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墅湖高教區

獨墅湖高教區

獨墅湖高教區位於蘇州城東獨墅湖畔,成立於2002年,規劃總面積約11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約20萬人,目前擁有18所高等教育機構,在校生達6.8萬人,其中在讀研究生約1.3萬名,教職工3000多人,近40%擁有高級職稱。

基本概況

蘇州獨墅湖高教區總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3平方公里辟

為研究生教育基地,將吸引8到10所國內外著名大學在城內設立研究生院或分支機構,主要從事研究生教育;3平方公里建設創業園地,吸引研發機構,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產、學、研一體化新機制;2平方公里為蘇州大學的新校區,建設蘇大理工學院;其餘建設教學科研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

建設背景

中新兩國領導人在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七周年之際,提出“把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的新要求。
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將園區建設成為高科技產業基地;完善基礎設施和城區現代化功能,營造良好的投資、人居環境;構築科技人才新優勢,加大對人才的招聘、培養力度。
蘇州借鑑國內外高等教育辦學經驗,提高蘇州高等教育水平,實現經濟強市、科技興市的重要舉措。為蘇州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項戰略性措施。

機構設定

蘇州市政府成立蘇州獨墅湖高教區和蘇州國際教育園領導小組,下設"蘇州獨墅湖高教區建設指揮部",設"蘇州獨墅湖高教區管理辦公室"(設在園區管委會),為領導小組和指揮部的日常辦事機構。
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創立蘇州工業園區教育發展投資公司,在政府領導下,依託蘇州及蘇州工業園區強勢發展動力,以教育產業為基礎,科技發展為目標,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承擔蘇州獨墅湖高教區的規劃、建設、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招商引資和功能開發;為入駐的高等院校、研發機構及企業提供服務和公共管理;配合、支撐、帶動蘇州經濟的長遠發展,實現最終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開發建設

開發模式:
統一規劃 分期開發
政府搭台 高校辦學
運作市場化 後勤城市化
辦學形式:
政府投入為主的辦學形式
聯合投入的合作辦學形式
地方與學校合作辦學形式
社會力量辦學形式
學校獨立自主辦學形式

發展戰略

科研發展戰略
與蘇州市及工業園區主導產業緊密結合,優先引進與信息技術、電子工程、精密機械、生物工程、醫學製藥等相關的高等教育、科研機構。
產業發展戰略
重視教育產業化發展的趨勢,發揮教育與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旅遊服務業等聯合發展的帶動效應,實現多元化的產業發展。
空間發展策略
對硬體資源進行分級配置,在空間上將整個獨墅湖高教區分配為城市綜合開發區和教育區,利用交通幹道滾動發展,推進城市空間的形成。

發展目標

成為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高等教育資源集聚地。
具備儲備和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創新人才的兩大功能。
成為蘇州的高科技人才、高等教育資源和高校科技研發等三個中心。
成為融學、研、產、住四位於一體的現代化區域。
成為探索和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進行多種辦學體制、多種辦學形式、多種運行機制、多種資金投入以及多種培養模式的實驗基地。

規劃布局

地理位置
獨墅湖高教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南部,基地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具有江南水鄉地貌特色,東部和南部為規劃的城市幹道,西臨獨墅湖,北部的新機場路為規劃的城市快速路,其東北角,新機場路北側為規劃城市交通樞紐,有城市輕軌通過,可直達上海。
功能定位
以高等教育為主體,形成科研生產、生活居住、文化休閒於一體的現代化城市新區。
布局特點
網路組織功能、生態與彈性景觀設計的數位化虛擬城市。
合作項目
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蘇州大學與愛爾蘭列姆里克合作已獲教育部正式批准,蘇州大學新校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蘇州研究院等項目也已開始啟動。
英國華威大學、美國戴頓大學、香港大學等境外高校也以不同形式與獨墅湖高教區開展合作。
入駐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
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
蘇州科技學院天平學院
蘇州港大思培科技職業學院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評彈學校
蘇州大學新校區
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
西交利物浦大學
復旦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研究生院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研究院
華中科技大學
高博軟體技術國際學院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
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
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
鳳凰傳媒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