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剪紙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用絹和金箔等材料剪成鳥和雲紋的記載。 玉田剪紙,一般以大紅紙和粉紅紙等為材料。 剪紙作品一般都反映出一種最樸素的審美觀念和民間信仰。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用絹和金箔等材料剪成鳥和雲紋的記載。發現最早的剪紙是新孤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後出土的五幅北朝時期的團花剪紙,這些剪紙,都是用摺疊的方法剪出來的。如對猴剪紙折成16層;對馬剪紙折成12層。可見,早在1500年前,剪紙藝術就已達到很高水平。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陽雜姐》一書曾記載:“剪紙為小惜,或懸於佳人之首,或綴於花下,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以戲之。”南宋周密《志雅堂雜鈔》曾描寫了沐梁城剪紙的情景:“忽有少年能袖中剪字及花朵……可謂鬥巧爭奇。明代則有“將烏金紙剪為蝴蝶之形,大如掌,小如錢,呼曰:鬧嚷嚷。男女老少各戴一枝於鬢角”的記載。民間曾流傳著周成王拾葉剪圭,封弟為侯的故事。此外,民間還相傳,老子出關時,用金餡剪牛賜給百姓免災避禍,演變至今,就成了老百姓每年在正月廿三即老子出關的那天,“剪牛”祈福。玉田剪紙,一般以大紅紙和粉紅紙等為材料。在舊時逢年過節,百姓家紙糊的窗格上都會貼滿窗花,套用範圍廣泛,文化內涵豐富,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和極強的生命力。剪紙作品一般都反映出一種最樸素的審美觀念和民間信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