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上世紀80年代,王偉文的故鄉郁舍是個遠近聞名的書畫村,全村形成了繪畫、裱畫、裝畫一條龍的書畫產業,村里人人學繪畫。那時候的王偉文還是農民,本著對繪畫的熱愛和生活手藝,開始學習書畫,從臨摹書畫到創作書畫,技藝日趨成熟。學習書畫的數十年間,王偉文憑藉出色的天賦在同期學徒中脫穎而出,並成立自己的書畫工作室,那時候同村的中堂畫大多來自王偉文之手。
90年代末期,印刷畫開始出現,給畫家們帶來了致命的打擊,農民畫家紛紛放下畫筆進廠打工。這時候的王偉文不但沒有放棄對國畫的熱愛,同時有致力於開創自己的風格,他堅信:中國國畫的精髓不在於模仿,而在於創新,開創自己的風格。於此同時,王偉文老師開始去蘇州工藝美術學院學習班報名素描培訓,學習基本素描,推動了王老師的後期寫生創作。
1993年-2005年的數十年間,是王偉文的黃金十年,這個十年間,王老師專心於創作自己風格,專研中國山水畫,他認為中國的山水畫講究筆墨情趣,西方的山水畫講究色彩構圖,如何將中西方結合,就能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山水畫風格,為此,王偉文老師走訪了著名水墨山水畫家蒯惠中先生、蘇州工藝美院的油畫蔣老師,受其啟發,創作了第一幅山水畫《高山晴遠圖》,一次獲得了3項大獎,在蘇州當地的書畫界轟動一時。但王老師並沒有止步於此,他致力於專研各地的山水畫,他認為中國各地的山水畫各自具有特色,南方的山水畫細膩但不夠大膽,北方的山水畫豪邁但太過粗獷,有效結合取長補短才是山水畫應該追求的境界。
2005年開始,王偉文老師開始在書畫市場享有盛譽,那時候台灣、上海、廣州來訪的顧客大多喜愛王老師的作品,前來求畫收藏的畫家絡繹不絕。當地書畫市場的展廳內也大多擺放著王老師的山水畫作,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畫家,王老師並沒有追求金錢名利,他的書畫幾十年如一日還是保持著原來的價格。用王老的話說:我的目標不是做炒作起來的畫家,不畫讓老百姓掛不起的畫。我想讓人人家都能收藏我的畫,讓更多喜愛山水畫的人認識我,百年後還能在老百姓家裡看到我的山水畫。這就是一代農民畫家的堅持。
王偉文的山水情節
王偉文自小生長在農村,童年並不富足但是簡單快樂的田園生活給他留下了美好印象。王老師一直認為太湖山水是畫家創作的溫床,正是蘇州太湖邊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造就了不管閒事、與世無爭、始終以一顆純真的心,沉浸在藝術的體驗之中,沉浸藝術故鄉里。城市發展越來越快,有感於城市發展和山水自然的衝突,田園生活離王偉文越來越遠,但王偉文從小歸隱田園、寄情山水的願望從未遠離。
2000年後,王老師的作品大多集中於中國山水畫,用他的畫說:借筆下的山水畫,寄情于山居生活。山野間、田園深處、三兩好友、喝茶品茗,是王老師憧憬的生活,也是王老師山水創作的根本動力。
品王老師的山水畫,著名畫家蒯惠中先生曾點評:中西結合、筆墨融中西。細膩蒼勁、動靜兩相宜。王老師的山水畫憑藉其30年來不斷的探索和專研,在各項大賽中廣受好評,受到行業內人士的讚譽。
人物訪談
淡泊與專注
王偉文說:說不上淡泊,畢竟我的畫還是要賣錢的。但是很多年來我都沒漲價,很多畫廊的朋友都勸我炒作下,畫作漲價。我不信這個,虛假的炒作我不做,還是希望我的畫百姓都能掛的起,都能喜歡,能知道有一個畫家叫王偉文,我家有他的畫。
不喜參賽
王偉文說:早年的時候作品都喜歡參加比賽,覺得獲得認可會很開心。這些年,不太喜歡參加比賽了,畫出來的畫自己喜歡就好,來我這邊求畫的也大多看眼緣,評價一幅畫的好畫不再是專家的看法,就憑個人喜好,我覺得這樣很好。
農民畫家
王偉文說:我就是農民,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也沒有什麼大學教授,美協主席的背景。但我覺得這樣很好,畢竟讓我講課我也做不來,打交道也不擅長,我就是個畫畫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