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

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作者,孟澤,由九州出版社於2007-9-1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

兩歧性”的詩學,基於他們各自的生命歷程與學術歷程,其內在氣質與精神,有著深刻的一致性。這種“兩歧性”和“一致性”所顯示的內涵與張力,構成了中國現代詩學在展開過程中的基本趨勢,表征著它所能夠擁有的可能性範圍與豐富性程度。從整體上看,王國維、魯迅的“詩學”不是純粹的知識之學,也並不只是純粹的審美之學,而更接近於一種與“立心”“立人”相關、“知”“行”一體、“人”“文”共生的“文”“學”與“文章”之學。純粹文人或學者的名號也不足以稱言王國維、魯迅,他們是抵達了現代中國精神最高點的開創性的不世大儒。

編輯推薦

以《人間詞話》與《摩羅詩力說》為基本語言形態的王國維、魯迅詩學,在中國現代詩學史上具有最顯著的“兩歧性”特徵。王國維、魯迅的詩學內部,同時存在著與他們所處時代的思想狀態,與他們的文化身份相一致的“兩歧性”。“兩歧性”的詩學,基於他們各自的生命歷程與學術歷程,其內在氣質與精神,有著深刻的一致性。這種“兩歧性”和“一致性”所顯示的內涵與張力,構成了中國現代詩學在展開過程中的基本趨勢,表征著它所能夠擁有的可能性範圍與豐富性程度。從整體上看,王國維、魯迅的“詩學”不是純粹的知識之學,也並不只是純粹的審美之學,而更接近於一種與“立心”“立人”相關、“知”“行”一體、“人”“文”共生的“文”“學”與“文章”之學。純粹文人或學者的名號也不足以稱言王國維、魯迅,他們是抵達了現代中國精神最高點的開創性的不世大儒。

作者簡介

孟澤,1963年10月生於湖南雙峰。1979年入湘潭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1983年師從羊春秋教授習古典文學,1986年獲碩士學位,2001年師從吳思敬教授習文藝學,2004年獲博士學位。1999年評為教授。現任職於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比較文學系,系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韻文

學刊》《新詩界》編委。出版有《中國歷代狂士》(1993年)、《無我有我之境》(1996年)、《兩歧的詩學》(2006年)等。

目錄

第一章引論:王國維、魯迅詩學互訓的前提、依據與使命

(一)“兩歧性”與“復調性”

(二)對立的詮釋與互動的詮釋

第二章“詩力”與“境界”:王國維、魯迅接近文學的初衷以及他們對於文學的基本設定

(一)“人生之第一義”:從科學到文藝

(二)“國民之首義”:種族、心聲、詩歌、人格的邏輯關係

(三)“不用之用”

(四)“意力”的喚起與“意志”的解脫

(五)“無用之用”

(六)在“可愛”與“可信”之間

(七)“階級”與“境界”

第三章“人間”與“兩間”:王國維、魯迅詩學的情感底色

(一)“憂生”“憂世”解:憂生憂世與“擔荷人類罪惡之意”

(二)“憂生”“憂世”解:“補天事業”與“憂國情懷”

(三)“祛魅”與“返魅”

(四)遺民美學:詩學變遷的情感軌跡

(五)“文章誤我”

(六)“轉俗成真,回真向俗”

(七)“心裡受傷,永不痊癒”

(八)“歐穆亞”與屈子性情:魯迅審美姿態的一種解釋

第四章審美的傾斜與審美的異化:魯迅、王國維詩學的內在困境與外在困境

(一)審美主體與歷史認識主體

(二)“陽性”或者“陰性”:作為情感與作為美感

(三)“人為美而存在”或者“美為人而存在”

(四)以文擬人:一種“有機主義”的審美方式

(五)有機主義與審美主義:“無我”與“大我”

(六)有機主義與審美主義:“永遠的正義”與“詩歌的正義”

第五章“且介”身份與“悖論”立場:詩學與詩學之外

(一)“思古之情”與“求新之念,,

(二)“自我克服”與“自我憎恨”

(三)文章與文學——文體的選擇與精神動力:在審美與反審美之間

(四)否定中的建構:從“對立的立論”到“取消的立論”

餘論作為“大儒”的王國維、魯迅

參考文獻

有“困難”的人(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