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學士

羅振玉舊藏本《陽春白雪》中的散曲家“王大學士”即元代集賢大學士王約。考證如下:

《王約及其散曲》

蘭州大學 寧恢

八零年,隋樹森先生《全元散曲·續補遺》中,據羅振玉舊藏本《陽春白雪》,輯得王大學士[仙呂·點絳唇]套數兩首,未能考知其人。八四年,先生編《全元散曲簡編》時,錄其中一首雲;“王學士,名氏生增不詳。元散曲家姓王而授翰林學士的,僅見王惲,不知是否此人?”

按:王惲(1226-1304),至元間為翰林修撰。歷任監察御史,翰林待制,提刑按察使諸職,官至翰林學士中奉大夫。卒於大德八年。延祜間,贈官翰林學士承旨。元制,翰林國史院諸官中最顯者,為翰林學士承旨(從二品),並無“大學士”之職。因此,王惲和寫[仙呂·點絳唇]套數的“王大學士”顯為二人,不可混為一談。

據《元史·百官志》諸書所載,元代稱“大學士”職銜的有三:即昭文館大學士,奎章閣大學士和集賢院大學士。唐宋時,昭文館大學士往往以上相兼領,地位很高。元代亦無昭文館這個機構,但對某些顯赫的文臣,往往沿唐宋之舊,予以“昭文館大學士”這種榮譽性的虛銜。比如,姚樞於至元十年拜昭文館大學士,竇默至元十七年加昭文館大學士。姚、竇二人德高望重,都是朝廷的元老重臣,所以能得此殊榮。目前,就我們所知,元代授昭文館大學士者;還沒有“王姓”其人。所以,散曲家“王大學士”當與昭文館無涉。

奎章閣學士院,置於天曆二年(1329),初設大學士二員,(正二品);至順元年,增至四員。其建置年代,明顯晚於《陽春白雪》的成書年代,即使有王姓者曾任該院大學士也和《陽春白雪》所錄的“王大學士”無關,也可不在討論之列。

如上所述,《陽春白雪》中的散曲家“王大學士”,非任職於昭文館與奎章閣者明矣,剩下的惟一可能,就只有“集賢院大學士”了。

集賢院大學士,從二品,設立較早。“國初,集賢與翰林國史院同一官署。至元二十二年(1285),分置兩院,置大學士三員,學士一員,直學士二員⋯⋯”(《元史·百官志》)。

檢元人傳記,得王姓曾任集賢大學士者兩人:

一、王壽,字仁卿,涿郡新城人。大德十一年,拜御史中丞,“至大二年三月,臥疾求代 三年(13lO)夏,遷太子賓客,集賢大學士 秋九月卒,年六十”(《元史·王壽傳》)。於此知王壽任集賢於大學士只有短短几個月,傳中也沒有片言隻語談及詩文詞章之事。而現存“王大學士”的兩首套數,風格老健,構思靈巧,不似出於平庸作者之手。且王壽自至大二年三月,就長期患病,終日疾纏身,是難以寫出那種恰樂自得的作品的。

二、王約,字彥博。其先汴人,後徙真定。皇慶元年(1312),拜集賢大學士,至治二年,年七十致仕。三年(1323),復拜為集賢大學士。至順四年(1333)二月卒,年八十二。

我們認為,真定的王約,應該就是現存兩套[仙呂·點絳唇]的作者“王大學士”,理由有三:

1)王約兩次出任集賢大學士,前後達二十年之久,在一般文人心目中,當有深刻的印象。

2)時人投贈詩文中即以“王大學士”稱王約。如元代詩人揭傒斯全集中,就有《集賢王大學士生朝》、《孤松篇壽王大學士》、《奉題王大學士延祐二年奉使宣撫山東河北行卷》等詩,都為王約而作。

3)王約當時頗有文名。《元史》本傳稱其“博覽經史,工文辭。”所作《潛丘集》,雖佚,清人顧嗣立的《元詩選·癸集》尚輯其詩作,可見其流風雅韻。象這樣的文壇老將,偶而染指散曲,也是完全可能的。

王約輔政五朝,身登兩府,一生政績.藉在人口。今略舉兩事,以見其風。

延祐二年,遣大臣宣撫諸道。王約奉命出使燕南山東道。揭侯斯的《奉題王大學士延祐二年奉使宣撫山東河北行卷》,就詠此事:“二十四州飢疫淚,七千餘里往來塵。入齊爭頌隨車雨,過魯空吟絕筆麟。⋯⋯自聞三殺喧諸道,益信孤忠貫北辰。聖主分明推第一,此編猶足范臣鄰。”詩後小注日:“當時諸路謠曰:‘未來憂殺,即來嚇殺,去時笑殺。’惟公所部肅然,上推第一。”

我們知道,元朝的吏治之壞,是空前的。尤其是地方上的大小官員,對老百姓的盤剝勒索,更是無孔不入。元王朝怕引起民變,不時選派大員宣撫各地,以緩和官民之間的緊張關係。宣撫的職責,是“布宣德意,詢民疾苦,疏滌冤滯,蠲除煩苛。⋯⋯官員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職申請,五品以下就便處決。”(《元史·百官志》)。正是由於宣撫握有這樣的生殺大權,所以他們將來之時,地方官員人人自危,膽戰心寒;既到之後,他們作威作福,確實使人“嚇殺”;誰知他們照樣愛錢,照樣廣收賄賂,所以離去後,只能被人“笑殺”。《三殺謠》就反映了這種醜惡的現實,同樣的歌謠,還有一些。如元末流行的:“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官吏都歡天喜地,百姓卻啼天哭地 ”大概有元一代,宣撫大員的“德政”,往往就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王約能夠潔身自好,關心民生疾苦,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至治三年,議罷征東行省,改立三韓省。王約認為:“高麗去京師四千里,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知守祖宗舊制。”由於王約等人的反對,這項提案才被擱置下來。“高麗人聞之,圖公像歸,祠而事之,曰:‘不絕國祀者,王公也。’”可見其在高麗人心目中的地位。

王約一生勤於著述,著作有歷代《史論》三十卷,《高麗志》四卷,詩文集有《潛丘稿》三十卷。

王約現存散曲只有[仙呂·點絳唇]套數兩首,都是描寫天真爛漫的兒童,遊樂戲耍情景的。就題材而論,當屬“嬰戲”一類。“嬰戲”自唐宋以來,就是常用於瓷器,銅鏡、紡織品和繪畫之上的裝飾圖案。王約把這個題材擴展到文學創作中,而且樂此不疲,一口氣寫了兩首.這在元人散曲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仙呂】點絳唇

探卷抽籤,看書學劍,皆是虛諂。

指望待折佳攀蟾,誰承望無憑驗。

【混江龍】

少年風欠,老來贏得病懨懨。

自忖身居村野,幾時曾再想閭閻。

四面土牆缺處補,二椽茅屋破時添,且把時光漸。

落一個身心自在,煞強如名利拘箝。

【油葫蘆】

村院裡閒遊情正忺,將農可檢,見幾個牧童兒雜耍可觀瞻。

一個扮老先生亻芻撇撇衠寒臉,一個做國小士舌剌剌全胡念。

一個射天指日月到處里拿,一個撈藏模模一地裡潛。

一個拖著竹掃帚學開店,一個推著木古魯賣油鹽。

【天下樂】

一個黃桑葉拈將來額上粘,一個那裡磨鐮。

一個將榆樹舔, 一個樹梢頭啅歌不怕險。

一個吊小鬼的灰抹眉,一個扮判官的墨畫了髯,一個扮牛王著土搶臉。

【後庭花】

一個調灰驢的將腳面閃,一個學相撲的手腕來搧。

一個革刃將葫瓜割,一個棘針將酸棗簽。

一個把鵲兒拈,一個手拖著席片。

一個瓦砣砣袞罷合掂,一個泥窩窩捽破合添。

【柳葉兒】一個把綠蓑衣披苫,一個將布留兒彪,一味的掀撏。

一個撮金錢手掿著衣襟驗,一個尋方門任誰嫌,一個挑蜂案不離房檐。

【尾】

一個拾磚塊把答兒尖彪,一個尋瓦片把拖車兒掂。

一個倒騎黃牛緊跟踮,一個碓亭上學將紗鈔檢。

一個學賣卦將淚眼偷淹,一個學跛忄敝痂目廉。

一個把嫩草葉拾將來把布衫兒染,一個擂泔飄的休諂。

一個敲銅盆的手倩,一個向柳陰中學舞一張杴。

【仙呂】點絳唇

豐稔年華,酒旗斜插。

茅檐下,小橋流水人家,一帶山如畫。

【混江龍】

桔槔閒掛,呼童汲水鏇烹茶。

柔桑荏苒,古柏槎牙。霧鎖草橋三四橫,煙籠茅舍數十家。

崗盤曲畎兜答,鶯遷喬木丘篆。

一個鷗鷺水面,雁落平沙。喧檐宿雀。

啼樹棲鴉。柴扉吠犬,鼓吹鳴蛙。

依家鸚鵡洲,不入麒麟畫。百姓每謳歌鼓腹,一弄兒笑語喧譁。

【油葫蘆】

剛兒一百個兒童刀刀厥厥的耍,更那堪景物佳。

一個將堯民歌亂唱的令兒差, 一個匹彪撲鼕冬擂鼓無高下,一個支周知掙羌管吹難收煞。

一個水盆里擊著料瓜,一個拖床上拍著布瓦。

一個一張杴舞得了千斤乍,一個學舞斗蝦蟆。

【天下樂】

一個道一陣黃風一陣沙,一個天生醜勢煞,一個無店三碌軸上閒坐衙。

一個將斤斗番,一個將背拋打,一個響撲兒學咯牙。

【那吒令】

一個向瓜田裡坐樹亂扯,一個向棗樹上胡彪亂打,一個向古墓上番磚弄瓦。

一個扯著衣衫,一個揪住棍把,一個播土揚沙。

【鵲踏枝】

一個眼麻花,一個手支沙,一個淺水渦里摸鱉撈蝦。

一個見麒麟打煞,一個舞著唱著匾擔禾叉。

【寄生草】

一個擎著山鷓,一個架著老鴉。

一個向柳陰中笑把人頭畫。

一個向桑園裡學揭龜兒卦,一個向牆匡里引的芒郎罵。

一個灰驢大鬧麥場頭,一個踏竹馬偃臥在葫蘆架。

【金盞兒】

一個叫丫丫,一個笑呷呷。

一個唉斜混倒上樹千般耍, 一個山聲野調學唱攪箏琶。

一個斗巨子搶了嘴問,一個豎直立的磕了門牙。

一個無人處尋豆角,一個背地裡咽生瓜。

【村里迓鼓】

一個放頑撒潑,一個唱歌廝罵。

一個村村捧捧牛撒橛喬畫,一個狗打肝腌臢相欠欠答答。

一個彈的捹, 一個舞的蝦, 一個唱的啞,一個水底渾如納瓜。

【元和令】

一個舞喬捉蛇呆木答,一個舞屎裹蛆的法刀把,一個跳百索攧背兒仰剌叉。

一個一個兒窩的眼又瞎,一個將紙鴉兒放起盼的人眼睛花,一個遞撇牛的沒亂殺。

【上馬嬌】

一個村,一個又沙,一個醜嘴臉特胡沙。

一個將花桑樹紐捏搬調話,-個打和的差,一個不剌著簸箕撥琵琶。

【勝葫蘆】

一個恐驚林外野人家,一個道休廝鬧,一個道嗟牙。

一個賽牛王香紙方燒罷,一個將磁甌瓦缽。

一個不門清光滑辣,一個沒鼻子喃渾酉圭。

【後庭花】

一個掬蝙蝠踏破瓦,一個豎牽牛扯了尾拔。

一個摸鵓鴿掀番蓋,一個打班鳩的擊碎石軍。

一個岸邊打滑擦,一個頭尖眼大。

一個莎崗上撲馬扎,一個游泥蚌蛤蟆。

一個柳堤邊釣水扎,一個沙湍上燒黃鱔。

一個膊項上癭疙疸,一個唇缺醜勢煞,一個靡目廉的特剌查。

一個做生活的不顆恰,一個覓虱子頭上掐。

一個編蒲笠特抹答,一個鞭牛叱吒。

【青哥兒】

一個牛斤,一個謊詐,一個光答答又無頭髮。

一個矇松雨里種芝麻。

一個兜答,一個奸滑。

一個交加,一個皺查。

這一坐喬民鬧交加,定害的爺娘罵。

【尾】

一個潛立在晚風前,一個暗約在斜陽下。

一個見廝抵拽著捧打,一個戀汀洲蓼岸蘆花。

一個映著蒹葭,一個收拾釣罷魚舟差。

一個笑指疏籬噪晚鴉,一個將綠蓑斜掛,一個倒騎牛背入煙霞。

注例,時人投贈詩文中即以“王大學士”稱王約,如:

1、壽豫齋王大學士 (蒲道源) ;

2、集賢王大學士生朝 (揭傒斯);

3、集賢大學士樞密副使王公既懸車之明年,即所居西偏舊堂扁曰“康樂”,賦詩述意猥蒙示及輒依韻奉和 (揭傒斯) ;

4、奉餞集賢王大學士宣撫山東河北 (揭傒斯) ;

5、奉題王大學士延祐二年奉使宣撫山東河北行卷 (揭傒斯);

6、奉和王大學士康樂堂夜坐見示 (揭傒斯) ;

7、孤松篇壽王大學士 (揭傒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