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蘊醇厚】繼張子關學,秉聖賢之德
巍巍橫山下,清清灤河畔。灤縣人民政府前後投資7500萬元興建了這所文化底蘊厚重的學校——灤縣橫渠實驗中學。
據歷史記載,“關學東來”(創始於陝西的儒家學派)是灤州文明史、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灤州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項重大貢獻。其創始人是我國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張載,史稱橫渠先生。元朝初期皇帝將灤州封為張載及後人的“食邑”,他們在灤州城創建“橫渠書院”,弘揚“關學”,再由灤州輻射全國。從文脈傳承、弘揚灤州文化角度出發,縣委縣政府將學校命名為“灤縣橫渠實驗中學”,並擇優任命 郭建明同志為橫渠實驗中學校長。
基本狀況:采他山之玉 納百家之長
2016年9月1日,灤縣橫渠實驗中學正式投入使用。
學校教師隊伍在原五中、馬中、泡中三所學校教師中,通過競聘的方式選拔上崗。輻射範圍包括秦莊村等47個行政村。
灤縣橫渠實驗中學現有教職工124人,在校生850名,學校占地面積64230平方米,建築面積27954平方米。其中教學樓2座,實驗樓1座,學生宿舍樓2座,教師宿舍樓1座,辦公樓1座,能容納1600名學生就餐的食堂1個,供學生洗浴的兩層浴池1座。建築布局合理,造型優美,環境優雅。新建成的運動觀禮台,氣勢宏偉;微機室、實驗室、儀器室等裝備齊全;生物組培室、數位化地理專用教室、比特教室等設施先進;1860平方米的圖書館、閱覽室,達到省級示範圖書館的標準,在唐山市農村國中學校處於領先水平。校園綠化13680平方米,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雕塑、噴泉、文化石營造了校園主題文化。
【教學理念】秉賢聖之德,養氣質之性,築成才之基
一、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科研為先,全面發展,辦有特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育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是青年學生集中的地方,是培養人才的園地。學校的基本功能在於育人,而育人必先育其德。德育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為核心目標。我們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青少年,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所以在這一時期,我們有責任將青年一代培養成為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社會主義新人。
二、“疑探教學與導學案相結合”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導學、自學、研學、反思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由橫渠實驗中學借鑑“探究式教學法”、“異步教學法”、“三疑三探教學法”、“立體合作”教學法的經驗,按照義務階段教育的特點,探索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就是將"先講後練"的傳統教學模式轉換成"先學後練"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還學生以“學習的自由”的生態課堂,在教學中徹底扭轉“牽得過牢,導得過細,教得過死”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合作探究,整體提高”的隊伍建設模式
橫渠實驗中學堅持實施“文化立校、質量強校、科研興校、特色活校”的戰略,堅持以“科學管理、探索創新、和諧發展”為努力的方向,以“創建學習型校園、研究型校園、信息化校園、人文校園”為奮鬥目標,務實求真,克難奮進,學校各項工作都在穩步發展,特別是教師的合作探究精神,凝鍊成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學校文化。
1、加強培訓,在學習中成長
學校為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質量觀,十分注重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具體做法是:一是組織好每月一次的專家講座;二是挖掘我校“名師講堂”的培訓功能。由教務處、科研處牽頭,將“市縣級名師”、“系統”及我校評選出來的“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等組成一個“名師”團隊,每周舉行一次“名師講堂”活動,每人一個主題輪流培訓教師;三是出重資開闢外出參觀與學習的渠道,讓教師有計畫、有目標地外出學習;四是充分利用學校網站交流與學習平台的培訓功能;五是出台細緻具體的教師自學管理制度,要求教師自覺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
2、營造環境,在合作中提高
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是一種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研方式,其目的是發揮教師個人和教師群體的力量,以“問題”為主線,以“集體備課活動”為陣地,引導教師們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對自己最熟悉、最關心、最重要的問題進行研究。全校的備課組在教務處的統一安排下,固定時間集體備課。學校領導參與,備課組長主持,並做好書面記錄。
3、搭建平台,在實踐中發展
我校探索了多種教研活動形式,其中為教師搭建成長平台尤為突出。(1)每學期一次優質課評選活動。(2)每學期一次優質教案、優質論文、教學反思、個案分析等評選活動。(3)每學年舉行一次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4)每年舉行一次“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評選活動。(5)每周一上午召開一次班主任例會。
4、完善機制,在激勵中創優
一是建立目標導向機制。我校在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教師執教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辦學質量的思路指引下,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具體的管理目標作為導向,形成了目標導向機制。即努力將教研組、備課組打造成教學有質量,教師有特長,教研有特色的課改實驗基地。
二是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學校主要形成了“一個結合,兩個掛鈎”的激勵模式:
(1)重視個人競爭與倡導集體合作相結合,形成“競爭+合作”的良好氛圍;
(2)重視過程管理與組長職務津帖相掛鈎;
(3)重視績效管理與教師評優工作相掛鈎。
【文化傳承】七彩社團育英才
中國上下五千年,民間藝術文化燦爛輝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珍貴的藝術瑰寶。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評劇、剪紙、皮影和泥塑。它們凸顯出“中國范兒”,不僅廣受國際友人的歡迎,也在國人的世代傳承之下,不斷發揮出新的光芒。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藝術已經失去了曾經的妝容,蒙上一層歷史的塵沙。所以,灤縣橫渠實驗中學以傳承古老的民間藝術主為己任,主動擔當起了保護灤縣民間藝術遺產的重擔。開展了剪紙、泥塑、評劇等極具民族特色的社團活動。藝術社團活動的開展得到了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鼓勵及肯定,並於2017年5月24日掛牌“灤縣民間藝術傳承基地”,聘請六名著名民間藝術大師作為外聘藝術教師定期來學校授課。
「泥塑社團」泥捏世間百態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尤其是唐山一帶的民間傳統泥塑技藝,以玉田、灤縣最為著名。灤州泥塑以創意見長,善於面部表情的刻畫和人物服飾的雕琢,充滿了濃郁的民俗風情和地方特色。學校設有“藝品堂”泥塑社團,現共有成員八十餘名,由專業的美術教師任教。聘請我縣著名民間泥塑大師姚連文先生和李廣軍先生為校外輔導教師,定期傳授學生泥塑技藝。
「剪紙社團」戳出絢麗生活
“一片薄紙,一把剪刀,一雙巧手,一顆靈心。小小剪紙,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百姓的喜怒哀樂,傳遞著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崇高理想。”灤州剪紙是北方剪紙“西紙東漸”藝術長廊中的重要驛站。也是多民族文化藝術交融的結晶。剪紙,也是學校規模最大的社團組織,現有成員百餘人。
灤縣本土民間藝術大師、灤州剪紙的傑出代表人物——王友與老伴賈淑榮成為了該校的校外輔導教師。
「評劇社團」演繹七彩人生
正當灤州影經過一百多年的洗禮,已經唱紅北方大地的時候,另一個熠熠生輝的藝術門類瓜熟蒂落,悄然誕生在灤州,這就是評劇。
評劇的出現,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評劇表演藝術家。灤縣土生土長的就有小白玉霜、韓少雲、金開芳、洪影、筱俊亭等;成名後來灤縣尋根問祖的有新鳳霞、谷文月、戴月琴等。這些璀燦的明星,不但光耀了中華藝術的瑰寶評劇,也光耀了灤州,光耀了灤州人民。
灤縣橫渠實驗中學校於2017年年初成立評劇社團。並有幸成為了灤縣首個傳統評劇文化傳承示範校。獲得了灤南成兆才評劇團的大力支持,著名的中國評劇傳承人任佩久先生、評劇藝術大師翟進友成為了該校的校外輔導教師,定期對老師及學生進行培訓指導工作。
【春華秋實】特色教育譜華章
2016年9月1日灤縣橫渠實驗中學正式投入使用以來,經過了一年時間的磨礪,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和各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學校有序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學校管理逐漸規範有序,學校辦學特色日漸凸顯,教育教學成果日益顯著,形成了良性的發展趨勢。
2016年11月,順利通過河北省督導評估驗收。
2016年11月29日,與唐山電視台影視頻道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2016年12月3日,北京藝術教育專家來我校指導工作。
2016年12月8日,唐山書畫名家進校園交流活動。
2016年12月14日,共青團縣委、縣檢察院青少年普法宣講進校園。
2017年唐山市少兒春節聯歡晚會,歌舞《映山紅》成功入選。
2017年3月12日,成長心連心大型公益活動在橫渠召開。
2017年4月24日,灤縣2017年中國小春季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七名。
2017年全縣微機、物理、化學實驗加試在橫渠實驗中學進行。
2017年全國中學生物理學科比特實驗比賽,獲得中學生組一等獎。
2017年全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質課評比,周俐俐老師獲國家一等獎。
2017年5月11日成功舉辦灤縣教育系統音美教師基本功大賽。
2017年5月12日舉辦灤縣教育系統2017年地震應急避險演練觀摩會。
2017年5月22日成功掛牌 灤縣民間藝術傳承基地。
2017年6月30日 中國教育頻道《傳承的力量》攝製組走進橫渠
【邁向未來】大美橫渠 築夢起航!
橫渠實驗中學以“學校是精品,學生是精英,教師是精華”為目標,本著“秉賢聖之德,養氣質之性,築成才之基”的辦學理念,構建“博學樂業,勤研善創”的教風,形成“樂學善思,自主創新”的學風。在辦學過程中實現學校管理,日趨規範;隊伍建設,特色鮮明;教研教改,成果迭出;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的良好態勢。
團結務實的橫渠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辦學的道路上創造了今天的輝煌,更以執著的進取精神編織著色彩斑斕的明天,期待著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