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
國際政治、國際關係, 中東政治
掌握外語
阿拉伯語、英語;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
主要學術活動或出訪
1983/01——1984/07 埃及開羅政治經濟學院(進修)
1989/10——1990.8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
1992/10——12 以色列、土耳其(學術交流及考察)
1993/09 香港(國際會議)
1996/10——1997.5 美國喬治敦大學外交學院(訪問學者)
1999/03 土耳其伊斯坦堡(國際會議)
1999/10 韓國漢城(國際會議)
主要科研成果
學術專著
——《解讀中東:理論構建與實證研究》,獨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6月,42萬字;
——《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東》主編、主要撰稿人(社會科學院九五規劃重點科研項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34.4萬字;
——《動盪中東多視角分析》主編、主要撰稿者(社會科學院重點科研項目), 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27萬字;
——《阿拉法特評傳》,專著,長春出版社,1996年;22萬字;
——《海灣戰爭後的中東格局》趙國忠主編(王京烈為主要撰稿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迅速發展的海灣六國經濟》,合著,科技文獻出版社,1989年;
——《非洲風雲人物》,合著,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
——《北非五國經濟》,合著,時事出版社,1987年;
學術論文(1990年至2000年)
(主要發表在17種刊物上,其中有6種為英文或阿拉伯文刊物;帶 * 號的系被其他刊物轉載及製成光碟,約有十餘項)
《中東和平路漫漫》,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2000年1月;
《對敘以和談的評估》,《西亞非洲》,2000年第一期;
《中東和平前景分析》,《亞非發展研究》,2000年2月;
《如何把握錯綜複雜的中東和平進程》,《理論學習》2000年2月;
《中東:政治變故頻繁,經濟亦喜亦憂》,《發展報告》2000年;
《政治變故與繼承危機》,《發展報告》2000年;
《學術動態綜述》,2000年;
《大公報》記者就江澤民出訪的採訪,2000/04/06;
BBC 電話採訪 00/04;
法國國家廣播電視網 00/07;
The Real Goals Behind Us "Dual Containment" Policy,5pages, Cyprus conference 2000/05/28;
《和平:巴以兩國的共同需要》, 《世界知識》2000年第16期;
《海灣安全國際研討會》,《西亞非洲》2000年第4期;
《賽普勒斯隨筆》,《亞非縱橫》2000年第4期;
《全球化與中東國際關係》中英文--11月北京國際研討會;
《透過衝突硝煙看實質》,《世界知識》2000年第22期;
Gulf: Triangular Relation and Regional Security, published by Peace and Policy, 1999- No.4-1&2;
An Analytic Theory On The Middle Eas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ublished by KAMES, October 1999;
——《政治變故:有驚無險;和平進程:小步舞曲》《瞭望》99年第51期;(99年新聞點評)
——《巴勒斯坦國:是威脅?還是保障!》,《世界知識》,1999年第20期;
——《論海灣三角關係與地區安全》,《西亞非洲》1999年 第6期;
——《影響海灣安全的主要因素》,《西亞非洲》1999年第4期;
——《和平進程、荊棘載途》,《人民日報》專論1999年5月21日;
——《阿拉法特為何推遲宣布建國》,《世界知識》,1999年第10期;
——《論海灣移民與人口結構安全》,《西亞非洲》1999年第2期;
——《中東蟄伏的繼承危機》,《世界知識》,1999年第3期;
——《陷入兩難境地的美國中東政策》,《中東非洲發展報告》,1999年3月;
——《"沙漠之狐"對世界格局和地區形勢的影響》,《西亞非洲》1999年第1期;
——《解析中東國際關係》,《西亞非洲》1998年第6期;
——《中東國家關係出現重大變化》,《中東非洲發展報告》,1998年3月;
——《美-俄-法等大國加緊對中東爭奪》,《中東非洲發展報告》,1998年3月;
——《中東戰略地位與美國對中東政策調整》,《西亞非洲》1998年第2期;*
——《巴以和談難以實現突破的主要原因》,《西亞非洲調研》1998年8月;
——《危機緩解後的海灣局勢》,《西亞非洲調研》1998年3月;
——《美國中東政策動向分析》,《西亞非洲調研》1998年1月;
——《論綜合國力中的外交因素》,《西亞非洲》1997年第6期;
——《中阿友好關係的回顧與前瞻》,《阿拉伯之家》(中/阿兩種文字,阿拉伯駐華使團主辦刊物), 1997年第8期;*
——《關於解決耶路撒冷問題的幾種可能性》,《西亞非洲》1997年第5期;*
——《陷入困境的中東和平進程》,《西亞非洲調研》1997年9月
——《冷戰後的埃及外交》,《亞非縱橫》1996年第 2期;
——《大選後以色列的政治走向與中東局勢》,《以色列動態》1996年第3期;
——《世紀末的抉擇與新的挑戰》,《西亞非洲》1996年第2期;
——《芻議俄羅斯重返中東》,《西亞非洲》1995年第 2期;*
——TREND AND PROSPECT OF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FOREIGN AFFAIRS JOURNAL, NO.36 JUNE 1995;
——《俄羅斯中東政策動向》,《西亞非洲調研》1995年 1月;
——《論阿以衝突中的角色轉換》,《以色列動態》1994年第5期;
——《困擾多國的庫爾德問題》,《西亞非洲》1994年第 5期;*
——《以色列在阿以和談中的總體政策分析》,《以色列動態》1994年第1期;
——《論中東國家邊界問題》,《西亞非洲》1994年第 2期;*
——《阿以衝突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趨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4年第3 期;*
——《柯林頓執政後的美國中東政策動向》(合作)《西亞非洲調研》1993年;
——THE POLITICAL PATTERN IN MIDDLE EAST POST-COLD WAR, SEPTEMBER, 1993. THAT IS FOR 3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SIAN AND NORTH AFRICAN STUDIES IN HONG KONG.;
——《冷戰後大國在中東的爭奪態勢》,《西亞非洲》1993年第 6期;*
——《美國中東政策的演變與發展》,《西亞非洲》1993年第4期;*
—— WILL THE GORDIAN KNOT BE UNTIED? On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ing Israel's policy,workpaper for visit Israel, Oct. 1992;
——《阿以和解的癥結》,《世界經濟與政治》1992年第9期;
——《論阿拉伯世界的分與合》,《西亞非洲》1992年第2期;*
——《從整體考察阿以衝突》,《西亞非洲》1992年第2期;*
——《海灣危機與中東局勢》,《世界經濟與政治》1991年第2期;
——《海灣戰爭後的中東格局分析》,《西亞非洲》1991年第2期;
——《中東與世界新秩序》,《西亞非洲》1991年第4期;*
——《芻議左右中東局勢的三大要素》,《以色列動態》1991年第2期;
——《海灣危機對巴勒斯坦問題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1990年第12期;
—— THE MIGRATORY PROBLEMS OF ARAB COUNTRIES, workpaper for visit Britain, March 1992;
其他專論等
——《又見尼羅河》,《亞非縱橫》,1998年第4期;
——《山東日報》關於中東問題的評論,1997年8月18日;
——《順應歷史潮流的戰略抉擇》,《世界知識》1996年11期;
——《山東日報》關於中東問題的評論,1996年9月29日;
——《難以跨越的戈蘭高地》,《世界知識》1996年第3期;
——《阿拉法特:是領袖,更是旗幟》,《世界知識》1996年第 4期;
——《和平: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世界知識》1995年第23期;*
——《巴以協定--走向和平的第一步》,《百科知識》1994年第1期;*
——《阿以衝突資料彙編》,(合作)西亞非洲研究所內部調研資料1993年;
——《阿以衝突與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百科知識》1992年第4期;
其他經廣播、電視等媒體播發的文稿等
——《動盪中東多視角分析》專題連續廣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1998年4月18日~5月17日;
——《美國襲擊伊拉克與海灣局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1996年 9月;
——《大選後的以色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1996年 6月;
——《巴、以"最終地位"談判》,中央人民廣播電台,1996年 5月;
——《以色列大選與中東局勢》,中央電視台英語節目,1996年 6月;
——《巴勒斯坦自治選舉與中東和平進程》(阿拉伯語新聞稿新華社1996年1月22日;
——《葉門內戰及前景》,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節目,1994年 4月;
——《中東和平進程的新發展》,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節目,1994年 5月;
——《變化中的中東局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1993年12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二)
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的基礎上,於1977年5月建立的。第一任院長鬍喬木,第二任院長馬洪,第三任院長鬍繩,第三任院長李鐵映,現任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學科齊全,人才集中,資料豐富的優勢,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進行創造性地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水平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