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鎬

王仁鎬(893年—961年),邢州龍岡人。 五代至北宋初年將領。王仁鎬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五朝,官至山南東道節度使、檢校太師。建隆二年(961年),王仁鎬去世,年六十九。

人物生平

王仁鎬於天祐十三年(916年)被安國軍節度使李嗣源(後唐明宗)署任為牙校。天成元年(926年),李嗣源稱帝,擢升王仁鎬為作坊副使,累官為西上閣門使。

清泰(934年—936年),王仁鎬被任命為右領軍衛將軍。

後晉天福(936年—944年)年間,平盧軍節度使楊光遠圖謀不軌,朝廷於是命王仁鎬為平盧軍節度副使,以便對楊光遠進行監視。兩年後,有人在朝中詆毀王仁鎬,他因此被改授為護國軍行軍司馬。王仁鎬剛到護國軍數月,楊光遠叛亂的訊息便已傳來。

後漢乾祐(948年—950年)年間,王仁鎬歷任昭義、天雄兩軍的節度副使。

乾祐三年(949年),樞密使郭威(即後周太祖)出任鄴都留守後,奏請王仁鎬擔任副留守一職。等到郭威起兵時,王仁鎬事先參與密謀。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後,王仁鎬受宰相王峻排擠,被外放為唐州刺史,後改任棣州團練使。

廣順三年(953年)三月,王仁鎬入朝升任右衛大將軍、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壬辰日,王仁鎬出任永興軍節度使。同日,郭威駕崩,後周世宗柴榮即位。七月,柴榮任命王仁鎬為河中節度使、檢校太尉。當時,殿中丞上官瓚在出使河中回朝後,認為河中地區上報的田賦數目不實,柴榮於是派上官瓚前往厘定。百姓為此困苦不堪,大多都逃亡其它州縣。王仁鎬見此情況,上表抗議,柴榮才下詔停罷此事。之後,王仁鎬的繼母去世,他離職為其服喪。

顯德五年(958年)十二月,王仁鎬被起用為安國軍節度使。柴榮特地下詔:“所眷的襄國( ),實為你的故鄉。賜予你龍節( )之權,成全你衣錦榮歸的美事。”聽說王仁鎬成為家鄉邢州的節度使,州民都扶老攜幼,前往邢州邊界迎接他。眾人四次獻上錦袍,王仁鎬不嫌麻煩,一次次更衣,並予以厚賞。他就職的第二天,就前往祖父、父親的墓地探視,只見墓四周長滿松樹與檟樹。王仁鎬觸景傷情,流淚哽咽,對親信說:“仲由認為( )不如負米的樂趣,確實是如此啊。”時人都因此稱讚他。王仁鎬為政勤奮,“夙夜匪懈”。邢州盜賊猖獗,王仁鎬派使者贈以束帛,加以曉諭。盜賊於是逃走,不再為盜。

顯德六年(959年),周恭帝柴宗訓即位。七月,王仁鎬轉任山南東道節度使,進封為開國公。

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王仁鎬被加授為檢校太師。

建隆二年(961年),王仁鎬因病被召入朝。四月,王仁鎬在歸朝途中,於唐州的傳舍逝世,享年六十九歲。

王仁鎬性情端謹儉樸,信奉佛教。他所得的俸祿大多原來供奉神佛、施捨僧人,每天清晨誦讀佛經五卷,有時到日暮才出來理政。從事劉謙責問王仁鎬說:“您貴為節度使,不勤於政事、救助百姓,卻孜孜不倦地侍佛,這是為什麼?”王仁鎬斂容致歉,絲毫沒有惱怒的神色。時人都稱他為長者。

人物評價

脫脫:太祖事漢、周,同時將校多聯事兵間,及分藩立朝,位或相亞。宋國建,皆折其猛悍不可屈之氣,俛首改事,且為盡力焉。(《宋史》)

儲大文:(符)彥卿既俯首弭服,而周之信臣、宿將,成德郭崇徙平盧、晉州楊廷璋徙邠、陜州袁彥束手監軍、西京向拱治園池聲伎、(張)永德治丹藥,王景、王仁鎬輩,非甚耄老,即鞭棰使之,而無敢辭。(《存研樓文集》)

史料記載

《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