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500戶,共有鄉村人口1985人,其中男性1112人,女性873人。其中農業人口1985人,勞動力1060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布朗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902人,布朗族65人,其他民族36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占人口總數的0.2%;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760人,參合率88.6%;享受低保4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後箐彝族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後箐彝族鄉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5戶,占農戶總數的5%。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832.37畝(其中:田511.8畝,地2320.57畝),人均耕地1.54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5370.3畝,核桃面積859畝(新種植核桃169畝)。經濟林果地184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3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木瓜等經濟林果;其中茶園面積983畝(可採摘面積550畝)。荒山、荒地1415畝,其他面積15畝。
基礎設施
到2006年底,全村有1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282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43人,距離後箐中學1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0人,其中小學生143人,中學生27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新農村建設理事會2個;設黨支部1個,下設1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8人,少數民族黨員48人,其中男黨員42人、女黨員6人。村委會由村支書、村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2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的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32.45畝;一事一議籌勞511元(勞均0.48個)。
農村經濟
2006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17.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8.05萬元,占總收入的68.2%;畜牧業收入53.66萬元,占總收入的24.7%(其中出欄肉豬220頭,肉牛18頭,肉羊81頭);林業收入12.68萬元,占總收入的5.8%;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收入2.84萬元,占總收入的1.3%;工資性收入46.59萬元,占總收入的21.4%。農民人均純收入128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8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1人(占勞動力的8.5%),在雲南省內務工61人,到雲南省外務工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