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文學批評家]

王彬彬(1962年11月——)男,安徽望江縣人。1982年畢業於解放軍外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彬彬,男,著名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系著名學者潘旭瀾先生的高足。
1982年畢業於解放軍外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
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化批評研究。
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在功利與唯美之間》、《魯迅晚年情懷》、《為批評正名》、《文壇三戶:金庸·王朔·余秋雨》、《城牆下的夜遊者》、《風高放火與振翅灑水》、《一噓三嘆論文學》、《往事何堪哀》、《並未遠去的背影》等著作多部。

文學批評家

作為文學批評家,王彬彬素以“酷評”著稱,他曾經撰文批評過許多文化名人,如王蒙金庸王朔余秋雨等等。在2010年第3期《文藝研究》上,王彬彬發表了長篇論文《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指責汪暉“抄襲和剽竊”,引發了學術界、讀書界的激烈爭論。文章中,王彬彬稱汪暉的《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至少涉嫌抄襲四個人的五本書,包括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以及勒文森的《梁啓超與中國近代思想》等。他認為汪暉的剽竊,有幾種不同的方式。要么是直接抄襲別人的文字完全不加注釋,要么就是稍微對別人文字作修改,或再加上注釋讓讀者“參見”某書。

指責清華教授汪暉抄襲

2010年3月10日出版的《文藝研究》刊發了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長篇論文《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在文中王彬彬指責汪暉抄襲。近日,這篇文章引發激烈爭論,汪暉是否構成“剽竊”也引發了讀者、網友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社科院研究員趙京華和學者丁東都認為,嚴格來說,汪暉的文章並不是剽竊,而是技術問題或者是“學術上不規範”。

汪暉抄襲五本書

在該篇文章中,王彬彬稱,汪暉的《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至少涉嫌抄襲四個人的五本書,包括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以及勒文森的《梁啓超與中國近代思想》等。王彬彬還指出,他認為汪暉的剽竊,有幾種不同的方式。要么是直接抄襲別人的文字完全不加注釋,要么就是稍微對別人文字作修改,或再加上注釋讓讀者“參見”某書。

網友:支持汪暉者居多

王彬彬的原文3月22日在天涯網發表後引發了不少討論。大多數網友認為,就王彬彬文章所列舉的現象來看,說汪暉“剽竊、抄襲”過於嚴重,有人認為這種指責屬於“莫須有”。另有網友還認為王彬彬自己學風不好,“過分沉迷於做"引注規範"的"糾察隊員"。”

學者:不是“剽竊”,是學術失范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魯迅研究者趙京華表示,“就王彬彬列舉的情況來看,定性為剽竊、抄襲是不合適的。王彬彬提到《反抗絕望》中的問題,80%以上屬於引文不夠規範。這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與具有道德內涵的"剽竊、抄襲"完全是兩個概念。”而學者丁東認為,就王彬彬文章中找出的問題來看,汪暉的文章不是沒有問題,但是說“學術失范”可能更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