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玉河鎮以治地玉河場得名。鎮境內上方寺山下,在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時期先後為魏城縣、鹽泉縣治所。
民國26年(1937年)設玉河場聯保,民國30年(1941年)設玉河鄉。解放後玉河鄉仍設,1958年成立玉河人民公社。1966年改稱高豐鄉,1979年改稱玉河鄉。1993年1月設玉河鎮。
行政區劃
玉河鎮位於遊仙區東南部,距綿陽市區53公里。地理坐標:北緯31°22'—31°27'40″,東經105°2'10″—105°8′40″。鎮境東依三台縣龍樹鎮,南連白蟬鄉,西接劉家鎮、梓棉鄉,北界梓潼縣觀義鎮,並與梓潼縣的雙峰鄉、交泰鄉和三台縣的柳池、白雀總計9個鄉鎮接壤。轄區面積為54.6平方千米。全鎮土地總面積24712畝,有計稅耕地19880畝。玉河鎮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115個村民小組、3個居民小組。2004年底,全鎮總人口20063人,其中:承包耕地人口17551人,均為漢族。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8306 |
男 | 9418 |
女 | 8888 |
家庭戶戶數 | 547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8271 |
家庭戶男 | 9397 |
家庭戶女 | 8874 |
0-14歲(總) | 4008 |
0-14歲男 | 2088 |
0-14歲女 | 1920 |
15-64歲(總) | 12746 |
15-64歲男 | 6631 |
15-64歲女 | 6115 |
65歲及以上(總) | 1552 |
65歲及以上男 | 699 |
65歲及以上女 | 853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7992 |
資源環境
該鎮境地貌系低丘陵,境內最高海拔624米,山勢迂迴盤旋,山巒起伏,溝谷交錯。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無霜期280天,降水量910毫米。魏柳河自北向南縱貫鎮境,水利資源豐富。鎮境森林覆蓋率達33.6%。地下還有鹽滷資源。
經濟發展
為了切實抓好2009年的小春生產,促進玉河鎮糧食持續增產和保證農民持續增收,現特提出如下小春生產安排意見。
農業
2009年全鎮小春面積總的安排是:穩定小春糧食和小麥面積,適當增加油菜面積。全鎮小春糧食麵積計畫達到1.12萬畝,其中小麥1萬畝。油菜面積計畫0.93萬畝。小春糧食總產量達到3393噸,其中小麥3100萬噸。油菜總產量達到1487噸。
防治
切實加大優良品種和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促進平衡增產,實現提質增效。
(一)狠抓優良品種推廣。因地制宜推廣選用綿麥37、綿麥41、川麥47、川麥46、蜀麥375等高產優質高抗小麥品種。大力推廣綿油12、綿油17、德油9號、德油6號、蜀雜10號、蓉油15等雙低油菜品種。
(二)落實配套增產技術。小麥要抓住最佳播期,實行精量播種,大力推廣小窩疏株密植技術,切實抓好兩季田開溝排濕,努力促進平衡增產。油菜要大力推廣適期早播、培育壯苗、中苗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硼肥技術。要大力推廣免耕栽培和測土配方施肥等節本高效技術。
(三)加強病、蟲、草、鼠、濕害等防治。認真抓好“病、蟲、草、鼠、濕”五害的防治,突出抓好小麥條鏽病的綜合防控。加大藥劑拌種力度,對於條鏽病常發區,要大力推廣藥劑拌種。加強小麥條鏽病監測,及時發布預報,制定條鏽病防治預案,加強專業防治隊伍建設,為開展大面積防治爭取主動權。實行專業防治和民眾防治相結合,搞好統防統治。油菜菌核病要抓住花期防治。積極推廣生物農藥,採用頻振式殺蟲燈,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努力將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下。
(四)深化耕作制度改革。繼續深化改制,認真總結經驗,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規範化技術措施的落實,大力推廣中廂、寬廂規範化帶狀種植,為大春適時爭早、趨利避害和旱地深度開發創造條件。最佳化種植模式,抓好預留空行利用,積極推廣麥/玉/豆,麥/菜/玉/苕//豆,麥/芋/玉/苕/豆等高產高效式。
經營
各村要主動與糧食部門、糧油加工企業搞好協作配合,幫助企業建立優質無公害訂單生產基地,走“公司+體系+基地+農戶”的路子,提高商品率,提高種植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重點推動“雙低”油菜、專用小麥集中產區的產業化經營。
落實
充分認識小春增產的重要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村要按照相關要求,進一步落實有關政策的實施,完善操作辦法,與農業局的技術指導相銜接,提高政策的科技含量,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強化技術培訓和示範帶動,通過實施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科技入戶工程、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進行小春生產技術宣傳培訓,實行“五良”配套,政技物結合。
鄉鎮建設
災後重建
玉河鎮災後農房重建工作進入緊張施工階段,鎮黨委、政府領導經常深入建房農戶家中了解視察,在視察中發現農房修建過程存在著質量參差不齊、公路沿線個別修建戶距公路較近等問題。於2008年10月28日,召開了災後重建工作會議。會上鎮黨委書記肖丹提出三點要求:
農房重建工作要做到“四個提高”
提高規划水平。要通過合理規劃提高農民的居住水平,讓老百姓用最經濟的方式,住進最舒服的房子;提高發展能力。要將農房重建與農民的生產、生活相結合,與其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合理規劃,提升發展能力,達到“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事做”的目的;提高生活環境水平。凡是重建的,都要結合實際規劃出養殖區、沼氣池等,充分完善農民生活用電、通訊、電視等基礎設施,讓重建後的老百姓有收入、居住條件好、生活環境好;提高領導水平。任務越重,越考驗領導水平,廣大黨員幹部,要通過不斷的總結、實踐與學習,提高領導水平與決策能力;
農房重建工作要做到“四個堅持”
堅持以人為本。重建中絕不能違背老百姓的意願,要充分尊重老百姓自主選擇的權利,多為民著想,多為民謀利,以人為本;堅持科學決策。在重建中,廣大黨員幹部要不斷加強學習,廣泛採納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科學決策,注重規劃,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讓有關重建的各項決策既符合上級政策,又符合民眾意願,更符合當地的未來發展;堅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尊重廣大民眾的意願,“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強迫命令,做好對民眾建房的引導、指導與服務工作,使重建農房更科學、更安全、更符合規律;堅持自力更生。要堅持自建為主,政府引導的原則,宣傳、引導民眾樹立重建主體意識,自力更生,重建家園;
農房重建工作要做到“四個到位”
規劃設計要到位。凡是農房重建就必須要有規劃,特別是道路兩側、場鎮、規劃點都必須做到統一規劃、政府引導、民眾自建、土地到戶,並做好公共服務和管理;政策支持要到位。所有補助資金必須嚴格發放,要用活、用足國家政策,大力支援農房重建。惠農部門要抓緊時間,抓住機遇,千方百計爭取惠農資金,讓百姓休養生息,為玉河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領導責任要到位。各分管領導、部門負責人、下派駐村幹部、大學生村官務必高度重視,嚴格到位,加大重建項目的監督與管理。凡是年底未完成農房重建任務的、資金出了問題的、工程不合格的,以及在重建中違紀違規的,年度考核一票否決;監督檢查要到位。相關部門要加強對重建資金、物質、價格、質量、安全、規劃、進度等各方面的監督檢查,確保農房重建工作順利推進。
精神建設
玉河鎮人大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探索發揮代表參政議政、依法監督的有效途徑,基層人大代表工作呈現出許多新亮點。
一是依法積極組織人大代表開展活動,率先成立了“代表之家”,並完善了走訪代表制度、接待代表制度和代表聯繫選民制度,暢通代表聯繫渠道,認真接待和處理代表來訪和來信,以此作為載體,先後解決了四房灣村、花竹林村人畜飲水困難、天寶寨村農田灌溉用水等問題。在行使監督權方面,玉河鎮人大主席團提出堅持黨委領導,支持政府工作,傾聽民眾呼聲,依法實施監督的工作方針和先參與後監督,邊參與邊監督,在參與中實施有效監督,在監督中給予支持的工作方法。一年來,共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視察調查22次,先後對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重點工程建設、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對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78條;
二是充分發揮監督作用,認真辦理民眾來信來訪。按照“分別辦理、綜合分析、統一交辦、限期反饋、嚴格督查”的工作原則,認真執行信訪工作“四個百分之百”制度,即100%登記、100%接訪、100%交辦落實、100%反饋辦理結果,要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督促有關單位依法公正處理,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民眾合法權益,同時增強了民眾和社會各界的人大意識。人大辦公室共收到和接待民眾來信來訪21件(次),轉辦21件(次),辦結12件(次);
三是突出監督重點,切實開展人大評議工作。審議鎮人民政府關於社會治安和公安自身建設的情況報告時,提出了加大警務制度改革力度,合理配置警力,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大村(居)治安秩序的專項整治等建議。鎮人民政府逐條分析研究,制定了具體的整改方案,加強了對民警的教育管理,開展了鎮城治安秩序、交通秩序的專項整治工作,落實了便民利民措施,鎮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有了明顯好轉,人民民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四是加強長效機制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鎮人大建立了鎮人大主席團議事規則、三項職責、十一項制度,並將這些制度製版,採用圖文並茂的生動形象製版上牆,進一步規範了鎮人大主席團工作;
五是適應人大工作新形勢,積極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兩走三問”活動,將每季度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定為人大工作的“走訪日”,由人大主席團組織片區的市、區人大代表,分片走訪老同志,走訪基層民眾,詢問民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問政府工作開展情況、問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建立代表列席制度,每次人大主席團會邀請不是幹部的基層區鎮人大代表列席會議,並認真聽取他們在基層收集的意見和建議,並要求政府有關部門及時辦理。
文明建設
玉河鎮檔案管理做好“收、管、用”:
一是對應存的檔案做到應收盡收,加強調查摸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年度接收計畫,2007年共接收12個村(居)檔案207卷,接收照片檔案69張,資料105冊,VCD光碟9碟;
二是多方籌集資金,不斷充實設備。2008年新購電腦2台,印表機一部,進一步充實檔案管理設備;對庫房進行全面維修,改善檔案存放環境;
三是熱情接待檔案利用者。2007年接待利用檔案121人次,利用檔案131卷冊,為公務員工資套改、機關工作、編史修志、工人辦理退休、調解民事糾紛等提供服務;
四是強加編研。利用館藏檔案資料編有《玉河鎮志》,共8萬餘字,為全鎮“三個文明”建設提供了優質服務。
狀元文化
宋代以來四川的第一位狀元蘇易簡出自玉河,其兩孫蘇舜欽、蘇舜元亦傳續文名、增譽故里,祖孫三人亦有“小三蘇”之稱。
蘇易簡,字太簡,鹽泉人(今遊仙區玉河鎮境內),父親蘇協,舉蜀進士。蘇易簡出生於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少年聰穎好學,風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興國五年(980),舉進士時,太宗留心儒術,責考生皆臨軒複試,易簡洋洋三千餘言,一揮而就。太宗覽畢,甚為讚賞,曰:“君臣千載遇”,擢為甲科第一,遂以文章名揚天下。時年僅二十二歲。
蘇易簡中狀元後,通判昇州,遷左贊善大夫。八年,以右拾遺知制誥,連續七年主持貢舉,公正無私,深得太宗信任。雍熙三年(986),充翰林學士。淳化二年(991),同知京朝官考課,遷中書舍人,充承旨。一次,蘇易簡用水試欹器,以“日中則昃,月滿剛虧,器盈則覆,物盛則衰”勸諫太宗持留守成,慎終如始,以固丕基,不久,知審官院,改知審刑院,掌吏部選,遷給事中,參知政事。易簡性好嗜酒,太宗多次勸誡,並草書《誡酒》、《勸酒》二詩,令其在母親面前朗讀,但收效甚微,至道元年(995),因嗜酒,被劾,罷為禮部侍郎,出知鄧州,又移知陳州。至道二年(996年)十二月,因飲酒過度去世,贈禮部尚書。太宗聞之,深為惋惜,贈輓詞,上有“時向玉堂尋舊跡,八花磚上日空長”語。
易簡知識淵博,善喜談笑,以文章名著於世,著有《文房四譜》,《續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傳世。工書法,存世書跡有《家摹本蘭亭》。北宋時期,隨著造紙業的發展、造紙術的進步、以及紙對社會生活的重要影響,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因而出現了一些研究紙的專門論著。其中最早的一部是北宋蘇易簡撰寫的《文房四譜》中的《紙譜》一卷,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關於紙的專著。《紙譜》成書於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9月,分為敘事、製造、雜說、辭賦四部分,記述了紙的源流、名稱、製作、加工、用途、特點等,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文房四譜》全書共五卷,筆譜二卷,其餘各一卷,附筆格、水滴器。書前有徐鉉序,末有自序。此書分別探討和記載了筆、硯、紙、墨產生的根源、製造的工藝、流傳的故事以及詩詞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