都打5毛錢的飯,剩下的錢有時候能打兩種菜。”記者算了一下,如果王景光每天只花費3.8元吃飯,一個月的一伙食費只要114元。
“中午省一頓飯也有其他好處。”王景光說:“自從每天晚上要出去打工,我學習的時間少了。如果中午按時吃飯,打飯排隊,和同學吃飯聊天,吃完飯了還想休息一會兒,沒多久又要上課了。每天下午一點學習時間就耽誤了。同學們中午都去食堂的時候,我就去圖書館看書,這樣學習、工作都不會耽誤。”
作為一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一天吃三頓飯都可能不夠,從兩頓減到一頓飯,他能吃得消嗎?記者為此向他身邊的同學、老師求證。
他的舍友吉啟衛說,大一大二的時候,王景光都還吃兩頓飯,那時候5毛錢的飯王景光吃不飽,但他不好意思再去打飯了。好幾次都是我再去打一份5毛錢的飯,陪著王景光一起吃。“現在他只吃一頓飯了,我們所有的同學和老師都苦口婆心地勸他,但他就是不聽,有時候我們於心不忍,每天早晨給他帶一點包子饅頭,他看起來都吃得很香,我們才有點安慰。”
拚命掙錢 他同時資助著8名孩子
心聲: “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別人最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2008年,王景光作為第一批來自西部的學生考入了南京曉莊的經濟與管理學院。在08政教班裡,只有兩位同學來自西部,剩下的都是江蘇人。在許多江蘇學生的眼裡,這位來自西部的同學,應該是貧困助學的對象。
“但是當大學第一年學校通知申請助學金的時候,班裡很多同學都申請了,而作為班長的王景光卻悄悄地自動放棄了。”在同學和老師的眼裡,王景光是一位全心為同學著想的好學生好班長。
在王景光讀國中的時候,就開始利用假期掙錢。但是掙來的錢卻不是為了自己,大多捐給了貧困學生。當王景光讀高中的時候,他就開始省吃儉用資助兩位成績優異的同齡人,一個學生正在讀高一、另一個在讀初三。“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別人最能體現自己的價值,高中資助的孩子已經被政府接管了,我又可以有新的起點了。”
進入大學後,王景光每年資助的學生都在以驚人的速度遞增,大一上學期的時候有3個孩子,大一下學期時有4個孩子,到了大二增加到了7個,大三了,增加到了8位。如果手頭寬裕了還會不定期資助更多的孩子。
王景光定期資助的8個孩子,分別是:寧夏固原賀套村國小1名;寧夏鹽池麻黃山國小2名;寧夏固原一中一名;寧夏固原五中一名;寧夏鹽池大水坑中學一名;寧夏鹽池麻黃山國小一名;寧夏麻黃山地區後窪國小一名。
“因為我自己的資金和能力也有限,通過對比篩選後,才會決定長期資助。”王景光告訴我們,“資助的孩子都是來自西部貧困地區,通過寧夏紅十字總會、固原團委、鹽池等地區,每個孩子都是我一個個認真篩選的,有的孩子是在支教中認識的,有的孩子是在紅十字名單中看到的。
幸福日子 每月11日會準時去銀行匯款
心聲: “想到他們又能夠讀書了,我的心裡就會特別滿足。”
“你知道我一個月哪一天最開心嗎?”王景光的問題把記者弄糊塗了。“每個月10日是我拿工資的日子,那天晚上我的錢包被1300元塞得鼓鼓的。”王景光臉上洋溢著微笑。他說:“我最開心的日子,是拿工資的第二天。每個月的11日,是我前往郵局和銀行的日子。每月1300元的收入,我把1000元分批給孩子們匯出去。有的匯500元,還有的匯200元,但大部分是100元。想到他們又能夠讀書了,我的心裡就會特別滿足。”
在王景光資助的孩子名單中記者看到,王景光每個月捐獻給哈秀文500元,“因為她在寧夏市中心上學,學費高開銷大。邵乾坤這個孩子,幾年前患上了重病,我曾經給他捐過錢,現在他的病有所好轉,我每個月給他捐100元……”
記者數了數王景光捐助的幾個孩子,邵乾坤、文靜、劉彥吉、李小榮、李少華、高玲玲、李志文每人捐獻100元,捐獻給哈秀文500元,這總共加起來就已經1200元了。這已經接近工資總額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王景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在學校里,有時候臨時幫助老師做一點事,老師都會塞給我一點工資……”
其實王景光的家庭並不算富裕,父親是在寧夏一家單位做小職員,母親身體不好,家裡還有一個正在讀書的弟弟。但是從國中時,王景光就開始做各種零工。談到王景光做過的職業,可以一口氣說上十來個,他賣過菜、發過傳單,還做過廣告公司的業務員、建築工地安裝工、在小飯店當過夥計……暑假時一天曾打過3份工。
剛考入南京曉莊學院後,曾同時在校內兼三份職。他在校園書店賣書、做老師的助手、在圖書館整理書籍。但靠勤工助學的微薄薪水很難資助孩子們。於是,王景光就放棄了學校里的兼職。
“平時上課不能耽誤,只能用業餘時間去打工,晚上的夜班最合適。”開學起,他在江寧百家湖一家酒店找到了發貨員的工作,工資每個月1300元,每天下午四五點,當王景光吃完晚飯後,傍晚6點多就會趕往百家湖上班,夜班工作一直到夜裡12點半,有時候忙到深夜一兩點才回家。
王景光說,工作就是負責給酒店裡的酒水、瓜果發貨,晚上有點耗時間。“因為上夜班,王景光還受過傷。”他的舍友透露說:在百家湖到學校四十多分鐘的車程中,王景光曾有兩次因騎車犯困,摔得胳膊腿上都是傷。
最大目標 想成立自己的基金會
心聲:“我是可以等有錢了再幫助更多人,但這些貧困的學生,如果我不幫,他們就失去了讀書的最好時期。”
“我每天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同學和老師。但是我這一年頭髮白了不少,眉毛也掉了一半。”王景光低下頭時,偶然能看見這位80後小伙子的頭髮里藏著幾根白髮。“心裡想著那些渴望讀書的孩子,要花費許多的時間和心思。”
2009年暑假他第一次將自己的南京曉莊學院的校友帶到了寧夏,開展以支教、調研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他和同鄉學妹的努力下,於12月份將南京曉莊學院加入了寧夏鹽池教育發展基金會。
“我很多方面比不上江蘇的學生,但是我不僅代表我自己,我還代表我的家鄉,我希望自己畢業離開學校了,也能給學校留下一筆財富。”後年,王景光就大四畢業離開學校了,他希望這兩次支教後,自己的學弟學妹能夠有機會去西部支教。“我作為西部的孩子,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方面比不上江蘇的孩子。我就想自己抓住每一次機會證明自己。我自己的方式能給學校留下特殊的記憶。如果有一天別人回憶起我,我希望和別人與眾不同。”
“為什麼不現在好好學習,等到將來賺很多錢的時候,再做慈善的事情呢?”記者問。
“其實很多人都這么勸我。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這的確是很好的方式。等我有錢了可以幫助更多人,但這些貧困的學生,如果我不幫助他們,他們就失去了讀書的最好時期,有些人一生只有一次讀書的機會。”
在南京曉莊學院,老師和同學們都知道,王景光最大的目標是能夠成立自己的基金會,但是他向上級部門申請過,註冊資金需要達到100萬才可實現。
“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能夠擁有100萬,但是我希望現在能幫助一個孩子是一個。”王景光幾乎成為了南京曉莊的名人,在他感召下幾乎每個同學都參與了捐獻愛心的活動。在大二第一學期,王景光先後舉辦兩次愛心義賣活動。第一次是在重陽節之夜,他和兩名室友,將義賣孔明燈的錢捐給了江蘇海事學院一名白血病的學生。第二次義賣,那一年的聖誕節。在所得3000多元的愛心款後,他印刷了600本書籍捐獻給了寧夏固原賀套國小和部分貧困學生。剩下的收入都捐給了寧夏固原市賀套村國小的孩子們。
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如果我不把握住今天,我怎么知道會不會有遺憾?
精打細算 一個月300元生活費
“在江寧找這個工作不容易,如果天天坐捷運,來回4塊錢,比每天吃飯還貴,晚上回家晚了還沒有車。因此我狠狠心花400元買了一輛二手的機車,每個月的50元汽油費就是為它花的。”王景光笑著說,有時要給孩子打電話,因此話費也成了重要開銷。
“我的生活費都是自己掙來的,如果每個月1300元的工資,留300元自用,每個月手機費100元、一伙食費150元、交通汽油費50元。父母每個月都給我生活費,但我不用,那都是父母辛苦掙來的。”但因害怕父母問起,王景光總是把家裡寄來的錢悄悄存起來。
雖然王景光從不記賬,但卻精打細算每一分錢。從國小到大學,他做了15年的班長,但班級的資料都存在各個同學的電腦里,因為他捨不得買一個優盤,更不用說是一台筆記本電腦。
他上網,但從不聊天,而是搜尋貧困的孩子。他不談戀愛。他自嘲說:“恐怕沒有哪個父母願意把女兒嫁給我。”他不愛玩!這幾年只陪老鄉去過一次新街口、夫子廟。他很倔強!因為不停地打工、捐助,家人多次勸說幾乎沒有一點作用。他和父母有很深的隔閡。每個月和父母打電話都不會超過3分鐘。進入大學後,王景光做了很多慈善的事,但都是背著父母完成的。
“作為兒子我虧欠父母很多,每次打電話連一句‘爸爸媽媽你們過得好嗎’我都問不出口。”王景光有些哽咽地說,但是我卻把他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父母對我最大的期望是我能考上公務員,大四了,我想好好看書,我要實現父母的心愿,去西藏做公務員,我喜歡探險,西藏有最高的山峰,有險峻的峽谷,我可以擁有自己的小木屋,過平靜的生活。我還可以努力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就是大學最後一年了,也許去打工的時間少了。但只要熬過了這一兩年,這個願望實現了,慢慢都會好起來的。
“你要真以為王景光是鐵人就錯了,他也會累,也會哭。但是他特別堅強獨立,從不輕易跟陌生人訴說。”王景光的舍友吉啟衛告訴記者。“早晨上課,我常看見王景光會犯困走神,但大清早經常還都是王景光喊我們起床呢。他打工時累了,嘴裡就嚼一點冰塊,打開手機看到受資助的孩子發來一條條簡訊,他就會痛苦流眼淚,這些學生就是他繼續工作的唯一理由。”
快報連線
“如果沒有小王,我們家秀秀早輟學了!”
王景光資助的這些孩子都來自貧困的山區,電話溝通非常不便。昨天,快報記者費盡周折聯繫上了一個叫李秀的受助孩子。聽說王景光一天就吃一頓飯,孩子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她說:“我實在沒有想到,資助我的王大哥,吃得比我還少……”
11歲的女孩撐起了一個苦難的家
李秀,14歲,在寧夏鹽池四中上初一。她是一個苦孩子,媽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因為抱病在身,不能給她太多關愛。更殘酷的是,2003年的一個夜晚,媽媽睡著之後再也沒能醒來,撇下了年僅7歲的她,還有2歲的弟弟。
幸虧他們還有爸爸。爸爸是一個勤快的莊稼人,一個人種了40畝地。地里的收成夠一家人餬口,風調雨順豐收時,還可以賣些雜糧,換些零花錢。然而,禍不單行。2007年的一天,爸爸出門幹活時,被一輛收破爛的拖拉機撞成重傷,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年。至今,他依舊半身不遂,沒有勞動能力。無奈之下,他只好把40畝山地讓給別人種。並與別人約定好,如果收成好,對方一年給他2000元租金。如果幹旱失收,可能什麼都沒有。一家三口靠低保金維持生活。除了買口糧,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殘疾的爸爸不堪重負。採訪時,這個男子漢告訴記者:“要不是捨不得兩個孩子,我真想一死了之。”
孩子父親:不是小王,女兒早輟學了
大山腳下,伏著一間土房,似乎一陣風就能把它掀倒。除了一個睡覺的土炕、一個做飯的灶台,這個家沒有任何別的東西……7月份,王景光去寧夏支教,看到了李家的窘迫。當時,李秀已經面臨輟學。她和爸爸商量好了,外出打工掙錢,養活爸爸和弟弟。她甚至還打算,過幾年找個村民嫁了,找個人和她一起撐起這個家。
“叔叔,秀秀這么小,你應該讓她繼續上學。”
“我哪有錢給她讀書?女孩子讀個國小,認識幾個字就行了。”
“你一定要給她上學啊,因為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在這間小土房裡,王景光做起了李秀爸爸的思想工作。其實,爸爸又何嘗不想讓李秀繼續讀書,他們真的太困難了!因為車禍,他已經欠下4萬多元外債。兒子還小,也在上學,他真的負擔不起。
“學一定要上,費用全部由我來想辦法解決。”王景光當場承諾。那一天,他和一起支教的另外4名同學湊了1200元,給李秀做學雜費。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又從牙縫裡省下錢來,每月定期給他們匯200元生活費。
“如果不是他幫忙,我們家秀秀已經輟學了。”李秀的爸爸說,王景光對他們的資助,真的是雪中送炭。採訪時,李秀的爸爸還告訴記者,他出車禍之後,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年。年僅11歲的秀秀,用稚嫩的肩膀,硬扛起了這個苦難的家。她不僅要伺候癱瘓在床的他,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
家裡家外、洗鍋抹碗都是她一個人乾。大冬天,她就用井水洗衣服,小小年紀就得了“風毒”。一碰水手就會鑽心疼痛,幾天不能幹活,也不能寫字。“我沒有錢給她看,小王來的時候,給她買了藥。”
受助孩子:沒想到王大哥一天只吃一頓
為了不讓小小年紀的李秀輟學,為了用知識改變大山腳下一個孩子的命運,王景光吃了很多苦,但是他從沒有對孩子提過這一切。電話連線李秀時,她非常吃驚地說:“沒有想到,資助我的王大哥,吃得比我還少……”
記者:你認識王景光嗎?
李秀:我認識王大哥,他每個月都給我和弟弟寄生活費。
記者:你知道王大哥的錢是怎么來的嗎?
李秀:不知道。王大哥從來沒有說過。
記者:王大哥還是一個學生。他每天晚上放學之後,到處打零工掙錢寄給你。為了幫助你和其他孩子上學,他每天就吃一頓飯。
李秀(哽咽):有時候,我連5毛錢的速食麵也捨不得買,但是,我每天肯定會吃兩頓飯。我沒有想到,資助我的王大哥,吃得比我還少……
不過,受到王景光的資助,李秀還是非常努力的。班主任尚波告訴記者,可能是因為幹家務活耽誤了很多學習時間,李秀的成績不太好。不過,她在學校表現很好,也努力了。
呼籲
我們不該讓他獨自承受壓力!
一天只吃一頓飯,一人要打幾份工……王景光說,他是心甘情願為孩子們付出的。不過,他的心甘情願讓我們心疼。在我們的眼裡,這個1988年出生的孩子,何嘗又不是一個孩子?我們不能讓他一個人獨自承擔這么大的壓力!王景光也不止一次說,他只想把自己做好,不想讓別人增加負擔。不過,現實讓他很無奈,需要幫助的貧困孩子太多了,憑他一己之力太單薄了。怎樣才能分擔他的壓力,如何才能幫助到更多孩子?
學生來信
你付出的一切
我記在心頭
邵乾坤,12歲,骶骨壞死,寧夏賀套村國小六年級學生。王景光策劃了一場義賣活動,一次性給他籌集了1200元。不定期給他匯去100元。孩子非常感恩,寫來一封感謝信。
敬愛的王景光大哥哥: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感謝你和其他好心人的慷慨解囊和無私幫助。在我生病的時候,收到你們的捐款,這猶如冬日裡最燦爛的一縷陽光,照亮了我們全家人的心懷。那如波濤洶湧般的愛的暖流,久久地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滌盪。
請轉告所有關心我的好心人,我的病情已經得到控制,正在家裡休養。如不出意外,下學期即可返回學校了。
我不幸得了重病,幾乎摧毀了我和我的家庭。由於您的呼籲,您和您身邊的好心人充滿愛心的捐款,使我那不情願跳動的心,又恢復了正常的節奏。幾乎凝滯的血,又沸騰了。我和你們天各一方,可你們卻把微薄的收入,甚至把你們的助學金、生活費都捐給了我。我知道你們還在讀書,沒有經濟收入,卻還是在盡力地挽救我……
為了不辜負你們的一片愛心,我會努力學習,爭取取得優異的成績,報答你和所有關心我的各位好心人。
還有一個名叫張小寧的學生,給王景光及他的幾個支教夥伴寫了一封信《用愛撐起一片天,讓夢想起航》:
親愛的大哥哥、大姐姐:
一路坎坷走過來,一路陽光相伴,你們曾經風雨兼程,長途跋涉,黃土高原的千山萬壑阻礙不了你們前進的步伐。你們懷著一顆顆赤子之心,來到了這片熱土。足跡踏遍這裡的千山萬水。不為什麼,只為心中那永恆的信念,只為喚起西部偏遠山區孩子們靈魂深處的絲絲希望。
一支粉筆,三尺教鞭,你們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藍圖;兩間茅屋,一棵大樹,你們用寬闊的胸懷容納著百十來顆童心。這裡雖然簡陋,卻有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更有老師們的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你們既是我們的哥哥姐姐,也是我們的老師。這裡的花兒因你們而更加燦爛,這裡的人們因你們而更加喜氣洋洋。你們克服了現如今城市孩子無法想像的困難:資源匱乏,環境不宜,等等等等。
你們與我們這群農村的孩子打成一片,無拘無束。一張張土巴巴的臉蛋上增添了天真爛漫的笑容,所有人都喜笑顏開。是你們讓我們增加了對生命的信心,對求知的渴望,讓我們堅信:山區的孩子不是不如城市的孩子。是你們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還有水晶般潔淨的心地,我們心存感謝,更多的是感恩。
中午,孩子們回家吃飯,而你們卻只吃速食麵,吃乾糧。每當我走過這裡看到你們因睏乏而趴在桌子上睡著了,不禁心生憐意。今天,我發自內心地說聲謝謝,謝謝你們,親愛的大哥哥、大姐姐。這也許是所有孩子共同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