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度

王子度,出生於遂寧縣河沙鄉。1960年2月15日,子度吞服大量安眠藥不幸逝世,終年才39歲。死前留遺書數封,其中兩封專述其致死之由。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王子度,名崇儀,民國10年(1921)出生於遂寧縣河沙鄉。早年喪母,父克明為河沙鄉袍哥舵把子,王姓族長。兄子先系川軍劉文輝部團長。 子度國小結業後,常住成都其兄子先軍中。當時,中共地下黨員王敘五在子先部作文書,學識過人,被子先延為子度之師。敘五以馬列主義潛育子度,子度亦誠心受教,在其影響下,後走上革命道路。

1938年為參加抗日戰爭,子度參加了國民黨軍隊的裝甲兵團。該部雖開赴江西但無抗日行動,子度大失所望而離開。翌年,考入成都蜀華中學讀高中,冬,敘五調任中共川康特委秘書長。子度要求參加革命活動,敘五便常叫他做些掩護人員和保管檔案的工作,均未出事故。黨組織對子度經過嚴格考查,發展他入黨。蜀華中學疏散到成都西郊,子度曾任成都西區一個黨小組的負責人。

1942年底,子度考入重慶歌樂山國立藥材專科學校。他領導同學積極開展革命工作。

1945年6月,子度隨敘五到遂寧開展工作。子度回遂後,遵照黨組織指示,根據當時的形勢,暫不公開活動。他一面扮成“灰色人物”進行社交,並利用其父的關係參加袍哥,與各階層人士結識,一面隱蔽地團結進步人士,開展革命工作。不久,子度應聘到蓬溪任隆中學任教。

1946年3月組建中共遂(寧)蓬(溪)潼(南)工委,子度任委員。這一時期,遂、蓬、潼的黨組織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6月,遂寧建立中共學校中心支部,子度直接領導開展學運活動。

1947年2月,敘五和子度到重慶向中共四川省委匯報工作,接受了在川北開展武裝鬥爭的任務。回遂後,子度組織黨員學習帶回的黨內學習資料,以加強農村黨員的教育,指導革命工作順利開展。下半年,國民黨對基層政權實行“民選”,中共黨組織為趁勢掌握地方政權,以利於開展革命工作,決定讓子度利用他各種有利條件參加競選,他以最多票當選為河沙鄉鄉長。他便利用自己的地位,逐步把地下黨員和黨的積極分子安排在鄉公所和各保擔任鄉隊副、保長和保隊副等職,分別掌握鄉、保的武裝;對一般保長,也與其搞好關係;對堅持反動立場者,則伺機撤換。同時又接辦其父經營的“一品軒”茶旅店,派地下黨員負責經營,以此作為黨的聯絡點。這樣,河沙鄉二十三個保逐漸都為地下黨組織所控制。子度指示農民支部在肖家溝、大面溝一帶發動抗丁、抗糧及向大戶借糧的鬥爭,他則以鄉長身份保護農民,使鬥爭開展得很順利。因之,河沙一帶的革命工作進展很快。11月,建立中共遂蓬工委,轄遂寧、蓬溪兩縣黨組織,子度任書記。

1948年,子度利用國民黨四川省黨部書記長曾擴情組織的“民治協進會”的名義,在河沙鄉亦成立組織,他以鄉長身份兼任會長,吸收國民黨鄉、保人員約三、四百人入會,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由於有這個組織作掩護,地下黨在河沙鄉的活動更為便利了。河沙鄉被人們稱為“小延安”。

是年5月,建立中共遂南中心縣委,領導遂(寧)蓬(溪)南(充)岳(池)、渠(縣)廣(安)等縣工委,子度任書記,機關設河沙鄉“一品軒”茶旅店內。11月14日,袁如傑(遂南中心縣委委員)被捕叛變。11月21日,專員李澤民令警察局長謝重韜帶領一個警察中隊到河沙鄉以請子度進城開會為名,密捕子度。子度以高度的政治警覺,識破敵人精心策劃的詭計,當機立斷,周密部署,一面安排好撤離,並送走正在河沙鄉的川北工委書記華健;一面迷惑對方,大擺筵席,打麻將紙牌,穩住警察人員。子度鎮定自若,談笑風生,陪謝宴樂。趁謝和警察人員疏於嚴防之時,眨眼之間,乘虛走出脫險。這就是名震遐邇的“河沙事件”,子度成為著名的傳奇人物。子度轉移到射洪後,仍領導開展遂南地區地下黨的工作。此期間,國民黨當局屢抄子度的家,其父曾被關押,後死於逃亡途中;其妻楊碧清兩次被扣刑訊,後不能安身於河沙鄉,輾轉到成都等地避難。

1949年1月29日,川北工委決定川北以武裝鬥爭為中心,廣泛組織小型武工隊,並決定由子度在遂寧、蓬溪進行試點,以武裝保護黨的組織和民眾,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開展游擊戰,迎接解放。3月18日,武工隊在河沙鄉羅漢坡正式成立,子度任指導員,活躍於河沙、大石、鳴鳳、吉星、高升、任隆一帶,開展了以抗丁、抗糧、抗租為中心的革命鬥爭。不久,又在蓬溪老二區組成一支小型武工隊,活動於高坪、集鳳、荷葉等鄉受到民眾的支持。

5月,川北工委決定進一步開展武工隊鬥爭,並增選子度為川北工委委員。中共遂南中心縣委擴大為遂南地委,子度任書記,機關移南充小佛鄉。子度一面擴大武工隊,舉辦訓練班,培養骨幹;一面以“巴山游擊隊先遣隊”名義,組織民眾開展“三抗”鬥爭,策反鄉保政權人員,徵集經費、糧食、武器,取得了顯著成效,使這一帶成為開展游擊戰的根據地。子度還在吉星鄉牛塹嶺主持召開了一次民眾大會,他向到會的400多人宣傳了《土地法大綱》和黨的政策,鼓勵民眾起來開展鬥爭,迎接解放,大大顯示了革命的聲威。8月下旬,按川北工委指示,子度將河沙武工隊向外擴展。又派遂蓬工委書記楊俊到遂寧通過中共地下黨員周必傳做其父周維乾的工作,讓他出面維護遂寧城市治安,迎接解放。

9月下旬,子度按川北工委指示,將武工隊擴大為游擊隊,配合解放軍入川作戰。10月,又將遂寧、蓬溪、射洪、三台、中江等縣工委所組織的游擊隊,實行統一指揮,建立川中縱隊司令部。11月8日,由川北工委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川中游擊縱隊司令部在象山鄉正式成立,子度(化名王楓)任司令員兼政委,他一面加強游擊隊的訓練,開展鬥爭,收繳自衛隊的武器以增強游擊隊裝備,並向民眾宣傳司令部第一號公告;一面派人到駐蓬溪縣河邊場與三台縣廣利井的川北鹽務局的鹽警隊做起義工作,又應三台民主人士龍傑三的要求,派人到他所率領的鹽務稅警隊中去做工作;一面發動象山鄉的中國小教師建立青年、婦女、教師等民眾組織,並創辦《象山導報》,宣傳黨的政策,發動民眾,迎接解放;一面又根據中央做好城市保衛工作,迎接解放的指示,派楊俊到遂寧組織保護遂寧城市的工作。

12月2日,重慶市市長、衛戍司令楊森潰逃到遂寧,後率部向射洪方向轉移。專員李澤民率保全大隊流竄至中江,召集中江、三台、遂寧等縣的反動頭目開會,準備回竄遂寧。子度命令中江游擊隊進行阻擊,在中江胖子店(倉山)發生激戰。保全隊又潰逃南竄。子度立即連夜調集在三台起義的鹽警隊、游擊隊第13支隊,集中象山鄉,準備繼續進行阻擊,迫使保全隊又回竄中江而被擊潰。

遂寧縣解放後,子度與第2野戰軍的前線指揮部取得了聯繫。他布置遂寧縣解放委員會維護好社會治安,保證供應解放軍的糧草馬乾,保護好敵偽檔案。他根據野戰軍首長分配的任務,回到象山鄉做指揮游擊隊攔截國民黨潰軍、保衛成渝交通線及支援川西會戰等工作。他領導川中游擊縱隊圍殲回踞胖子店的保全大隊,後與解放軍配合,在中江積石山將其完全擊潰。

1950年1月12日,遂寧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子度任軍管會企業接管處處長。2月3日,中國共產黨遂寧地方委員會成立,他任組織部副部長,後轉任統戰部部長。子度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由於當時南下幹部少,且口音不同,又不了解遂寧情況,子度一面將大批地下黨員和黨的積極分子推薦到各單位,充實幹部隊伍;一面向地委領導介紹情況,幫助組織力量開展各項工作。在征糧剿匪、減租退押、土地改革等運動中,子度保持艱苦奮鬥、深入實際的工作作風,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啟發民眾覺悟,推進運動健康正常發展,為發展和鞏固革命新成果作出了貢獻。

1951年8月,子度調任劍閣地委宣傳部長。1953年調任綿陽地委宣傳部長。1958年任綿陽地委副書記。是年,又調任中共四川省委機關理論刊物《上游》常務編輯、農業組副組長,在此期間,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58年,子度對“大躍進”和辦“公共食堂”實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和意見,被說成是“反對三面紅旗”。1959年“反右傾”高潮中,被送中央高級黨校理論班學習。子度多次都因檢查“右傾”思想被認為“不徹底”而未獲通過。他精神壓抑,心情十分痛苦,無以自解,遂決心以自殺來表示自己並不反黨的心跡。1960年2月15日,子度吞服大量安眠藥不幸逝世,終年才39歲。死前留遺書數封,其中兩封專述其致死之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政策,對子度的錯誤處理(當年高級黨校曾錯誤地將他定為叛黨自殺)才得以糾正,二十年沉冤得昭雪,其革命業績亦得以顯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