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北沙自幼天資聰慧,學習刻苦,少年時在家鄉就遠近聞名,寫的字和文章備受推崇。他有一身傲骨,不畏權貴,成年後對當時的科舉制度受到官場腐敗之風嚴重影響很不滿。
人物生平
在一次進京應考時,他與許多學子一起切磋文章書法,其才學卓而不群,都說他能得第一名,但在談到當時官場形勢對科考的左右情況時,許多學子感嘆王北沙雖有滿腹經綸才學,也未必能應試中榜。王北沙卻不以為然。結果事實證明了學子們的預言,一位也很有才華的學子因為有經濟和官場背景取得了頭名。王北沙的文章雖然寫得好,中的卻是副榜。王北沙憤而返鄉,並從此沒再參加科舉考試。
王北沙在當時已很有名氣。一次他走訪朋友時,在集鎮上遇見一位賣烙餅的老太太,將一張張烙好的餅用鍋鏟隨手向身旁一拋,幾十張餅齊刷刷地放在一起。他很佩服老人的手藝,大加稱讚。不料並不認識他的老人卻說:“這沒什麼,比起王北沙的字來差遠了。”
王北沙的善良人人皆知,有一年夏天,他在集市上見一位老人在賣扇子,一大堆摺扇沒見有人來買。他看老人可憐,便上前與老人商量怎樣幫他把扇子賣掉。王北沙用隨身帶著的筆墨在一把摺扇上“刷刷刷”寫下一首詩。旁邊有人認識寫字的是王北沙,便把寫詩的扇子買下了。聽說王北沙在寫字賣扇,一時間,趕集的許多人圍了上來。王北沙拿一把扇子寫下一首詩,寫一把被人們搶著買走一把。不一會兒,老人的一堆摺扇便賣完了。王北沙幫老人賣扇子的故事也傳遍了十里八鄉。
王北沙不畏權勢也是遠近聞名。鄰鄉安張莊村的鄭國仕家三世被朝廷封為二品官員。鄭去世後,其生前好友為旌表其名,為其立“三世二品”牌坊。考慮到王北沙的秉性,擔心直接請其撰寫碑文可能被拒絕,他們便托請王的親友騙寫。王寫下“二、三、世”三字後,其親友又讓寫“品”字。王北沙這才發現裡面有詐,當場拒絕。鄭家只好另請人代寫了“品”字。
王北沙一生貧困,女兒煥煥出嫁到本鄉大水坑村栗家時,只陪送了一櫃頭字畫。煥煥的丈夫對陪送很失望,後來因為生氣,抱起字畫到後院點火去燒。煥煥的公公見後院有火,忙喊救火。全家人跑到後院時,字畫已經燒掉了一多半。煥煥大驚失色,連忙搶回沒燒壞的字畫,流著眼淚對丈夫說:“你燒得好,你燒的可是萬貫家財呀!”事後煥煥丈夫拿剩下的字畫到大名城裡去賣,每卷畫得銀200兩,這才對自己魯莽燒畫後悔莫及,只在“三世二品”牌坊上可見其真跡。
嘉慶三十一年(公元 1552 年)王北沙榮 登鄉薦,但在以後的科舉考試中很不順利,所以乾脆放棄了對仕途的 追求,一心研究書法繪畫。他自幼酷愛書法,擅長繪畫,精通樂理, 兼工詩文,可以說才華橫溢,風流儒雅。15 歲就能為廟堂撰寫碑文, 25 歲時就成為中原一代遠近聞名的書法大家。他性情懶散,不拘小 節,生活清淡,不阿權貴。家中懸掛著一琴,養有一鶴。一有客人來 訪,北沙彈琴,白鶴起舞,配合默契,互為知音。待一曲奏盡,客人 散去,他便揮毫潑墨,筆走龍蛇,或書丹或給畫,或吟詩或著文,皆 一揮而就,一氣呵成,作品無不栩栩如生,力透紙背,光彩奪目,有 如神助。後來白鶴病死,北沙為它撰寫了一篇情真意切、催人淚下的 祭文,並發誓終生不再扶琴。臨終,他還向家人立下了“以琴殉葬” 的遺言。 雖然他一生曲高和寡,大志難伸,但由於他談吐詼諧,樂善好 施,扶危助困,所以當地的老百姓既愛其文又敬其德,便以村名為他 賀號。關於他的文化成就雖然歷史上記載不多,但在民間他卻是一位 影響深遠、家喻戶曉的風流才子,至今在中原一代還傳頌著許多他的 佳話。現收錄幾則,供大家欣賞。
1
頭名不中二名不來 頭名不中二名不來 明代萬曆年間的一天上午,魏縣縣衙門口,衙役林立,人山人 海,嗩吶聲聲,鞭炮齊鳴。原來這天,縣令田大年組織儀式歡送三位 俊傑赴京趕考。不一會,從衙內走出三個披紅戴花風華正茂的青年。 只見為首的細長身材、濃眉大眼,氣宇軒昂、儀表堂堂,認識他的人 邊指點邊議論: “他就是咱縣的奇才王北沙呀,人家熟讀經書,倒背 如流,過目成誦,下筆成文,書法精絕,畫技出眾,狀元非他 莫屬了。站在王北沙兩旁的二位青年,均相貌不俗,滿腹錦繡,一個 叫申遂,一個是劉唐。人們譽稱他們為“魏縣三傑” 。縣令田大年這 天也春風滿面,格外高興,只見他站在台階之上,高聲說道: “眾位 鄉里塑造楷模,旨在尊師重教,淳化風氣。預祝三位兄台皇榜高中, 金榜題名,為國效力,為鄉爭榮。 ”說罷親執酒壺依次為三人斟酒道 別。 簡短的儀式結束後只見王北沙等三人,跨上棗紅色坐騎,拍馬 望北而去。 考場上王北沙藝高膽大,沉著冷靜,文思泉湧,揮筆立就,第 一個交了考卷。 主考大人略一審視, 不禁擊掌叫好, 嘆為觀止, 心想: “人才難得,首魁狀元非這後生莫屬了! ”待到把全場考生的 文章過目一遍竟發現江蘇李姓秀才的文章, 雖
比王北沙的文章稍微遜 色,但相差無幾。而李秀才又是名門之後,其父在京為官多年,背景 複雜,不可小覷。於是召集幾位主考官員共同定奪,但由於這幾位官
2
員事先都收了李秀才的賄賂,所以都異口同聲地揚李貶王。主考大人 猶豫不決,最後決定讓二人重新複試對聯應答水平。考場上,二人你 來我往,均才思敏捷,對答如流,切題合意,少見漏洞。便又讓他倆 同書一聯。二人同時展紙下筆,同時收筆交卷。眾考官一看,王北沙 的字莊重遒勁,深沉入木,李秀才的字雋秀飄逸,俊俏瀟灑。兩相比 較雖風格迥異,但各有千秋。只可惜王北沙書寫的對聯首字大,尾字 小,不及李秀才的勻稱工整。於是便推薦李秀才為頭名狀元。 第二天,黃榜一出,圍觀者成群結隊,王北沙近前一看,狀元 榜落,只被點了榜眼(第二名)連呼“庸官、庸官” ,並在黃榜之上 揮筆寫下“頭名不中,二名不來”八個大字,寫完還覺意猶未盡,又 添了兩句“頭名秀才王北沙,不坐狀元不回家” ,然後狂笑數聲揚長 而去。 看榜的黃差,見有人公然罵官毀榜,急忙回府稟報,主考官員 一聽王北沙出了事,連忙進宮身皇上據實匯報。皇帝一看李秀才的文 章,連說: “不錯,不錯” ,又看王北沙的文章,連稱: “妙哉、妙哉! ” 再仔細看過二人的對聯,皇帝已胸中有數,於是命主考官員把兩副對 聯持在牆上, 分出良莠。 主考官員仰視王北沙的對聯, 只見結構嚴謹、 章法有致,首字不再顯大、尾字不再見小。而李秀才的對聯卻相形見 拙,靈氣全失,不禁嚇得出了一身冷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說: “小人有眼無珠,老邁無能,有負皇恩,請求死罪” 。皇上下旨道: “北沙乃天下奇才,國之棟樑。你等要在一旬之內,請他回京,否剛 削官歸里,永不錄用” 。
3
主考大人看遵旨辦理,選派幾路快馬,分頭尋找,並親自到魏 縣駐紮,然而王北沙早已看透官場的腐敗,決心不再出仕,於是遁跡 江湖,隱姓埋名。據說,至死也沒有再回魏縣老家。 賣“當 ”字 宋朝以後,大名府做為陪都逐漸繁華起來,到了明代,水陸交 通更為便利,城建規模越來越大。大街小巷,店鋪林立,商賈雲集, 戲樓妓院應運而生,市井勾欄,大小酒店,以及旅店住宿等各行各業 都得到空前地發展。因此達官顯宦來此休閒、定居、經商、娛樂者不 計其數,尉為時尚。 且說一姓黃的閣老在京隱退後,來到大名府購田置宅,頤養天 年。可時間不長,他就耐不住寂寞,便在城內最繁華的地段買了幾間 門面想開一家當鋪。於是雇用能工巧匠整修門面,指使貼心僕人購置 一套用具
,很快就準備就緒,只等選擇良辰吉日宏張開業。這時一家 員身黃閣老參謀說: “老爺的當鋪豪華氣派,全城第一,如果能請魏 縣的大書法家王北沙寫個匾額,那才算十全十美,錦上添花啊! ”黃 閣老問道: “可是那個頭名不點二名不來的怪才王永壽嗎?”家員忙 說: “正是,正是” 。 “還不快快去請! ”黃閣老急不可耐地催促,並親手書寫一柬。 第二天,王北沙隨著家員來到黃府。黃閣老定眼一看,只見這 王北沙布衣草鞋, 蓬頭垢面, 斯文掃地, 簡直像個沿街乞討的叫化子, 心中已有幾分不快,但他畢竟為官多年,城府高深,並沒有帶出樣子 來,依然命人備好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以禮相待。就這樣一直招待
4
了七八天,方才說出求字的願望。王北沙早知道閣老的用意,並對他 在京彈劾忠臣、 貪圖賄賂的醜聞有所了解, 所以並不買賬, 也不多言, 揮筆寫下了八個大字: “上馬草軍書, 下馬狗不如” 寫完便奪門而出, , 不辭而別。黃閣老一看,氣得咬牙切齒,暴跳如雷,但礙於王北沙名 冠京華,奈何不得,只有將家員大罵一通做罷。 王北沙回到北沙口,剛要脫衣上床,忽然聽到一賣籮的劉老漢 在門外不斷地吆喝,就喊道: “給我送一籮來。 ”待劉老漢把籮送來, 王北沙提腕運氣,揮筆在籮底上寫了個大大的“當”字,然後對老漢 說: “快去大名城黃閣老府,保你賣個好價錢” 。劉老漢本想和王北沙 理論一番, 把籮賣掉, 但一看他瘋瘋顛顛, 家徒四壁, 只好自認倒霉, 半信半疑地直奔大名城黃閣老府而去。 再說黃府的家員昨天被老爺罵得狗血噴頭,無地自容,還被扣 著了一個月的工錢,正在唉聲嘆氣,忽見一賣籮的老漢闖進府來,嚷 著賣籮,走近一看,籮底上那個入木三分的“當”字,姿容秀出,內 含剛柔,不禁喜出望外,忙問誰寫的,要多少銀兩? 劉老漢這才相信那個寫字瘋子的話果然不假,於是咬咬牙要白 銀二十兩,黃家的家員不僅沒有還價,另外又賞他白銀十兩。 劉老漢發了意外之才,興沖沖地又去找王北沙給他寫“當”字。 王北沙笑道: “我那個‘當’字至少也值 200 兩,卻被你賤賣了,不 寫了,不寫了。
關於王北沙傳說和事跡還有很多,以後收集整理會逐漸補充,謝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