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坪愛鄉會

王坪愛鄉會

他們將文明新風帶進了王坪,他們為沉睡中的王坪注入了鮮活的力量。 為此,我們號召有志之士加入我們,共同發掘、傳承和發揚王坪文化,為我們的村莊出一份力。 歷史上,王坪是有名的文盲村,很多人一般都唯讀到三四年級,最高學歷也就是國中生。

愛鄉會成立背景

愛鄉會成員合影

2013年12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指出,“提高城鎮建設水平,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託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用國家行政學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教授的話說,記得住鄉愁背後,是需要對中國五千年鄉村文明再解讀,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根在鄉村。人民日報也感嘆“故鄉在淪陷,不少中小城鎮顯得落後乃至凋敝”。挽留住鄉愁,已迫在眉睫。
當下,農民何時不再逃離農村,大學生為什麼不返鄉建設,農村應該走什麼樣的路,城市與農村的矛盾何時休,傳統文化與新文化如何有效地融合……如此一系列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有許多心繫鄉村的人一直在探索,他們不乏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志願者、大學生、農民……為此,有了2013年“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圖文徵集公益活動,用溫鐵軍老師的話說,這次活動本身是“尋根”的。
沒有人不愛自己的故鄉。可是,我們真的”認識“自己的故鄉嗎?我們是否講得出祖祖輩輩流傳的民間傳說?是否叫得出故鄉每一座山頭的名字?是否會唱鄉親們耳熟能詳的古老歌謠……我們的故鄉在淪陷,我們的故鄉變得不再可愛,我們的父老鄉親臉上沒有了往昔的笑容。
《王坪文化》榮獲“愛故鄉”特等獎之後,我們並沒有停止步伐,似乎走得更急切了。2014年1月12日,由濟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和南昌大學組成的“三校”聯合下鄉隊伍走進了王坪,他們去尋找那份最原始的美。隨後,在三校下鄉隊的幫助下,我們舉行了第一屆“王坪趣味運動會”和“魅力王坪”迎春晚會,緊接著舉辦了第一屆“王坪象棋大賽”,開展了第一次“垃圾清理運動”,2月4日“王坪愛鄉會”應運而生。
我們以“傳承鄉土文化,共建和諧家園”為宗旨,我們喊著“用文化提升思想,用行動踐行初衷,用真愛守護家園”的口號,我們構想了“一年目標,十年規劃,百年夢想”的藍圖。我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將如螢火蟲一樣努力發光,照亮腳下這塊貧瘠的土地。

愛鄉會活動

“三校”聯合下鄉支援鄉村建設

下鄉隊與學生合影
2014年1月12日,由濟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和南昌大學的15名大學生組成的“甘霖隊”從學校輾轉陝西略陽來到甘肅康縣,並於當日下午到達山根村王坪社。從此開始了長達12天的支援鄉村建設活動。
下鄉隊於12號下午張貼海報進行了支教報名宣傳,13日繼續走訪家庭做宣傳,晚上時報名人數已經達五十之多,隨後幾日人數持續不斷增加。學生來自王坪、大莊、山根、水坪、石家溝、草川等村莊。14號上午舉行了開學典禮,中午帶學生一同參加了《王坪文化》海報宣傳揭幕儀式。下鄉期間,下鄉隊精心為孩子們上課,教他們文化知識(包括數學、語文、音樂、體育、舞蹈等等)以及做人的道理,帶給他們山外世界新鮮的東西,開闊孩子們的眼界。短短十餘日,下鄉隊和孩子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23號畢業典禮那天,許多孩子不願離開,和老師們抱在一起傷心痛哭,場面很是感人。
另一方面,下鄉隊除了支教,還挨家挨戶走訪老人,調研農村現狀,包括氣候條件、種植物種、養殖情況、農民工收入等,幫助村民幹活(背東西,餵豬等),感受鄉村生活,還上山實地調研了一家養羊戶……舉辦了送春聯活動,協助我們共同舉辦了第一屆“王坪趣味運動會”、與我們一同策劃了“魅力王坪”迎春晚會。
他們叫“甘霖隊”,他們喊著“聚義隴鄉、追逐夢想、陝魯攜手、共創輝煌”的口號,他們唱著《年輕的戰場》,他們寄語:“有夢的地方就有翅膀,有情的地方就有希望。”
下鄉期間,隊員嚴於律己,把“不拿民眾一針一線”的紀律做到了極點,他們文明禮貌、團結互助、自力更生……他們贏得村民一致好評,大家都豎起了大拇指,說他們是活雷鋒。他們將文明新風帶進了王坪,他們為沉睡中的王坪注入了鮮活的力量。這是兩種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是對思想的解放。他們將甘霖灑在了王坪這片貧瘠的黃土地上,他們離開了王坪去尋找新的希望。許多年後,人們依然會記得,曾經有15個大學生進入了他們的生活。

第一屆“王坪趣味運動會”

運動員入場
2014年1月20日上午十點鐘,王坪萬人空巷,王坪、安房、陽坡三支隊伍齊聚下河壩場。首先,由王坪社社長講話,隨後瞿克忠宣讀運動會比賽項目及規則,接著運動員代表瞿克飛講話,然後裁判員代表劉昌和張芙花講話,最後在全體村民的掌聲中第一屆“王坪趣味運動會”正式開始了……
運動會項目分為兩類,包括少年組和成年組。少年組以知識競賽的形式參與,成年組項目包括“沙包奪分”、“爭分奪秒”、“穿針引線夫妻情”、“一家三口吹氣球”、“三莊拔河爭霸賽”五個項目。參賽選手有幾歲的孩童,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活動場面熱鬧非凡,甚是壯觀。激情、友誼、團結……擰成了一股繩,在比賽中爆發了出來。
陽坡一位大叔滿帶笑容懇切地說:“四五十歲了,我還是小時候這樣玩過的,沒想到整整耍了一天”。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讓我們看到了村民的笑容、團結……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王坪人在一起笑了。

“魅力王坪”迎春晚會

晚會場面
2014年1月22日下午四點半,王坪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由“三校”聯合下鄉支援鄉村建設隊伍和王坪之子“螢火蟲”團隊及王坪全體父老鄉親共同舉辦的“‘魅力王坪’迎春晚會”在三校大學生帶來的舞蹈“開門紅”中拉開了帷幕。
晚會伊始,18個節目陸續亮場,迎來了王坪、大莊、山根、水坪、草川等多個村莊的村民前來觀看。節目剛剛開始,人數已達三四百之多,接近中場時觀眾已突破五百人。掌聲、叫喊聲、歡呼聲……連成一片,每一個節目都贏得鄉親們熱烈的掌聲。
其中,四個小學生的詩歌朗誦《我是隴南的兒女》感動得台下鄉親熱淚盈眶,由王坪幾位學生表演的以”戒賭“為主題的小品《成長的歷程》成了本次晚會的焦點,本土方言與國語交替表演的方式使關注笑得合不攏口,更有王坪村民表演的民間節目《羊皮鼓》激起了一波又一波歡呼的浪潮,另有三校大學生帶來的節目看得觀眾熱血沸騰,在王坪學子與三校大學生的合唱(《相逢是首歌》與《相親相愛》)聲中,“‘魅力王坪’迎春晚會”走向尾聲。最後,六十多個孔明燈徐徐上升,好像無數顆璀璨的明星點亮了王坪的夜空。

第一次“垃圾清理運動”

2014年1月27日下午兩點,我們為參加第一屆“王坪趣味運動會”少年組項目知識競賽的九位獲獎者頒發了獎品,接著為在“三校”聯合下鄉支援鄉村建設、第一屆“王坪趣味運動會”、“魅力王坪”迎春晚會、第一屆“王坪象棋大賽”中做出努力的九位貢獻者贈送了書籍《康縣史話》,最後發起了垃圾清理運動。大約二十五人參加本次垃圾清理運動,有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大學生,也有自由職業者。我們一手拿著火鉗,一手提著塑膠袋,沿著王坪河兩道,開始了垃圾清理行動。
在揀垃圾過程中,許多小朋友不怕髒不怕累,有的甚至用手拾起路旁的垃圾,清理河道中的塑膠袋。在清理河道時,我們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河道里滿滿的全是生活垃圾(速食麵袋,小吃袋,煙盒,紙屑,電池,易拉罐,廢鞋,陳舊衣物……),先是震撼,再是傷感,接著是反思,最後是行動。幾個小時我們就拾到了好幾袋垃圾,在陽山壩口進行了第一次焚燒。許多小孩子問,我們為什麼要撿垃圾。幾位大學生給小朋友們講述了什麼是白色垃圾,什麼是可回收利用垃圾,垃圾污染的危害,目前城市所面臨的垃圾污染狀況,以及今後農村所要面臨的垃圾戰爭,經過幾輪思想教育,孩子們受益匪淺。第一次垃圾焚燒結束後,我們一行沿河往上繼續揀垃圾,最後在磨碾進行了第二次焚燒。
簡單的一次垃圾清理並不能解決問題,關鍵的是使孩子們從小就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並將此保護環境的理念帶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從我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今後,我們會不定期進行垃圾清理活動,設立專門的垃圾堆放點,定期安排人員處理。讓家鄉的山更青,讓家鄉的水更秀,讓家鄉的天空更藍……

第一屆“王坪象棋大賽”

參賽成員合影
2014年1月28日下午兩點鐘,第一屆“王坪象棋大賽”在下河壩場舉行。參賽者接近20人,匯聚了王坪所有象棋愛好者,老少皆有,小至十歲孩童,老至六七十歲的老人。經過一個下午的激烈角逐,最終勝出了前三名。比賽過程無比精彩,有少年英雄,有智者老人,是紙上談兵,是刀光劍影,時而深思沉寂,時而萬馬奔騰,兩指之間,能見疆場拼殺,能聞車馬嘶鳴,五尺平地靜坐,勝似千里沙場縱橫。“車走直路炮翻山,馬踏斜日象飛田,兵卒過河往前躥,相士不離老王邊……“王坪人在演繹著自己的精彩。

王坪文化

《王坪文化》是一部展現王坪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全書近五萬字,歷時半年多完成。幾位長者口述後,由瞿克忠、瞿克利、張占敏和瞿國峰私人整理成冊,中途瞿克嵐、瞿冬紅和張樹輝三人提供了大量圖片資料,最終經楊倩、焦姝婷、鐔寧、朱玉奇、吳蓉、何東山、張玉艷、胡文濤、汪正斌、瞿彩梅、王濤、孔繁陽和朱曉麗修改後完成。全書比較詳盡地再現了王坪風貌,以真實的態度如實地記錄王坪歷史,全面而詳實。
《王坪文化》包括歷史文化、山水風情、古話傳說和民間歌曲四大部分:
  • 歷史文化:包括姓氏起源、村莊形貌、生活概況、生活工具、文化教育、傳統習俗
  • 山水風情:包括對村莊東南西北四片地區的詳盡描述
  • 古話傳說: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牛鬼蛇神
  • 民間歌曲:包括山吟澤唱、民謠小調

我愛這黃土地
作者:王坪之子
假如我是一隻螢火蟲,
我也應該用微弱的一點光照亮:
那在煤油燈下孜孜不倦地學習的孩童,
那在燭光下一針一線地做著女紅的母親,
那黑夜裡兒時走過的僻靜的鄉間小路,
和那生我養我的一抔抔黃土……
然後我死了,
連屍體也腐爛在草叢裡面,
為什麼我的靈魂依舊眷戀這黃土地?
因為我對她愛得深沉……

作品序言

有好多朋友問,為什麼我們要寫這些東西,我沉默了……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壘逐漸被水泥方塊取代,村莊修起了水庫,道路也得到了改善。有的家庭做起了生意,經營著自己的買賣;有的家庭從農、畜、牧業方面著手,開啟了自主創業的新局面;有的家庭私營客車,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勁頭……但是絕大部分家庭未能擺脫土地的束縛,仍以種莊稼謀生,這些家庭中大部分青壯年便成了外出務工的主力軍。
變化最為突出的當屬文化教育方面。八九十年代,王坪的土壤長不出一根“國中生苗”,文盲率達百分之八九十,婦女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一般“知識分子”充其量就是三四年級,偶爾有一個國中生,實屬鳳毛麟角。現如今,王坪極度重視子女教育,國中畢業率已近百分之百,現有二十多名大學生,王坪成了當地有名的大學生村。
然而,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城市燈火通明、繁榮向上,農村卻處於空心化,逐漸走向衰落和消亡的邊緣。今天的中國,有多少村莊的傳統文化習俗已消亡殆盡,喪失了靈魂的村莊淪落為社會的孤兒,當然我們王坪也不免如此。自2003年以來,大批的青壯年目睹到大城市的繁華後,在全社會拜金主義和追求財富的主導思想影響下,逐漸走向城市。近幾年來,村莊空巢現象一年比一年嚴重,由此導致了傳統文化的衰敗。
父輩年齡的人,北上內蒙、西進新疆,兄弟輩年齡的人,南下廣東、東至江浙……農村逐漸成為空巢。在農忙季節,田間找不出青壯年,依稀可見的無非就是老弱婦孺。節日的氣氛已不再濃厚,就連春節這樣對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的日子,都顯得冷清淒涼。以前,人們雖然經濟上相對落後,但是相當團結、有感情,有什麼事情大家總是積極自發地互相幫助,整個村莊無比和諧。而現在,人們對身邊的事情變得是那么的漠不關心,“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現象頻頻再現,我們的村莊似乎不再有昔日的和諧,人們往日的熱情已不復存在,接踵而來的是對金錢的追逐。大量的傳統習俗已然丟失,王坪文化面臨危機。
為了重拾昔日王坪文化的輝煌,保留祖先的智慧,保留我們的根,並將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使王坪後世子孫了解王坪、熱愛王坪和發展王坪,每個王坪人都有責任去努力改變王坪現狀,作為有著新思想的青年才俊,我王坪學子更加義不容辭。
“生於斯、長於斯、愛於斯”——有愛就有行動。為此,我們號召有志之士加入我們,共同發掘、傳承和發揚王坪文化,為我們的村莊出一份力。讓百度百科留下王坪的名字,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鄉村文化,為中國鄉村傳統文化的復興盡些綿薄之力,也算是對養育我們的村莊的一種回饋。我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們本著真誠的態度如實地記錄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四個熱血青年收集整理出了《王坪文化》—— 從歷史文化、山水風情、古話傳說和民間歌曲四個大方面比較詳盡地再現了王坪風貌。文章之中多處使用方言,皆因些許字眼無法用標準漢字描述,故此結合音、義代之。另外,文章乃四人合著而成,風格未免不盡相同,誠請讀者諒解。由於能力有限,篇章之內難免會出現筆誤,誠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王坪簡介

王坪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山根村,行政單位為社,目前村莊有七十多戶人家,近三百人。王坪地處秦嶺和崑崙山山脈交匯地帶,位於康縣境內最高峰青龍山東南山麓段。氣候為亞熱帶向溫帶過渡氣候。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年降水量充足,陽光明媚,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村莊分為三部分,包括王坪莊、陽坡(也叫張家山)和安方坪,如今由於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一部分人遷到了不遠的下壩里,組成了一個新單元。王坪雖然地處秦嶺南面,但當地人習慣以北方人自居。
王坪氣候宜人,環境優美。這裡森林覆蓋率很高,放眼望去,樹木蔥蔥鬱郁。現有核桃樹、白楊樹、梧桐樹、青岡樹、樺木、松柏等幾十種樹木。山林中有多種野生動物,如山牛、山羊、野豬、豬獾、竹鼠、果子狸、野鹿等稀有動物,像刺蝟、兔子、雉雞、鼢鼠等頗具數量。在黑塔溝,尚有珍貴的兩棲動物娃娃魚(大鯢),但數量很少,而鯰魚和鯉魚較多。前些年,王坪的老鷹還常常肆無忌憚地到村莊來叼小雞,近年來由於大量獵殺,鷹群幾乎滅絕,很少能見到它們的影子了。小山區流淌著兩條溪流,水流不大但很清澈,山間清泉處處可見,清涼可口。
農作物以冬小麥、玉米、土豆為主,核桃和花椒是除農作物之外主要的經濟作物。由於務農收入低微,現大多數村民都已漸漸脫離莊稼,以外出務工來養家餬口。飲食以麵食為主,米飯為輔,並形成了由漿水面、臊子麵、麵茶、包子、餃子、洋芋攪團、饊面飯、饅頭等構成的具有傳統特色的主食鏈。王坪大山之中,山珍不可勝數。隨季節的變化,依次有羊奶子(苦糖果)、蕨菜(分毛蕨子和水蕨子)、椿菜、地軟軟(普通念珠藻)、羊肚子菜(羊肚菌)、野櫻桃、瓢子(鳳梨莓)、鼻血疙瘩(蛇莓)、美子(樹莓,包括山莓和覆盆子)、酸葡萄(嬰奧)、核桃、毛栗子、土蜂蜜、山瓜、鬼子頭(山瓜和鬼子頭是八月瓜的兩個種類)等特產。其中瓢子可以說是本地一絕,其味極美,香甜中帶有一絲酸味,是端午節前夕人們的極品野味。據說早些年祖輩們沒有糧食吃,他們便上山以此充飢。“坡上的萬擔糧,懶人不得嘗”表達了人們對瓢子的無比喜愛。
王坪的教育發展突飛猛進,僅僅十餘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在小孩都在山根國小讀書,曾經村莊有個民辦國小——王坪國小,它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歷史上,王坪是有名的文盲村,很多人一般都唯讀到三四年級,最高學歷也就是國中生。過去,有一家兄弟姐妹四人全是大學生,現都在縣鄉部門擔任要職,曾一度成為人們茶閒飯後的佳話。直到2000年村里蓋起了山根國小,王坪的教育狀況才得以改善。後來接連出現大學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近年來,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家長們的極力支持下,孩子努力學習,一批又一批大學生走出王坪,前赴後繼,為王坪教育拓寬了道路。如今,王坪的大學生已經頗具數量,從長不出一根“國中生苗”發展成為遠近皆知的大學生村。
展望未來,王坪前景無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王坪近年來不變的戰略目標。在王坪教育大有改觀之際,其他方面也在日益完善,如文衛事業、醫療保健、基礎建設等。新農村建設和康武公路(經過王坪)戰略的實施,將會對王坪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有良好的人才基礎,依託國家城鎮化建設戰略,如果再將這一戰略普及到鄉村,讓大學生在農村工作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工作相同的待遇,王坪必將會發展成為一個獨具特色文化的小村莊。

作品全文

《王坪文化》全文詳見或者

致謝辭

經過八個月的奮戰,我們的作品《王坪文化》已告一段落。在此,我代表“王坪之子—螢火蟲”團隊所有成員(瞿克忠、瞿克利、張占敏、瞿國峰),向提供文字素材的幾位長者表達敬意,向提供圖片資料的瞿克嵐、瞿冬紅和張樹輝表示謝意,向幫助修改作品的楊倩、焦姝婷、鐔寧、朱玉奇、吳蓉、何東山、張玉艷、胡文濤、汪正斌、瞿彩梅、王濤、孔繁陽和朱曉麗表示感激。同時,感恩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這燦爛不朽的文化,感謝父母對我們的理解與支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等單位給予我們這次難得的機會。最後,還要感謝我的三位隊友,從素材收集、文字修改到作品完成,我們四個共同進退,並肩作戰,堅持到底,為心中的理想而奮鬥。
之前,有好多朋友問,為什麼我們要寫這些東西,現在我可以回答了:目前,王坪的這些土文化,父輩們知道的已經不多了,只有老人們還知道一些,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去保留和傳承,我們的後代就不會了解這些,他們會忘了自己的根,到時間會怪我們的。

作品榮譽

有機會網報導:在今年的”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圖文徵集
榮譽證書
公益活動結束後,主辦方共評選出60部獲獎作品,這其中,有一部作品《王坪文化》最為特別、感動了所有評審和頒獎典禮上的所有聽眾,這不是某一個人在某一天的創作,而是由王坪村走出去的幾位大學生髮起,由全村20多人共同參與、耗時大半年完成的;這不是簡單的攝影或文學作品,而是從歷史文化、山水風情、古話傳說和民間歌曲四個方面全面展示王坪村風貌的百科全書,整部作品長達五萬多字、70多頁,樸實無華、卻飽含著“王坪之子”們對家鄉的深深眷戀。《王坪之子》因而獲得了2013年度“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圖文徵集公益活動的特等獎。

媒體報導

吾谷網

中共中央黨校副教授劉忱(頒獎典禮主持人)稱,《王坪文化》這是展現王坪歷史現實的作品,它從歷史文化、山水風情、古話傳說、民間歌曲四個方面展示了王坪的風貌,講述了自己這樣一個農村,所以下面在給他們頒發獎狀和獎品之前先請大家欣賞一段視頻
全文略,詳見

有機會網

“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2013年圖文徵集公益活動頒獎典禮,
艾愷為王坪之子頒獎
是本屆論壇上的一大亮點。該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等機構於去年12月發起。在一年中,共收到來自海內外的兩百多件參賽作品。經過專家評審的評定與審核,有60部優秀的作品從中脫穎而出。這些作品,展示了拳拳赤子對故鄉眷戀金額不捨、惆悵和憂慮、愛意與期待,以及對回歸故土、建設家園的夢想與行動。其中,一部以展現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王坪社百科全書式的作品《王坪文化》的創作團隊更摘得大賽特等獎。
全文略,詳見

魅力城鄉網

第四屆全國農民合作組織論壇暨2013“愛故鄉·發現故
王坪之子與“愛故鄉”工作人員合影
鄉之美”圖文徵集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2013年圖文徵集公益活動的頒獎典禮,是本次論壇開幕式上一大亮點。“愛故鄉”公益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等機構於2012年12月發起,經過一年時間的工作,共收到來自海內外的兩百多幅鄉土題材作品,經過專家評審的評定與審核,有60部優秀的作品從中脫穎而出。這些作品,展示了拳拳赤子對故鄉眷戀和不捨、惆悵和憂慮、愛意與期待,以及對回歸鄉土、建設家園的夢想與行動。

有機會網

心繫故鄉:王坪愛鄉會成立
王坪是一個位於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山根村的七十多
會議現場
戶的小村落。去年12月,一部鄉土文化百科全書《王坪文化》獲得了首屆“愛故鄉公益活動”的特等獎,而作品創作團隊“螢火蟲”(王坪之子)並沒有就此停歇,而是繼續在家鄉深入開展更多的鄉土文化活動。根據“愛故鄉計畫”近期報導,“王坪愛鄉會”已正式成立,這群年輕人們將繼續用自己的力量傳承鄉土文化、建設美好家鄉。
全文略,詳見

有機會網

王坪之子:為家鄉譜寫文化史書
我們沒有人不愛自己的故鄉。可是,我們真的“認識”自己的故鄉嗎?我們是否
講得出祖祖輩輩流傳的民間傳說?是否叫得出故鄉每一座山頭的名字?是否能辨得出那裡田間地頭常見的動植物?是否會唱鄉親們都耳熟能詳的古老歌謠?……這些“普普通通”的鄉土文化,學校的老師不會教給我們,父輩也在忙碌的生活中漸漸把它們埋藏在記憶深處,我們身邊的城市居民更是不知其來龍去脈。但是,如果我們試著重新去發現故鄉的美,我們會意識到自己曾經忽視了多少無價的珍寶。
在今年的“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圖文徵集公益活動結束後,主辦方共評選出60部獲獎作品,這其中,有一部作品《王坪文化》最為特別、感動了所有評審和頒獎典禮上的所有聽眾,這不是某一個人在某一天的創作,而是由王坪村走出去的幾位大學生髮起,由全村20多人共同參與、耗時大半年完成的;這不是簡單的攝影或文學作品,而是從歷史文化、山水風情、古話傳說和民間歌曲四個方面全面展示王坪村風貌的百科全書,整部作品長達五萬多字、70多頁,樸實無華、卻飽含著“王坪之子”們對家鄉的深深眷戀。《王坪之子》因而獲得了2013年度“愛故鄉——發現故鄉之美”圖文徵集公益活動的特等獎。
全文略,詳見

中國青年報

重新發現故鄉
2月4日,住在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山根村王坪社的十幾個年輕人起
了個大早,鄭重其事地聚在一起開會。“沒有人不愛自己的故鄉。可是,我們真的‘認識’自己的故鄉嗎?我們是否講得出祖祖輩輩流傳的民間傳說?是否叫得出故鄉每一座山頭的名字?是否會唱鄉親們耳熟能詳的古老歌謠……”這是這十幾個年輕人的發問。
全文略,詳見

齊魯晚報

重新發現故鄉:
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愛自己的故鄉?甘肅隴南康縣山根村王坪社的20多個年輕人重聚王坪,成立王坪愛鄉會,重新發現故鄉之美,更關鍵的,是想留住這份美。
自2012年起,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等機構在全國發起一場“愛故鄉”運動,“王坪愛鄉會”作為其中一支最年輕的隊伍,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全文略,詳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