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風景名勝區

狼山風景名勝區

狼山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和軍山組成,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蹟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

狼山風景名勝區

狼山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山劍山軍山組成,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蹟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相傳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傳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年)州牧楊鈞覺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為琅山,後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後人又稱之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這個雅致的別稱。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唐代高僧鑒真第三次東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風,北宋時狼山才與陸地漲接。自宋至清陸續興建了廟宇殿塔,總名廣教寺。佛教中狼山為大勢至菩薩道場,列為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

介紹

進狼山門,即為法乳堂,原為廣教寺的“大雄寶殿”,又稱釋迦殿。堂內三面瓷磚壁畫是中國自東漢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畫像,為當代著名畫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側拾級向上,是一座七級四面的實心磚塔,稱幻公塔。 紀念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一983年)狼山廣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內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撫台平倭碑》,記載明代抗擊倭寇的史實。塔西首為紫琅園,原為“三仙閣”,現闢為餐廳。再上,路右側為白雅雨烈士墓。白是南通人,愛國學者,李大釗的老師,辛亥革命時領導灤州起義,後壯烈犧牲。山東南坡萬松嶺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蕩長江,江南福虞兩山隱約可見。其上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
登上狼山之巔,即見廣教寺的主體建築群,廟門前大觀台,視野開闊,山水田野盡收眼底。廟門兩側有對聯:“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進門就是萃景樓,是座兩層小樓,昔日為戲樓。據戲劇界人士說,這樣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國也屬罕見。穿過萃景樓,迎面就是圓通寶殿,內供大勢至菩薩,佛像高達4.5米,是狼山寺廟中最大的佛像。兩側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後的支雲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高35米,五級四面為南通三塔之一(另兩塔為市內的文峰塔和光孝塔)。塔後就是著名的狼山大聖殿。狼山大聖為唐代的釋僧迦,他南遊江淮,為民醫病、治水,深受愛戴。唐中宗尊他為國師,乃一代高僧。殿內大聖菩薩身披龍袍,法相莊嚴;兩旁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內終年青煙裊裊,香霧氤氳。山下東南麓有唐代駱賓王墓;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著名詩人。曾隨揚州刺史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流亡南通。與駱墓並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屬金應和清《五山全志》編纂者劉南廬的墓,三墓稍上還有朝鮮愛國詩人金滄江之墓。
狼山南暢北幽,北麓以山為屏而構園,懸崖陡壁上題刻甚多,稱題名坡。園內崖下為曲流溪水,西部臨水巨石,近代著名書畫家吳昌碩題為“大磊落磯”。至今尚留有張春所建的“趙繪沈繡之樓”和“林溪精舍”、“語梅樓”等建築。還有松巔閣、海月岩、鵓鴣岩、夕陽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