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全村國土面積28平方公里,海拔2108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313畝,人均耕地0.3畝,林地13904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3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煤礦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13畝(其中:水田166畝,旱地1147畝)人均有耕地0.3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3904畝,其中經濟林果200畝,人均經濟林果0.04畝,主要種植核桃、犁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54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草地158畝,荒山荒地1589畝,其它面積12389畝,全村有大量豐富的煤炭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我村委會已實現通有線電視、通電話、通電、通路、通水,有兩個村小組有路燈,全村委會有800戶自來水已入戶,有200戶飲用井水,有9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總農戶數的9%。有1098戶通電,有90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數102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和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 75戶,擁有固定電話農戶數200戶,分別占總數的95%和54%。
我村委會到東山鎮的道路為沙石路、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路均為沙石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米,建有農貿市場一個,全村共擁有汽車85輛,拖拉機1輛,機車450輛,全村有效耕地灌溉面積為600畝,有效灌溉率為54%。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數3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19戶,全村委會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飲水困難問題。全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9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03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獨木村委會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52萬元,其中:種植業 收入155萬元,畜牧業收入49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641頭,肉牛46頭,肉羊200頭),漁業收入3萬元,林業收入1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387萬元,工資性收入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43元,農民收入以務工、種、養殖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9人,在省內務工137人,到省外務工12人。
特色產業
獨木村委會主要為煤炭產業和交通運輸業,產品主要 銷售往省內,2007年煤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17萬元,獨木村委會目前正在發展煤炭、交通運輸等特色產業,村委會擁有煤炭企業16家,其中縣級龍頭企業1個。
文化教育
獨木村委會建有國小一所,校舍建築面積2780平方米, 擁有教師32人,在校學生555人,距離東山鎮中心學校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18人,其中小學生555人,中學生263人。
全村委會建有文化活動室8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獨木村委會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是村內基礎設施較差,無建設資金;二是醫療衛生落後,民眾就醫看病難;三是文化教育落後,農民的業餘生活單一;四是目前由於大量的採煤造成地下水資源枯竭,獨木村委會俄勒村小組、灑馬必村小組面臨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獨木村委會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在農村工業化建設中,村黨總支立足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按照“科技興村、工業強村”的思路,做強做大煤炭龍頭產業,推動全村商飲服務和交通運輸二、三產業快速發展,確保了工業經濟在農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
2、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水泥路面4520米,沙 石路面6380米,美化道路,架設擋牆,做好排水溝,計畫投資165萬元,搞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全村的“五化”(即:亮化、綠化、美化、淨化、硬化)。
3、發展養殖業,養豬6000頭,養牛500頭,羊10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3052元增加到5055元。
以發展特色產業為基礎,如綠化草坪(300畝),時鮮蔬菜(200畝),扶持農戶發展養殖業,引導農戶發展第三產業,做好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以工業強村為重點,做好企業服務工作,爭取上級部門支持,把長坡片區作出規劃,充分開發利用好現有的土地資源,積極爭取早日把長坡建設成輻射滇西方向的長坡工業物流基地。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321戶,共鄉村人口4743人,其中男性2693人,女性2050人。其中農業人口4743人,勞動力3077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47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48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335.70萬元,有固定資產2124.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10人,黨員中男黨員92人,女黨員18人。 團員75人。
相關報導
到橫店,看江城最老的樹
看著“刺柏1200年黃陂區橫店街 獨木村松林崗”的字眼,腦海頓生想像。這棵武漢市古樹名木目錄中年紀最長的一棵樹會是怎樣的呢?是孤植於平原田疇之中,赫然顯立?還是如村子之名一樣,盤根錯節形成獨木成林的奇景?有了這般探奇獵勝的疑問和衝動,於是雙腳也就不自覺地朝橫店的 獨木村邁進了。
出橫店中興街北上5里,就是 獨木村。然而並沒有出現想像中那種勝景,有的只是一棵蝸居於殘磚敗屋之畔,其貌不揚的古樹。若不是熱心村民的指引,若不是有以政府名義保護的牌子懸掛於此,我想我是很難將它與最老古樹對上號的。
在失望中站立遠處靜靜觀望,倒覺得這與三層樓房平齊的刺柏也有幾分姿態。樹分三枝,枝枝各異。一枝如游龍戲水將彎曲的枯枝線條練就得陽剛粗獷,一枝像青蛇吐信卷臨近樟葉入懷盡顯妖嬈,一枝似鳳凰拖尾把綠葉簇擁的枝梢打扮得生機盎然。
走到古樹跟前近觀,只見此樹腰身渾圓,需兩三人合圍。褐色、皴皺的主幹上,點點青苔斑痕累累,枝枝節節疙瘩的生成,越發顯出古樹的蒼雅古拙。主幹正中,不知是受昆蟲光顧還是雨雪沖刷,北面已形成一條淺縫。正欲探探這淺縫的深度,卻見一隻壁虎在槽內上下穿梭,若入無人之境,儼然成為了這古柏的常客。目光隨壁虎的行進游移,又發現主幹下方有一脫皮之處,上書“神松”二字。這神松二字稚嫩且極不規整,估摸系孩童所為。想刺柏和松樹之葉外觀差別不大,將它認成松樹也是情理中的事。此地名為松林崗,大概也是因此誤認而得名吧。
刺柏屬柏科常綠喬木。其樹質堅硬緻密,有香氣,可供工藝雕刻原材使用。由於刺柏樹葉蒼翠,樹形美觀,又耐水濕,故長江流域的城市多作庭院觀賞之樹廣泛種植。
查閱武漢古樹名錄,發現千年以上的刺柏並非獨此一棵。除了 獨木村這棵樹以高12米、冠幅12米左右、胸徑1.05米且有1200年樹齡稱王外,新洲區潘塘街孫寨村學兒園灣的一棵以1100歲位居亞軍,黃陂區蔡店鄉泉水店村甘家灣的千年刺柏也緊隨其後。而離此處不遠的百花村彭郁灣還有一棵800年樹齡的刺柏。
獨木村人對這棵老壽星樹十分寵愛。他們認為這棵刺柏是村中夏姓從明代江西遷徙而來的唯一見證,是村子幾百年來平安和諧生活的福祉。也就在兩三年前,灣子裡還流傳有“折柏枝”的吉祥風俗。哪家要是要媳婦,婆婆都要去摘一枝古樹的枝丫。柏枝,柏枝,取諧音是百子,摘下柏枝放在新人的被褥里,寓意著家中會增丁添子。村民們講,刺柏原有兩棵,呈南北對稱狀生長。但由於“文化大革命”時大搞榨油生產,把靠南邊的一棵給熏死了。
好在古樹掛了牌,村里人都逐漸改變了折枝的習俗。他們把對古樹的崇敬化作保護古樹的一種責任,化為一份祝福,就是讓古樹健康生長,與 獨木村朝夕相伴,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