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王振鋒,男,漢族,1984年10月生於河南省周口市,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9月至2007年7 月在河南理工大學採礦工程本科專業學習;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河南理工大攻讀學採礦工程碩士學位;現在河南理工大學攻讀礦業工程博士學位。
曾任職務
2003年9月—2004年7月,河南理工大學資源與材料工程系大學生自律會組織部副部長;
2004年9月—2005年7月,大學生自律會、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
2005年9月—2006年9月,學生會副主席;
2004年10月—2007年6月,能源學院03級團總支書記、班長;
2007年10月-2010年1月,能源學院研究生07級黨支部書記、校特聘組織員。
學習及獲獎情況
2004年5月,獲“河南理工大學百佳優秀團幹部”;2004年12月,獲“河南理工大學董事會獎學金”;2005年6月,獲“河南省優秀學生幹部”;2005年10月,獲“河南理工大學十佳班長”;2005年6月,被河南理工大學推薦參評“全國百萬青年志願者助殘先進個人”;2005年11月,獲“河南理工大學一等優秀學生獎學金”;2006年9月,獲“焦作市大中專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2006年11月,獲“河南理工大學一等優秀學生獎學金”;2007年05月,獲“河南省優秀畢業生”。
2007年6月,王振鋒在河南理工大學採礦工程攻碩士學位,在研究生學習期間,連續三次獲得“河南理工大學一等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相繼獲“河南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幹部”、“河南理工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創新基金”、“河南理工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理工大學乙等安采獎學金”、“河南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等榮譽稱號。
2009年12月,作為提前半年完成學業的研究生,圓滿完成學位論文答辯,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河南理工大學優秀碩士論文”;2010年1月被河南省教育廳授予“河南省優秀應屆碩士畢業生”。
參與科研
除學習專業知識,王振鋒先後深入到鄭煤告成礦、裴溝礦、超化礦;鶴煤六礦,晉城煤業集團成莊礦、趙莊礦,山西陽泉煤業集團新景礦、石港礦,山西焦煤集團杜兒坪礦,神華煤業集團保德礦等礦下井百餘次,積累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為其理論向實踐轉化提供了豐富的現場知識。
王振鋒曾參與 “瓦斯抽放新型封孔方法新型封孔材料及施工工藝研究”;“瓦斯抽采高壓注漿封孔技術與封孔工藝研究”;“瓦斯濃度定量控制理論與配套聯管系統研究”;“山西晉城趙莊鑽探工藝技術研究—高應力易塌孔煤層鑽進技術研究”等導師科研項目,這些都為培養其獨立的科研能力奠定了基礎。
另外,在學校王振鋒還同其他專業研究生相互交流,利用學科交叉、優勢互補的條件參加大學生科研競賽項目,並取得一定的成績,他組織研發的“基於單片機技術的瓦斯濃度自動調節閥”被學校推薦參加第七屆河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競賽獲得優秀獎。 在讀期間王振鋒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新型套筒扳手的研究》煤礦機械,2009(4);《采動影響下穿層鑽孔新型封孔技術》;煤礦安全,2009(9);《寺家莊礦掘進巷道掛耳抽采改進技術研究》研究生學術講壇論文集,2009(6);《可回收瓦斯抽采封孔管技術在何村礦的套用.》煤炭科學技術,2009(7)等學術論文4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
關於其研究生學位論文
煤層瓦斯抽采是治理礦井瓦斯和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最有效方法之一,它不僅是安全生產的需要,也是節省能源、保護環境的迫切需要。聯管系統是保障瓦斯抽采順利進行的關鍵設備,瓦斯濃度高低又是決定抽出的瓦斯能否被利用的先決條件。
目前我國瓦斯抽采聯管系統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聯管速度慢、設備笨重、成本高、抗腐蝕能力差、不能重複利用、沒有標準聯管件等缺點。在瓦斯濃度控制方面,沒有具體理論指導,全憑經驗調節,這就使得瓦斯濃度控制效果差,因此許多鑽孔關閉,不但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給煤礦安全生產留下巨大隱患。
為此,作者所在的科研團隊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研製了新型的瓦斯抽采聯管系統,並針對瓦斯濃度控制做了具體的理論分析。本文通過基礎研究,介紹了濃度控制閥體、豎向聯管件、橫向聯管件以及新型孔板流量計的研製過程,並進行了實驗室實驗和抗靜電阻燃檢測。
井下工業性安裝試驗證明了新型聯管系統的優越性。在聯管系統安裝之後又進行了瓦斯濃度控制的工業性試驗,通過分析所收集數據,發現低負壓並不是提高低濃度鑽孔瓦斯濃度的正確方法,對於抽采時間較長的鑽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抽采負壓能增加瓦斯流量,提高瓦斯濃度。
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新的濃度控制方法,針對試驗巷道的特點繪製了濃度控制曲線,可方便工人調節濃度。工業性試驗表明,新型聯管系統和瓦斯濃度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套用效果。
目前該論文研究成果在晉煤集團受到高度重視,並已經開始推廣套用。
所在學校河南理工大學介紹
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河南理工大學,是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和河南省重點建設的骨幹高校。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國福公司興辦的焦作路礦學堂,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學校,歷經河南福中礦務學校、福中礦務專門學校、福中礦務大學、私立焦作工學院、西北工學院、國立焦作工學院、焦作礦業學院等重要歷史時期,1995年恢復焦作工學院校名,2004年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坐落在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南省焦作市。焦作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山水,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優良的人文與社會環境。在學校辦學歷史上,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工礦泰斗孫越崎,先後擔任學校的名譽董事、常務董事、董事長和名譽院長;張仲魯、張清漣、丁觀海、張伯聲等眾多留美學者、教授先後在校任教或擔任學校領導職務。在他們的引領下,學校成為當時蜚聲海內外的知名學府。
百年風雨,世紀滄桑。在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河南理工大學鑄鍊形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愛精神為導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辦學精神、“育人為本,崇尚學術”辦學理念、“明德任責”校訓、“好學力行”校風、“嚴慈,嚴謹,嚴格”教風、“勤勉求是”學風和“勤奮務實,愛國愛校”辦學傳統等為支撐的學校核心價值理念。歷經百年積澱而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辦學經驗,為學校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進入新世紀以來,河南理工大學師生員工搶抓機遇,與時俱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辦學條件、規模、層次、水平和實力顯著提升。目前,河南理工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理、工、管、文、法、經、教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占地面積3600畝,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學校設有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資源環境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測繪與國土信息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政法學院、物理化學學院、外國語學院、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體育系、音樂系、公共管理系、文學與傳媒系等19個院(系)和萬方科技學院(獨立學院)、套用技術學院、高等職業學院、成人教育學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有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一級安全培訓中心和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有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個省級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安全技術工程、直線電機理論及套用、精密工程、套用數學等20個校級研究所。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以畢業研究生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在8個工程領域招收培養工程碩士;64個本科專業,覆蓋7大學科門類。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現有研究生、普通本科在校生近32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5000餘人,高職學院在校生5000餘人,套用技術學院在校生1200餘人。
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8億元,建有網路中心、電教中心、計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和電工電子、物理、語言實驗中心等42個實驗中心(室),1座地球科學館。其中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地球科學館開館以來接待過周鐵農、周光召、朱訓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是焦作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圖書館藏書180萬冊,另有電子圖書資料175萬冊,各類中外文文獻資料庫50餘個,全面實行自動化管理,獲得省高校圖書館現代化技術套用評估優秀評價。學校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城市節點單位,校園網覆蓋全校各個區域,被省教育廳命名為“數位化校園示範單位”。學校後勤改革成效顯著,被評為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單位,學生公寓和食堂分別被評為省高校“示範性學生公寓”和“示範性學生食堂”。擁有3座標準田徑運動場、各種球類運動場和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完善的文化體育設施。
學校有教職工226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者近600人。1455名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1082人(博士330人,碩士752人),占總數的74.4%。有兩院院士8人(含雙聘),長江學者3人,外籍院士2人,省特聘教授7人,全國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管優秀專家、省教學名師、省(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8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38人;還外聘80餘名國際國內著名學者、專家、院士擔任兼職教授。
在百年辦學歷程中,學校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校2004年正式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為河南省第一所接受評估並獲得優秀評價的高校。
學校建成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優秀課程32門,擁有18個河南省重點學科(其中一級學科9個、二級學科9個),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校級精品課程和校級優秀課程100門。承擔國家和河南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70餘項。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7項。近三年出版包括國家、省部規劃教材115部,《安全工程學》等16部教材獲國家、省級優秀教材獎。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英語競賽、電子設計大賽等活動中共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300多項次,在大學生科技、文藝、體育等活動中,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600餘項次。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百年辛勤耕耘,今日桃李芬芳。建校以來,學校共為國家培養8萬餘名高級專門人才。歷屆畢業生以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好、適應能力強、發展後勁足而博得用人單位的歡迎與好評。絕大部分畢業生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有不少人成為知名的專家、學者、院士或擔任省、部、市和大型企業的領導職務。
學校長期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著眼服務能源工業和地方經濟建設,著力開展科技創新,在若干領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創新性成果。在國際上首創瓦斯地質學科,在煤層氣資源開發利用和礦井瓦斯災害治理領域內取得一系列獨創性成果,承擔國家重大專項課題“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負責組織編制中國煤礦瓦斯地質圖;創建中國陸相痕跡化石組合及其沉積環境模式,奠定我國痕跡學研究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最早在國內開展永磁直線電機垂直運輸系統研究,創立分段式永磁直線同步電機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並建成永磁直線電機驅動無繩提升試驗系統。同時,在井下防滅火、數字簽名算法等方面的研究也達到了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近5年來,累計獲得科研經費近5億元;年度科研經費突破1.6億元,累積承擔包括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攻關項目在內的國家級項目63項,完成省部級各類項目和企事業單位委託的技術服務與技術開發項目2000餘項;獲得國家級獎勵18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0項,自主研發的20多個專利產品在全國各大煤業集團及石油企業廣泛套用,為煤炭企業技術進步和安全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是河南省較早實行開放辦學的高校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俄羅斯、日本、韓國等10餘個國家的20餘所高校建立並保持穩固的合作關係,互派教師進修,或交流學生,或共同開展科學研究。
學校著力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不斷創新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徑,先後被授予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五好黨組織、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為學校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
秉承百年老校的榮耀,沐浴著新世紀的朝陽,在新校區建設、申博、更名、評估等方面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在較短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河南理工大學,正以“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提升內涵,加快學校發展”戰略思想為指導,集中精力進行內涵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提升科研、學術和辦學水平,不斷加快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建設步伐,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河南理工大學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採礦工程專業介紹
早在建校之初,學校就設立礦務學門,培養採礦、冶金和鐵路專門人才。採礦工程專業是在礦務學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成為培養採礦工程高級人才的重要基地。近年來,面對飛速發展的煤炭經濟,採礦工程專業秉承“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優良傳統,深深紮根於礦山,不斷開拓創新,為促進河南省乃至全國煤炭工業的科技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採礦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採礦工程專業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採煤概論》、《開採損害與保護》,是河南省一類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授權點,已逐步形成穩定的五個專業方向:①資源開採技術現代化;②巷道礦山壓力及其控制;③礦井通風與安全;④礦山岩體力學;⑤岩層移動與地面保護。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學條件為培養創新型的採礦專業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採礦工程教學團隊現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30人,其中包括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653”首席專家1人,國家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國家安全生產專家2人,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安全生產專家1人,河南省安全生產專家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教學名師2人,河南省優秀教師2人,省級學術帶頭人2人,省部級拔尖人才4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河南省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5人,校級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導師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