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珍

王全珍

王全珍(1906年-1970年),福建省龍巖縣(今龍巖市)紅坊鄉。1928年參加農民暴動,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三團司令部通訊主任、第二師司令部偵察通訊主任、第一師司令部偵察通訊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了直羅鎮戰役。1937年進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隊長兼軍事教員,第一團第二營營長,八路軍總部直屬政治處教育股股長,魯西軍區第16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赴東北任警備第三旅參謀長。參加過臨江、遼瀋、平津、渡江等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五分部副部長。1954年人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系高級速成班學習。1956年畢業後任海軍南海艦隊後勤部部長,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70年10月10日因病在廣州逝世。

基本信息

生平事跡

建國前

王全珍,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生。

1928年,參加農民暴動,閩西農民起義。

1929年,參加紅軍。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三團司令部通信主任,師司令部通信主任。參加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陝北後,參加直羅鎮戰役。

1937年,入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任隊長、軍事教員等職。以後歷任八路軍總部直屬政治處教育股股長、魯西軍區第十六團參謀長、魯中軍區第一旅司令部作戰股股長、魯中軍區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魯中軍區第二軍分區參謀處處長兼警備第三旅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警備第三旅參謀長、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第七師參謀長、遼東軍區隨營學校副校長、東北野戰軍後勤部第五分部副部長。參加過臨江、遼瀋、平津、渡江等戰役。

建國後

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五分部副部長、中南軍區海軍後勤部部長。

1954年,入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系高級速成班學習。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

1956年畢業後,任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後勤部長、南海艦隊副司令員。

1961年晉升為少將。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70年病逝。

經典戰例

三縱虎將

遼瀋戰役期間,王全珍任東北野戰軍三縱七師參謀長。三縱是東北野戰軍 “五隻虎”之一。因能攻善守,動如雷霆,疾如鏇風,被國民黨稱為“鏇風部隊”。三縱七師又是“鏇風部隊”三大主力之首。王全珍指揮該部打過許多大仗、惡仗、硬仗,與國民黨軍幾經搏殺之後,把國民黨軍避到只剩下長春、瀋陽、錦州等幾個孤立據點,垂死掙扎。

四保臨江

四保臨江,王參謀長身先士卒。

1946年12月17日,國民黨東北保全副司令長官鄭洞國指揮國民黨軍6個師首犯臨江。由輝南、柳河、恆仁、寬甸一線,多路向八道江、輯安、臨江發起進攻,妄圖先打通通緝線,完成對通緝鐵路的封鎖,將東北民主聯軍南滿主力困絕於長白山。

南滿軍區司令員蕭勁光命令四縱繞向敵後,待機合圍,命三縱主力正面內線阻擊敵人。三縱曾克林司令員領命後,調九師位於涼水河子、金川、老嶺線實行運動防禦,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七師正面部署於四道江、五道溝、下四平、酣蔥溝作第一道防禦。

三縱七師火速趕到指定地點設防。為有效阻擊、消滅敵人,師參謀長王全珍命令各團秘密埋伏,伺機出擊。時值滴水成凍的隆冬時節,長白山區氣溫已降至零下35度,七師的不少戰士還沒有棉衣、棉褲、棉鞋,只好將雜草綁在腳上、身上禦寒。最艱苦的要數夜晚,七師的戰士們在凜冽的寒風中露宿,頭、手腳都凍僵了。為防止戰士凍傷,王全珍特別交待各排、各班每隔10分鐘起來活動一次,跺跺腳,搓搓手。到開飯時,從山下送上來的窩窩頭都凍成了冰疙瘩,大家只好用槍托砸碎後往嘴裡送。據七師的一位老戰士回憶說:他們連,一位剛從南方北上不久的新戰士雪夜裡站崗,活活凍死在哨位上,待同志們發現時,只見他手握銀槍,如冰雕一般。

久受嚴寒的七師戰士們,盼望著早日開戰。1947年1月2日,敵人終於出動了。國民黨軍一九五師向三縱七師陣地發起攻擊。王參謀長一聲令下,憋了數日的七師戰士們如剛甦醒的東北虎,直撲敵人,其勢銳不可擋,直打得敵人丟盔棄甲往回逃。據七師的老戰士回憶,當時發生了一件今天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事:由於氣溫實在太低,槍栓凍得拉不開,等好不容易拉開槍栓,又打不響,原來是槍的撞針也因為熱脹冷縮給凍得不夠長了,七師的戰士們也真能想轍,衝著槍機撒泡尿,趁著熱乎勁兒趕快打。七師的指戰員們就是憑著這鋼鐵般的意志,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保臨江的。此戰前後19天,三縱各部大小戰鬥打了40多次,共殲敵1700餘名。

國民黨軍第一次進攻臨江受挫後,又於1947年1月30日,集中五十二軍第二師、第一九五師、新二十二師等4個師的兵力,在五十二軍軍長趙公武統一指揮下,兵分三路二犯臨江。遼東軍區針對國民黨的部署情勢,命四縱插入敵後,三縱八師、九師負責正面拒敵,由大荒溝、八里哨西進至大河屯、大興溝屯一線向南迂迴,奪取大青溝、楊木橋子後,迅速由西向東攻取高麗城子。

2月3日,國民黨第一九五師進至高麗城子地區。三縱七師在師長曾國華、政委李伯秋、參謀長王全珍率領下,趁一九五師尚未完全展開之際,發動攻擊,與八師、九師一塊將敵一九五師三面包圍,敵師見情況不妙,慌忙向西南突圍,七師由王全珍帶領三個團及八師兩個團猛追不放,至晚10時,大部敵人被追殺,計殲敵5個營2000餘人,擊斃敵少將師長何士雄。此時,國民黨二○七師第三團,為支援一九五師由興京孤軍深入三源浦。七師奉命回師三源浦與九師聯合向敵人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全殲該團,俘敵團長以下1370多人。

國民黨東北保全司令杜聿明不甘心兩犯臨江失敗,於1947年2月,集中六十軍第二十一師、五十二軍第二師、新六軍新二十二師等共5個師的兵力,對臨江發起第三次進攻。

1948年10月12日,肅清錦州外圍戰鬥開始。三縱七師負責攻打配水池,參謀長王全珍組織偵察科對配水池敵情進行了全面偵察並根據配水池的敵情協助師首長制定了周密的作戰方案。10月12日清晨,三縱炮擊配水池。炮擊過後,三縱七師二十團第一梯隊分別從東北、西北2個方向發起進攻。

戰至黃昏,仍成膠著狀態。入夜,二十團主力東西對攻配水池,經30分鐘白刃戰,全殲首敵。配水池這場惡戰,主攻營600多人,只剩26人。10月13日,三縱七師攻占敵大疙瘩烽火台,北突擊團攻城障礙掃清,兵鋒直指錦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