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 恨悠悠,幾時休?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全詩譯文
年少的人啊,浪費了多少美好時光,只知道無緣無故的哀嘆惆悵. 在柳絮漫天,花落繽紛的時候,登上高樓遠眺,遠處的一江春水流淌不息,如果用淚水可以排解憂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止這一江春水...賞析
此為秦觀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於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裡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下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於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後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縣)人秦觀側身像
北宋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蘇軾薦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長於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於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後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代表作為《鵲橋仙》(纖雲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雲)等。《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臭腐為神奇”的名句(見《蓼園詞選》)。《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生平詳見《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同名歌曲
桃花依舊笑春風·猶記多情曲:猶記多情
詞:穆宸
唱:韓筱熙
文案: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煙花易碎 緣終難繪
伊人依水 只待君歸
枯藤沉睡 桃花翩飛
春風拂過 余香相隨
春意不為誰 悄訴君早回
月圓不為誰 只望君相陪
惜緣不為誰 等待我不悔
望流水低眉 此淚 不退
前路我不畏 誓言拒輪回
契闊我不畏 夢中君依偎
歲月我不畏 記憶不會醉
昨天不會淡退 笑對
念白: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