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現有農戶365戶,有鄉村人口2215人,其中:農業人口1187人,勞動力7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68人,海拔1850米,年平均氣溫14.7℃,年降水量676.3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烤菸等作物,人均耕地0.92畝,林地1198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70元。
該村委會九渡村小組是安寧市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主要發展民族民俗旅遊業,2007年被列昆明市級的試點.
自然資源
全 村有耕地總面積1094畝(其中:田380畝,地714畝),人均耕地0.92畝,在主要種植水稻、烤菸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198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水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80畝,其中養殖面積38畝,其他面積69946畝。有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至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61戶通自來水,有365戶通電,有14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9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9% 、38.9%和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9戶(分別占總數的64.4%和57.3%)。 本村到集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硬化路面。在村內即可乘車,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40輛,拖拉機62輛,機車13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895畝,有效灌溉率為81.8%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8戶;全村所轄5個自然村都通自來水; 5個自然村都通電; 5個自然村都通公路;有 2個自然村通有線電視。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 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32.4%;畜牧業收入151萬元,占總收入的16.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68頭,肉牛56頭,肉羊1475頭);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11%;林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1.3%;第二、三產業收入305萬元,占總收入的32.97% ,工資性收入126萬元,占總收入的13.62%。農民人均純收入397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烤菸、寄養孤殘兒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3人(占勞動力的39.6%),在省內務工58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本 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產品主要銷往省內。2006年以工業、種植業為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1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4.2%。本村發展孤殘兒童寄養、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鞏固好工業及孤殘兒童寄養產業,擁有企業2個。
文化教育
本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61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46人 ,距離鎮中學11公里。整個行政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2人,其中:小學生146人,中學生86人。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每年定期舉辦彝族火把節。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在九渡村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風鄉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該村2007年被列為了昆明市的試點村。
人口衛生
全村現有農戶344戶,鄉村人口1183人,其中:男性584人,女性589人。其中:農業人口1183人,勞動力831人。少數民族主要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608人,苗族0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54人,參合率97.22%;享受低保1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街道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村距離街道衛生院11公里。本村建有公廁1個,無人畜混居現象。
村務公開
全村到2011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3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9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94萬元,有固定資產10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7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基層組織
本村建有黨總支1個,共有黨員61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37人。黨員總數中男性45人,女性16人,本村黨總支2002年被評為昆明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兼主任1人、副主任2人,工作人員4人,下設王家灘、九渡、河底、石洞、坪子5 個村民小組。本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4個,共有團員27人。團總支2003年被評為草鋪鎮先進基層團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