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聊齋志異》篇目]

《獅子》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暹邏貢獅[1],每止處,觀者如堵,其形狀與世傳繡畫者迥異,毛黑黃色, 長數寸。或投以雞,先以爪摶而吹之;一吹,則毛盡落如掃,亦理之奇也。

注釋

[1]暹(xiān 仙)邏:泰國的古稱。原分暹與羅斛兩國,十四 世紀中葉,兩國合併,稱暹邏國。

譯文

暹羅國來進貢獅子,每住到一處,就吸引很多人來圍觀。這獅子的形狀和世間流傳的刺繡畫上的大不一樣,它的毛是黑黃色,長約數寸。有的人扔給獅子一隻雞,它先用爪子摶弄後再用嘴吹;一吹,那雞毛就全都掉光,像掃盡了一樣。這也是事物規律中的奇怪現象。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