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石頭大校”的中國武警黃金部隊高級工程師王世忠經過艱難漫長的求證,在金龍山“點石成金”,卡林型金礦床給中國的黃金事業掀開了新的篇章。
這個礦區位於陝西省鎮安縣米糧鎮東長溝村境內,位於秦嶺褶皺系。秦嶺有黃金,史書上不乏此類記載。秦嶺遍地的礦洞向人們昭示著這兒曾經的輝煌。20世紀80年代,黃金部隊領導者也將目光鎖定在這裡。
十四支隊大隊人馬開赴秦嶺。鑽井一口接一口地打,雖然也見金,但不像想的那樣多,看不到任何有大金礦的前兆。地質找礦就這樣變幻莫測,深不見底。如果運氣好,碰到好的礦區,可以使人一夜暴富,如果運氣差,打不著礦脈,也可以使人成為窮光蛋。因為打的每一尺都是用錢堆出來的。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國家,項目成功率在5%左右。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我國地表面金礦地表礦體已經基本普查完畢,找礦難度越來越大。要在莽莽蒼蒼的群山峻岭中找出幾十公分至幾米寬的肉眼看不見的金礦脈,無異於大海撈金。
一天,王世忠在地質工程師孫書山那裡看到一個美國卡林型金礦樣品。他猛然想起這個礦樣他見過。20世紀60年代在鎮安礦區進行大會戰,當時西北冶金地質勘探公司發現了秦嶺鎮安縣東南的丁家山馬家溝汞銻礦帶。但是由於信息不通,美國發現卡林型金礦的事情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找汞銻礦,也忽略了對金礦樣品的化驗分析。卡林型金礦樣品給王世忠以新的啟示。他決定改變幾十年一貫制的地質找礦方法,進行逆向思維。
王世忠選擇了七里峽4號異常點,確定了3條路線,多點組合取樣。幾個月過去了,預查組傳回捷報:該地區確有富礦,最高品位達27克/噸。
王世忠坐不住了,親自帶領以老工程師為核心的檢查組趕赴礦區,與預查組共同布置地表施工方案,結果發現了20米厚的礦化體。王世忠很興奮。他一直在思考:4個異常點同處一個礦帶,具有同樣的成礦條件。既然4號異常點如此誘人,那么1號、2號、3號呢?經過勘探,果然,兩年後,1號、2號、3號異常點也發現了礦化體。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四個異常點所處的兩座大山,不知在宇宙間沉睡了多少年,因為王世忠的執著、真誠感動了神靈,讓它露出了“金”面目,昔日無名的荒嶺也被命名為金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