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典

王崇典,國小畢業後,16歲隨父母遷蕪湖,轉入蕪關中學就讀,學習刻苦用功,成績常居第一,在校曾被推為學生自治會會長。

簡介

國小畢業後,16歲隨父母遷蕪湖,轉入蕪關中學就讀,學習刻苦用功,成績常居第一,而且常寫作小說、劇本之類,抨擊社會弊病,表現出思想的進步,如《春思》、《李家莊》、《烈焰》等刊發。加上他長於組織才能,在校曾被推為學生自治會會長。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蕪湖學生隨即回響,他與張振球作為蕪關中學的代表參與組成了蕪湖市學生聯合會。學聯成立後發表了許多宣言,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此後他常被推為代表,赴京滬參加救國運動,奔走呼號。中學畢業後,限於家庭經濟條件,無法繼續深造,就回到渦陽,在縣立高等國小任教。他講課很耐心,深受學生歡迎。他還經常利用集會和假期,宣傳革命思想,因而使當時渦陽地區許多青年傾向革命,後來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渦陽工作兩年後,王崇典得到親友的資助,於1925年赴上海入大夏大學預科,1926年9月轉入南京東南大學(後來改名為中央大學)法學院。他讀書勤奮,尤其喜歡鑽研馬克思主義。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央大學支部書記,在當時的學生運動中表現很積極。有一次,一個院長之類的人對罷課舉行集會的同學們說:“你們青年人應該好好讀書,鬧風潮不好,國家花了好多錢來培養你們……”王崇典立即痛斥說:“哪裡是什麼花錢培養我們?明明是我們交學費養活了你們這些老爺。”直駁得對方無話可說。暑假期間,他還和幾位同學一起到如皋縣,在城內師範學校舉辦暑期講習會。他主講“聯俄、
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重要性,深獲聽眾好評。當時國民黨方面的要人方沼、陳訪先、邵華、劉真如等都曾是他的同學,私交也不錯。他們素知王崇典才學優秀,曾邀請他去安徽省城工作。他因主義不同,而且“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已與他們處於敵對地位,就以學業未完等為藉口,拒絕合作。另一方面,他則以學校為隱身之地,積極開展革命工作。當時南京黨的領導機關設在下關,他經常負責召集會議。1927年12月4日,中國共產黨南京市委召開南京市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會上他當選為南京市委委員。這次大會主要討論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心臟——首都南京發動武裝起義,從而動搖國民黨統治的基礎,推翻反動政權。討論中有人提出異議,認為我們力量太薄弱,立即暴動難以實行。王崇典激動地說:“國民黨像一潭污泥濁水,怎么搞也不行。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要鼓足勇氣搞暴動,奪取政權才有幸福可言。”會後,他積極從事組織發動工作,在中央大學、北極閣、玄武湖、雞鳴寺、靈谷寺等處召開會議,在市區散發傳單、暗貼標語,發展組織,宣傳主義,即使在病中也不停止工作。
王崇典的活動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注意,同時由於原團市委學運委員王匯伯(即王明渠)被捕後叛變投敵,中央大學黨支部王崇典等8名黨員於1928年5月7日晚在成賢街的中央大學第二宿舍被捕。
被捕後,王崇典先被拘押在南京市警察局,後轉押於以谷正倫為司令的南京衛戍司令部。在獄中,他沉默寡言,但對革命前途十分樂觀。入獄後不久,在敵人的殘酷折磨下,他就染上了傷寒,病得很厲害,身體十分虛弱。在同獄的南京市委書記孫津川等同志的鼓舞教育下,他堅定革命信念,獄中鬥爭極為勇敢。例如要求放風、要求洗澡等,他都奮不顧身踴躍參加,以至於暈倒在地。他的父母探監時,對他痛哭流涕,要他認錯出獄,他卻不作一聲。胞弟崇禮探監,他勸其說:“人總是要死的,只要革命能夠成功,我就是死了,還是有代價的,你不必作女兒態,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青年投身革命鬥爭的。”在獄中,他還經常吟誦杜甫詠諸葛亮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藉以表達他對暴動壯舉未成的惋惜和感嘆的心情。敵人用盡嚴刑拷打和誘騙伎倆,他除承認自己是中共黨員以外,其餘一概拒絕回答。反動當局見無法從他口中得到任何有關我黨內部組織的情況,也無法使他改變立場為其所用,於是就以“中共南京市黨部委員”、“策動暴動”的罪名將他與齊國慶(中大地下黨委副書記)、余晨華(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李昌芬等四人判處死刑,於1928年9月27日(農曆八月十四日)凌晨槍殺於雨花台,時年僅25歲。
就義前,王崇典態度從容,那天拂曉前點名執刑,他挺身而出,毫無懼色。當被押出中華門時,他曾對齊國慶說:“老齊呀,我們的事業沒有成功,難道就這樣分手了嗎?”可見他當時想的仍然是革命事業。在刑場上,他和齊國慶等同志都高唱《國際歌》並且高呼:“共產主義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打倒蔣介石!”、“蘇維埃政府萬歲!”等口號,顯示了共產黨人的堅強革命意志。刑前崇典立而不跪,中彈後,前仆石上,左睛墜出,狀至慘烈,觀眾無不感泣。遺體有同鄉好友集資棺殮運回家鄉,葬於城西界溝畔祖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