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獸面紋銅鬲 shòu miàn wén tóng gé基本信息
商 高23.2厘米 口徑15.3厘米傳1944年安徽省阜南縣月牙河出土
詳細信息
獸面紋銅鬲(lì,音歷),圓口外卷,直頸窄肩,分襠,錐形空足。口沿置對稱的弓形耳,一耳與一足對應,應是沿襲商代早期的作法。頸飾變形夔紋。腹飾扉棱三道,與足對應。並以扉棱為中軸,構成三組獸面紋。
關鍵字
鬲
古代食器。《雅•釋器》謂鼎“款足謂之鬲”;《漢書•郊祀志》謂鼎“空足曰鬲”。可見鬲的形狀是似鼎而空足。銅鬲最初仿新石器時代陶鬲製成,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商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一般有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以高領、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扉棱。西周時還有方鬲,體為長方形,下部有門可以開合,門內可放入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