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一村

玉一村

玉一村,被譽為“西洋村”,位於中國廣東潮陽區關埠鎮。是關埠鎮經濟發展最好的村,玉一村數十年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已有3000多人在外從事建築業和辦實業,以建築業為龍頭,推進全村的經濟發展,呈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基本信息

地區簡介

村政府 村政府

潮陽區關埠鎮玉一村,被譽為“西洋村”。進入村里,一排排、一幢幢小樓房令人眼花繚亂,建築特色有歐美式的、日本式的、西班牙式的,千姿百態,各顯風韻,好多遠方客人以為這裡是外商度假村或居住區。居住區外,新建的學校大樓、繁華的市場,比都市還漂亮的公廁,壯觀的戲台,使人感到這個村子不同凡響。

歷史名談

玉一村昔年是個“苦力寨”,早在明末清初,好多村民就靠打石、砌石度生,生活貧困。改革開放以來,專長的建築工藝給村民帶來了滾滾財源,全村共組建了150多支建築施工隊,有4000多人在全國各地從事建築業,是遠近聞名的建築之鄉。從前“父輩一支鐵釺賣苦力”,如今“後生全國包工程”,村民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他們把各地有特色的施工圖紙拿到家鄉建樓房,100多幢小樓房、小別墅成了昔年“苦力寨”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各建築施工隊和專業戶紛紛捐資,共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一座學校新校舍,可容納2600多名學生就讀;投資1000多萬元,把總長5公里的村道鋪蓋成9米寬的混凝土路面大道;投資300萬元建成自來水工程,村民喝上了清潔自來水;投資220萬元,建成一座面積3500平方米的集貿市場;投資100萬元,建成5座大型公廁;投資52萬元建成一座戲台。村後小北山坡有明代古寺石井岩,民眾又捐資400多萬元,修築了上山的一段公路,修葺了古寺,修建了山坡涼亭小榭,在山上山下,村前村後栽種萬多株風景樹和名花異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景色清幽宜人。

地區現狀

玉一村已成了建築、農業、養殖、旅遊為一體的新農村。水稻已連續15年畝產超一噸,還養殖對蝦、膏蟹和四大家魚1000多畝。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民眾生活逐步改善,村里成立了大鑼鼓隊、潮樂演奏室,逢節日和喜慶日子為民眾演出,還邀請各地潮劇團、話劇團前來表演,民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雖然對玉一村的報導是很好,事實,進村的村口上,也是高樓挺拔,但是進到村里,破舊,就會現入眼帘。凡事不能看表面。一間地皮就兩三萬,作為農村來講,這價格似乎貴了點,從來,賣出的土地,利益也與村民無關。。汕頭,是讓我很失望的地方,作為一個潮汕子民,只希望政府能夠真正地讓自己的地方富起來,同樣叫特區,但基本上已經變空殼,空談。。

玉一村,只是一個小村莊。電費0.9元/度(其他村都低於這個價),水費2.4元/噸。

人文環境

人口民族

美麗富饒的玉一村座落於關埠鎮東面,榕江南岸中下游,總面積8.02平方公里,總人口15000人,農戶:2800戶。耕地面積3444.5畝、山地面積1216畝,灘凃面積240畝,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

地區景點

石井岩位於關埠鎮玉一村石井山,該山197米,山中有天然石室,前頻大江(榕江、韓江),後倚三個山峰,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勝景,(前稱“潮州八景”之一)唐貞元六年(790年)名僧大顛曾居於此,稱梅峰洞。宋政和元年(1111年)僧人依石室築寺舍,石室為大雄寶殿,稱“三峰寺”,相傳梅峰洞上有一石孔,孔下有一石臼,每晨自石孔流出白米於石臼內,可供住僧一日之飲,凡舟輯過岩寺前必投米於江之中,方能通航,否則,航受風阻不能前行。故有“雙溪咀沉船,石井岩出米”的傳說,三峰寺建成後僧人增多,故而一小僧鑿入其石孔內,意想增加米量,不料米逐絕。明崇禎年間(1628—1644)進士成庵至此為僧,修葺“三峰古寺”,並於其上拓建寺舍,稱“梅峰寺”,岩寺山上有八景:“玉兔望月、金雞報曉、蓮花獻佛、仙緣軟渡、石龜出米、飛鳳聽經、夕陽點香、接竹引泉”。現寺內保存有明代聖僧成庵圓寂舍利塔,民間稱“進士塔”,梅峰洞內有“政和元年歲辛印初三日開山記”的開山勒石上等碑銘石刻,寺院山門為明崇禎皇帝欽賜所建的聖旨亭,山岩磷騎洞,潛泉翠柏,環山碧繞,景色迷人,遊人不絕。十年浩劫期間,三峰寺、梅峰洞化為瓦爍,幾為廢墟,期間香火斷絕,遊人絕跡。改革開放後,在法號 “光德大師”的主持下,在各級黨政的重視下,在各善男信女的捐贈下,耗資人民幣壹仟多萬元重建了“三峰寺”,我村黨政對這項文物認真扶持,多次申報上級有關部門立項批准為文物保護區和旅遊點。

社會事業

教育

為培養人才,村委會會同熱心人士捐助,對玉一學校做了整體規劃,總投資近1千多萬元,先後由村及教育局撥款建造了教學樓,由村賢達捐贈了辦公綜合樓、教師宿舍樓,滿足了玉一村2000多位學生就讀學位,最佳化了教師,主任,校長的辦公環境,為老師精心備課和工作及解決異地教師提供了住宿的環境。

衛生

為改變農村的贓、亂、差局面,村委會在生活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劃方案,村委會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對村各屬池塘進行清理,並在池塘沿岸砌築石牆,池塘四周種上花球、喬木、使村容村貌慰為壯觀,部份區域還設定花崗岩座凳,給村民有一個休息和溝通空間。

2003年被廣東省評為“衛生村”;2005年被廣東省評為“生態示範村”;2008年被廣東省司法廳、民政廳評為“民主法治示範村”;2010年被汕頭市授予“科普示範村”等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