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革命人物]

王廷相,曾化名王海山,亦作王海珊。陝西綏德人。從小參加農業勞動。1973年1月2日在濟南病逝。

個人經歷

1927年,共產黨員王士英從綏德高小畢業回村辦冬學,幫助窮人子弟學文化。他積極參加學習,進步很快。

1930年11月由王明月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被選為中共王家溝支部幹事。

1933年6月,參加由崔正冉領導的王家溝游擊隊。

1934年春任紅軍陝北游擊隊第五支隊副隊長、隊長,率領五支隊參與開闢綏德縣南區根據地及攻打安定縣城、張家圪台、川口等戰鬥。

1935年1月,王作為綏德縣的代表,參加了在赤源縣白廟岔召開的陝北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同年10月,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陝北後,擔任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土地建設部科長,參與指導陝北各地貧苦農民鬥地主、分田地。

1936年3月,陝北省蘇維埃二大後,被任命為省蘇維埃政府土地部部長,繼續領導陝北的土地革命,並組織民眾,配合紅軍堅持游擊戰爭,鉗制準備西渡黃河的國民黨軍,保衛陝北蘇區。

1937年3月,王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和抗日方針、政策,補習文化知識。年底,在郭洪濤帶領下,與王文、霍士廉、蘇傑、白炎波等六七十位同志,攜帶電台兩部,以八路軍政訓處的名義抵達山東敵後工作。

1938年5月,中共山東省委派王到中共濟南市工委工作,因市內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無法開展活動,省委讓他擔任膠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一個營的代營長。但兵權掌握在土匪頭子手中,並企圖刺殺他。他機智地生擒了匪首,送交三支隊司令部鎮壓,隨即改編了這個營,掌握了領導權。接著在他的率領下,該營攻入濟南北關,給予日軍以較大的殺傷。同年6月,王被任命為中共膠東特委書記。12月膠東特委撤銷後,調至大魯南,

1939年7月擔任中共山東第一區第二(沂魯)地委書記;10月,山東第一軍區第二(沂魯)軍分區成立,王任軍分區政委。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工作,所領導的沂水、蒙陰、安丘、昌樂和臨朐五個縣委和地方武裝力量都有很大發展。

1940年10月,調任中共魯中區委員會委員、政府工作部部長。11月,又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政委。1942年5月調做地方政權工作,任山東省戰時工作推進委員會魯中區行政聯合辦事處主任,仍是中共魯中區委委員,直至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王子文由膠東調到魯中,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候。由於魯中沂蒙山區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中心,這裡也自然成為日軍“掃蕩”的中心。

從1939年至1942年,日軍對沂蒙山區發動的萬人以上的“大掃蕩”就有五次。王深入部隊基層,大力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宣傳兄弟部隊的勝利訊息,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不僅贏得了一次次反“掃蕩”的勝利,而且捕捉戰機,給日軍以狠狠打擊。在此期間,他曾帶領部隊在地方武裝配合下,深入敵後,拔除了日軍在樂里店外圍修築的三個據點,把臨朐縣屬的五井、三岔店、冶原一帶擴大為根據地,對膠濟線上的日軍構成嚴重威脅。一次,百餘日軍向五井進犯。王等指揮部隊奮勇抗擊,擊斃日軍守備隊隊長以下40人,斃傷偽軍120餘人,取得了五井殲滅戰的勝利。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役、戰鬥中,王兩次負傷,成為二等甲級殘廢軍人。

社會職務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魯中行政聯合辦事處改建為魯中行政主任公署,王改任行署主任。同年10月,奉命與中共魯中區委書記兼魯中軍區政委羅舜初等,率萬餘幹部挺進東北。到東北後,擔任遼寧省財政廳廳長及哈爾濱等處鐵路局局長、黨委書記,中蘇共管中長鐵路理事會理事等職。1947年,王患胸骨結核,動了四次手術,取掉兩條肋骨,仍堅持工作。

1956年9月被選為中共八大代表,同時當選為中共黑龍江省委委員。

1959年1月調任中共山東省委交通工作部部長、政協山東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委。

1960年12月被增補為山東省副省長。

1962年6月起任中共山東省委監察委員會書記。

1963年2月增補為中共山東省委常委。

1970年,任濟南軍區山東生產建設兵團副政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