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東[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守東[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守東,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中紀委推薦表彰的勤政廉政典型、“感動山東十佳”人物。2016年1月2日逝世。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王守東王守東

王守東,1942年10月生,山東省萊蕪市人,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教授級高級政工師。

1965年4月:入黨;

1958年8月:參加工作;

1959年10月至1976年2月:部隊戰士、後勤處助理員、政治處幹事、連政治指導員、教導隊理論教員;

1976年2月至1984年3月:泰安地區鋼鐵廠車間黨支部書記、第二水泥廠黨總支書記;

1984年3月至1993年1月:萊蕪市鐵廠黨委書記、廠長;

1993年1月至2000年12月:山東泰山鋼鐵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2000年12月至2003年11月:任萊蕪市政協副主席、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

2003年11月至今:任萊蕪市政協副主席,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1984年以來,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守東帶領全體職工艱苦創業、負重奮進、頑強拼搏,在下馬企業的一片廢墟上逐步崛起、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一家集鋼鐵冶金、能源電力、機械加工、建築安裝、國際貿易、高科技開發、三產服務於一體,跨行業、跨產業經營的國家大型企業。

2016年1月,人物逝世。

人物生平

王守東,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創業企業家、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中紀委推薦表彰的勤政廉政典型、“感動山東十佳”人物。

1984年,王守東同志自薦請纓,在國家沒投一分錢、銀行沒貸一分款的情況下,七下江南、五闖膠東,“借水行舟”、“找米下鍋”,開創補償貿易先河,通過補償貿易的方式籌集資金1700萬元,帶領幹部職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使原萊蕪市鐵廠在一個下馬三年的廢墟上逐步崛起、發展、壯大起來,成為一家集鋼鐵、能源、機械、商貿、高科技於一體的國有大型企業,以泰鋼為依託,打造鋼鐵生產深加工基礎和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2003年6月,他自薦請纓,創立泰鋼工業園,把周圍10個村15000多名民眾劃歸泰鋼,把農村改制為7家實業公司,探索出了一條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新路子。20多年來,他引進培養了一批創新型技術人才,產學研同步推進,使泰鋼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先後獲國家專利50多項,省級科技進步獎80多項,科技對泰鋼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保持在45%以上的水平,2004年被授予山東省專利園區。

目前,泰鋼已發展成為下設10個分廠,14個分公司,3座科研院所,三星級標準泰山飯店及大型Living-Mall泰山·盛世嘉園各一座;形成了300萬噸板帶材的綜合生產能力。2007年資產8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02億元、銷售收入112億元,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第406位,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231名、黑色冶金及壓延加工業第57名。經濟效益和職工收入逐年穩步提高。由於帶領泰鋼發展的突出成績,他先後當選為萊蕪市政協副主席,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常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特殊津貼,是中紀委推薦表彰的勤政廉政典型。

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紀委原書記吳官正曾這樣評價王守東:

“您的黨心、您的為人、您的工作、您的苦累、您的貢獻,皆為我輩楷模。”

企業

泰鋼的前身是泰安地區萊蕪鋼鐵廠,曾因管理不善,設備陳舊,1971年投產,1981年下馬。1984年,王守東主動請纓,帶領300多名職工恢復生產。在一無資金、二無人員、三無設備、四無原料的情況下,王守東“找米下鍋”“借船出海”,採取補償貿易的辦法籌集資金,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搏浪前行,使企業保持了長期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3年6月,已過花甲之年的王守東再一次請纓,把周邊10個村15000多名民眾招之麾下,改制為7個實業總公司,帶領他們參與到泰鋼工業園發展中來。這對長期患有糖尿病的王守東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他說:“捨得一身剮、褪下一身皮,也要打造好萊蕪這張鋼鐵名片。”泰鋼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時期。為給工業園理出一個清晰的藍圖,王守東帶領工作組,一馬當先,風塵僕僕,轉遍了工業園的溝溝坎坎,定規劃、看地形、籌資金、上項目,晚上回到家,先抽出針管,在身上扎一針胰島素,然後邊啃著煎餅,邊聽取他人的工作匯報。家庭的重載、傷痛和苦悶,全部壓在妻子弱小的雙肩上。王守東始終像一張上滿弦的弓,不斷拉緊拉緊,直到繃斷為止。泰鋼工業園建園3年多來,泰鋼投資2.5億元扶持開發集體工業項目20多個,使7個實業總公司2006年新增產值6000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6億元,安置適齡青年3200多人,為60歲以上老人發放補助金630多萬元,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的新路子。“王者民之仆,守德謀民福,東風暖華夏,赤誠在齊魯。”在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一位北京市老人有感於王守東建設以工帶農的事跡,特作嵌名詩一首,表達對王守東由衷的欽佩之意。“太累了,真想卸下擔子,陪陪妻子,照顧照顧兒子、女兒。虧欠他們的太多太多了。”王守東說。人們都知道,泰鋼離不開王守東,王守東始終也無法離開泰鋼;泰鋼、泰鋼職工和王守東的命運已經緊緊捆在了一起。

泰鋼成為市場經濟大潮中企業改革發展的典型代表、萊蕪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一面旗幟,排頭兵和火車頭作用日顯突出。泰鋼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得益於有王守東這樣一個敢於決策、善於創新、廉潔勤政的好帶頭人,得益於王守東同志培養和帶動的一個精誠團結、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領導班子,得益於王守東同志造就和歷練的一支奮發圖強、敢打必勝、無私奉獻的職工隊伍。作為泰鋼的締造者——王守東同志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泰鋼在全省冶金行業中的戰略作用和競爭地位持續鞏固和提高。

王守東同志善於從戰略的高度把握經濟發展的大勢,具有高超的市場駕馭能力和卓越的領導才能。1984年在政府沒投一分錢、銀行沒貸一分款的情況下,通過補償貿易籌集資金,歷盡千難萬苦,使企業起死回生,發展壯大起來。1993年初,在全國鋼鐵市場萎靡,許多冶金企業步履維艱,紛紛下馬的情況下,他反彈琵琶,迎難而上,新上煉鋼、軋鋼生產線,完成了企業的第一次升級改造。1998年以來面對國家政策約束和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他大力實施低成本擴張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先後投資12億元對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主要生產系統進行了徹底改造和全面提升,投資6億元建成了華東地區第一條950mm熱軋帶鋼生產線,形成了120萬噸鐵、160萬噸鋼、160萬噸材的生產能力,泰鋼邁入了國家重點鋼鐵企業行列。在企業產業結構和發展戰略上,確定了專業化生產、科技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板帶材及其後續產品深加工為主導,不斷向冷軋、鍍鋅、鍍錫、彩塗、不鏽鋼、特鋼方向延伸、拓展的產業發展戰略。

他敢於突破,善於創新,把“管理、教育、紀律、創新”作為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永恆主題,形象地把“黨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企業管理、科技進步”比作企業發展的四個輪子,全力驅動,同步協調運轉,建立了科學、高效的管理運行體系。他吸取儒家思想與西方企業管理理論的精髓,創造了以泰鋼精神和五條姿態為主旋律的管理理念,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無限活力和不竭動力。

他高度重視科技工作,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堅持以人為本,科教興廠,把“盈利、發展、出人才”作為企業的目標,引進、培養了一批創新型技術人才,研究開發、推廣套用了一大批新技術、新工藝。泰鋼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對泰鋼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45%以上的水平。

他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雖居功至偉,卻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始終堅持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革命精神,抓住國家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最佳戰略機遇期,斥資百億元打造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到2007年,泰鋼將達到400萬噸鋼的配套生產能力。2008年配套改造一期工程已全面啟動。

二十多年過去了,泰鋼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廠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鋼鐵企業,資產總額由392萬元發展到36億元;職工由300人發展到近1萬人。形成鋼鐵、發電、焦化、機械加工、汽車運輸、建築安裝、商貿餐飲、高科技開發於一體的多種經營格局。更難能可貴的是,20年來,泰鋼沒有一人下崗,沒有發生一例刑事犯罪、沒有一次民眾上訪和民眾來信,成為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2004年8月12日,泰鋼工業園區10個自然村的一萬多名農民兄弟全部劃歸泰鋼。一年多來,泰鋼對工業園區農村的各種投資達1200多萬元,還按時支付了工資獎勵、老年保障金等330多萬元,先後扶持村民上馬了鋼渣處理、機械加工、測溫儀器、耐火材料等十多個生產項目。

泰山鋼鐵集團不僅構建了一個和諧發展的企業小環境,而且通過創建泰鋼工業園區,帶領萊城西貧困農民共同致富,努力構建和諧發展的社會大環境。

業績數據

泰鋼資產總額23億元,職工6000多人。2003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9.91%;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5.41%;利稅同比增長93.25%。從1998年至2003年,泰鋼的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36.36%,銷售收入平均每年遞增45.58%,利稅平均每年遞增54.56%。

人物生活

在工廠,他豪情萬丈,意氣風發,回到家裡,卻只能強作笑顏,面對家人。1995年,在接受中央電視台採訪時,這位軍人出身的鋼鐵漢子對著鏡頭竟泣不成聲。他事業是個成功者,但家庭是個失敗者,20年跋涉奔忙,卻落個女瞽兒殘,家庭零落。女兒和兒子,是他一生無法了結的一個情債。1985年,泰鋼第二座高爐的大修到了衝刺階段。王守東籌資金、跑設備、招工人,使出三頭六臂去應付。當女兒玲玲伸出小手拉他的衣角哀告說:“爸爸,女兒看不清楚你的臉了。”他才意識到女兒是得了眼疾。玲玲央求著父親:“爸爸,女兒知道爸爸愛自己,也知道你愛廠子,你就給點時間吧!”但廠里一刻也離不開他。王守東一次次安慰孩子:過了這幾天,爸爸一定帶你到大醫院看病。那年5月,熄滅了3年的高爐煉出了第一爐蒸騰的鐵水,而玲玲的雙眼也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永遠告別了光明。那一年,玲玲才9歲,她要上學,她要讀書,她要光明,她要用雙臂擁抱五彩的陽光,可是,這一切對她來說都成了夢想,無盡的黑暗將圍繞她左右,一根竹竿將陪伴她一生。每每面對女兒茫然無光的眼神、踉蹌蹣跚的步履,這位鋼鐵漢子有悔恨,有內疚,常常禁不住潸然淚下。1993年,女兒的哭聲還未落定,命運又一次把災難襲向王守東。兒子永凱是個朝氣蓬勃的小伙子,那一年,剛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的他投入企業的升級改造,被父親安排到高爐檢查工程質量,那一天,天下著大雨,過度勞累的他一不小心從四樓上墜落,成了高位截癱。那一天,兒子就要推進手術室了,作父親的王守東卻無法陪伴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兒子。他忍著內心的疼痛,與外商洽談著軋鋼項目的合作事宜。送走客商,已經是繁星漫天。坐在兒子的病床邊,他後悔,如果當時不自作主張派兒子去高爐一線;如果給兒子更多的休息時間;如果不給兒子壓上過多的重擔;如果沒有這一切,兒子還會生龍活虎地工作、生活,還會像其他年輕人一樣,擁有甜蜜的愛情、成功的事業。而現在,兒子只能躺在癱床上,眼望四壁,默默度過餘生。他幻想著奇蹟出現,時光倒流,給兒子一個站起來的機會。但是,一切都已無法企及。驀然他發現,窗外、走廊、院子裡,黑壓壓地站滿了自己的工友,上千雙眼睛在關切地注視著他。他流淚了。他雖然失去了自己家庭的美滿,卻依然擁有企業大家庭的溫暖。自己小家的事小,企業大家的事大。職工的喜憂哀樂牽掛著他的心。誰家的孩子還待業,誰家有病人需救濟,他一清二楚。他驅車千里看望離退休幹部;他百忙之中抽身探視傷殘職工;他親擺宴席為百歲老人慶祝壽辰。職工崔維軍遭遇重傷,王守東專門批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範圍內,什麼地方可以診治都可以去。”泰鋼的孩子招工不用愁,往往招工報到了,家長才得知訊息。“因為有春風,遇難也能生,你問他是誰,泰鋼王守東。”傷殘職工黃世棟寫詩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折之更韌、摧之彌堅。家庭的不幸沒有阻止他前進的步伐,千鈞的泰山更沒有壓垮他挺直的腰板。1997年4月,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吳官正到泰鋼視察,了解到泰鋼在王守東的領導下創造的輝煌業績,有感於他事業的艱辛和家庭的不幸,吳書記緊緊握住他的手,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

社會責任感

“企業家要有社會責任感”,王守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三年前,為了幫助周圍村莊農民走上富裕道路,已是六十一歲的王守東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周邊十個村、一萬五千多名農民整體劃入泰山鋼鐵集團,改制為七個實業總公司,參與到泰鋼工業園的發展中來。談起社會上的一些現象,這位連任兩屆的全國人大代表憂心忡忡。他指出,現在社會上的浮躁之氣影響官場、影響經濟界,其結果是某些官員、某些企業家浮誇風盛行,“浮誇出數字,數字出成績”。這種浮躁之氣、浮誇之風帶來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它使為政者喪失“官德”,為商者不講“誠信”,企業經營者難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價值。王守東說:“王守東說這些六十多歲的人,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二十多歲時恰逢“學習雷鋒”。幾十年來,王守東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講誠信,講奉獻,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應大力倡導中華優秀傳統和文化,戒驕戒躁,仁愛互助,人人都從小事、實事做起,共同構建理想的和諧社會。”

社會評價

他把整個生命,化作了一團火焰,燃燒了自己,溫暖了他人,可以說,每一爐鋼水,都熔入了王守東鮮紅的血液。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吳官正這樣評價他:“您的黨心、您的為人、您的工作、您的苦累、您的貢獻,皆為王守東這一輩為楷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