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唐竹

獨山唐竹

又名苦竹,稈高10m,徑2.5cm,節間長25~40cm,近為核處微有溝槽,稈環中等隆起。貴州獨山嘎豪寨特產。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獨山唐竹
【種拉丁名】:Sinobambusa dushanensis (C. D. Chu et J. Q. Zhang) Wen
【種別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唐竹屬
【屬拉丁名】:Sinobambusa
【國內分布】:貴州獨山嘎豪寨特產(模式標本產地)。
【命名來源】:[Journ.Bamb.Res. 6(3): 33. 1987]
【中國植物志】:9(1):238
【亞族中文名】:剛竹亞族
【亞族拉丁名】:PHYLLOSTACHYDINAE
【族中文名】:倭竹族
【族拉丁名】:SHIBATAEEAE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竿高10米,徑粗2—5厘米,初綠色無毛具細縱脈;節間長25—40厘米,圓柱形,近分枝一側扁平,節下方具豬皮狀微小凹紋,壁厚;籜環呈環狀的木栓質,高2毫米,無毛或起初被剛毛,竿環隆腫與籜環近同高;節內長8毫米。籜鞘革質,脫落性,先端向內收窄成為寬2厘米之截平頭,背面初為綠黃色或褐黃色,密被紫棕色疣基螫人小刺毛,至鞘基尤密,邊緣帶紫色短刺毛;籜耳發達,橢圓狀至鐮刀狀,長5—9毫米,兩面被棕褐色糙毛,邊緣具長為8—15毫米的紫褐色縫毛;籜舌拱形或近截平,高2—3毫米,近全緣,先端生紫色硬纖毛;籜片披針形,綠色並帶紫色,直立或外翻,脫落性,長8—11厘米,寬l厘米許,先端漸尖,兩邊緣粗糙,具縱脈。竿每節分3枝,有時可多達7枝。末級分枝具2或3葉;葉鞘長50-55毫米,無毛;葉耳通常不存在,惟有時發達,呈鐮刀狀伸出,其繼毛波曲,長7毫米,直立或斜出;葉舌高0.5—1毫米,截平或略隆起;葉片質薄,披針形,長12-18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收窄,兩面無毛,葉緣的一邊生小鋸齒,另一邊平滑,次脈5對,小橫脈顯著,構成格線狀。花枝未見。筍期4—5月。

地理分布

貴州獨山嘎豪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