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民[北京農學會理事]

王亦民,男,漢族,1930年9月出生於吉林省雙遼市,教授級高級農藝師,中共黨員。1954年畢業於東北農業大學俄文農學系。曾任北京市農林牧科技開發中心黨總支書記、總經理、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院黨委委員;中國農學會會員、北京農學會理事,北京市經濟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國外畜牧學--飼料》雜誌社總編。

科研情況

作物栽培專家王亦民 作物栽培專家王亦民

王亦民長期從事科研與科技開發工作,是科研同生產相結合的積極倡導者、組 織者和實踐者。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東北友誼農場和中央農墾部跟隨蘇聯專家從事翻譯工作期間,曾參與友誼農場、山丹軍馬場、肇東馬場部分開墾、生產與技術培訓工作;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工作期間,曾參加院組織的“淮北工作組”,在阜陽地區大力推廣“兩雜”及“兩雜”新品種、栽培技術,並為當地培訓了一批農民技術骨幹,當年就取得高產增收的好成績,受到了民眾歡迎和當地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表揚。

個人經歷

五十年代在山西工作期間,曾率工作組在太原晉祠地區蹲點,總結出晉祠稻高產經驗及其理論依據,提出高產再高產技術措施,實現了晉祠地區水稻大面積連續增產。高產經驗與個人蹲點做法、體會,在山西省直機關召開的工作積極分子大會上做了專題報告,受到了表揚,經驗與體會印發全省。七十年代在內蒙古自治區工作期間,針對當時農業生產現狀,經自治區同意,組織領導了全區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農業種子及技術推廣等科技人員,並由當地農民代表參加的工作組,對全區過去和現在農業生產的農作物品種開展兩年多的全面普查,按自然條件和引種規律,制定出全區農作物良種區域規劃。

八十年代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工作期間,積極倡導科研人員同生產相結合,加速科研成果向生產轉移。撰寫“試論農業科技成果向生產轉移的若干問題探討”論文。負責組建並領導了北京市農林牧科技開發中心與全院科技開發的管理。1987年,受國務院扶貧辦委託,負責組織和領導了有關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參加大別山麻城地區的扶貧工作。在對麻城近半年多的實地調查、訪問以及同民眾座談的基礎上,協助當地有關部門就重點扶貧和招商引資項目進行了評估與論證,推薦20個項目上報給湖北省與中央扶貧辦。

九十年代初,出任《國外畜牧學——飼料》雜誌社總編,主持編輯出版了《國外畜牧學——飼料》雜誌(雙月刊)近50期。1992年參與主持的飼料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著作

參加工作以來,翻譯出版了《趣味的說農業科學》;參與編寫出版了《中國水稻栽培學》第一版;主持編寫出版了《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品種訁志》等書籍;撰寫和發表論文、科普文章、譯文等約40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