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卿

王仁卿

仁卿,男,1955年11月生。生態學博士,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導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近年來承擔國家973、國家基金、山東省基金、國際合作等10多項課題,發表論文40多篇,其中sci論文8篇,出版專著l部。代表性論著和成果有《中國植被圖》、《山東植被》、“黃河三角洲植被研究”、“島嶼生物多樣性”、“山茶遺傳多樣性研究”等,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先後多次到日本、美國、英國、韓國等國家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會議,1991年在日本國立草地研究所合作研究,2002年在日本橫濱國立大學任客座教授,進行森林植被恢複方面的合作研究。國際生態學會會員、國際植被學會會員、美國生態學會會員,中國生態學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植物學會12屆理事和《植物生態學報》編委、中國生態學會理事,教育部生物科學和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教育部科技評審專家。

工作經歷

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1994-至今)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任客座教授 (2001.12-2002.12)
日本國立草地研究所合作研究 (1991.1-1991,4)
山東大學生物系副教授 (1991.1-1993)
山東大學生物系講師 (1985.11-1990.12)
山東大學生物系助教 (1982.8-1985.11)

教育經歷

山東大學生態學博士 (2001-2005)
山東大學生態學碩士 (1979-1982)
山東大學植物學學士 (1975-1979)

社會兼職和榮譽

山東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山東省生態建設規劃論證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植物學會理事,中國生態學會理事,《植物生態學報》編委。濕地國際中國項目組專家,國際生態學會、國際植被學會、美國生態學會會員。

研究領域與主要成績

研究領域為生態學和環境保護,主要方向為植物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側重於暖溫帶植被、中國植被製圖、珍稀瀕危植物保護等。近來的興趣集中在濕地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恢復、生態保護和示範等方面,在黃河三角洲濕地、島嶼生態、珍稀植物遺傳多樣性和森林生態恢復等方面取得成績。近年來,承擔和參加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多項,其中973課題1項,國家重點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課題6項。近5年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論文8篇,出版專著4部。先後指導碩士研究生20多人,博士生近20人,博士後3人。代表性論著和成果有《中國植被圖》、《山東植被》、“黃河三角洲植被研究”、“島嶼生物多樣性”、“山茶遺傳多樣性研究”等,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獲得2010年度“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已完成的課題

[1] 中國植被區劃,國家農業區劃委員會、國家基金委、中國科學院,1980-2000
[2] 荒山綠化適宜種類選擇,日本農林水產省,1988-1992
[3] 山東植被資源調查,山東省科委,1990-1992
[4] 山茶遺傳多樣性研究,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993-1995
[5] 島嶼效應與植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No.3937008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6-1998
[6] 黃河三角洲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教育部優秀青年基金,1998-2002
[7]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物多樣性(No.3987012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9-2001
[8] 三種百合科植物Mata種群(No.3997008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0-2002
[9] 山東生物多樣性研究,山東大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000-2002
[10] 生物多樣性大尺度格局(G2000046801),國家科技部973項目,2001-2005
[11] 華北造林樹種選擇,韓國,2002-2004
[12] 中韓合作赤松遺傳多樣性研究,國家基金國際合作,2002-2005
[13] 房乾生態恢復技術方法,房乾旅遊區,2003-2005
[14] 華北山地森林植被恢復(No.20030422030),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04-2006
[15] 崑嵛山自然保護區生態服務價值評估與生態林工程關鍵技術研究(2004GG3206005),山東省科技廳科技攻關項目,2004-2006
[16] 山東外來植物研究 (No.Z2003D05),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4-2006
[17] 山東省黃河下游土壤生物多樣性及其作用研究(No.1212010310306),國家重大地質調查項目,2005-200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