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書名:《狂飆年代的碎片:中國經濟黃金十年》
作者:王正鵬
出版:首都經貿大出版社
二、核心觀點
經濟史研究學者們認為:每一個新興國家都有自己的經濟青春期。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60年代的西歐、7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都經歷過他們的黃金髮展年代。中國的黃金十年如何確定?從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間的十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段狂飆突進的年代,對於中國經濟來說,則是具深遠歷史影響力的黃金十年。這是王正鵬新近出版的經濟研究專著《狂飆年代的碎片――中國經濟黃金十年》的一個重要學術結論。
這本書日前已經由首都經貿大作為2012年的重點經濟專著出版。作為一名財經專欄作家和中國改革觀察家,作者王正鵬在這本新書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的學術觀點。
研究了中國30年改革史尤其是過去十幾年的中國經濟發展,王正鵬根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路徑演變規律提出: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間的十年,是中國在全球政治與經濟框架中獲得的一段意外時光,也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這段世紀之交的十年時光,伴隨著一系列的歷史機遇,如日本與亞洲四小龍的衰落、WTO語法規則植入中國政治、美國在阿拉伯地區的反恐、自由主義經濟哲學的最後流行等,這些意外交疊的歷史因素幫助中國經歷了一個狂飆的十年,也成就了一個歷史性的黃金十年。
自20世紀開始,全球各種經濟體都在歷史的版圖中此消彼長,首先是美國從英國手中接過了全球貨幣大權並成為第一經濟體,接著是20世紀50年代的西歐的復興黃金時期,隨後是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黃金十年,再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四小龍黃金年代,這個世紀則迎來了中國的黃金十年。
王正鵬認為,雖然當下全球經濟一片蕭條,但歷史客觀地評論中國的黃金十年有其重要政治意義。他說,中國的黃金十年最核心的突變因素有兩個:內部的動力是朱容基政府推行的的“國退民進”式國企改革,外部的動力是WTO語法體系植入中國的政治架構,這兩個體系的碰撞產生了巨大的歷史能量,幫助中國在2000年代初一躍成為全球經濟的發動機。即使是後來遇到印度的追兵,中國也因為其漸進改革的方法論和儒家的實用主義而獲得了更強大的發展優勢。
王正鵬使用了傳播學理論對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作了分析,他認為,國家的經濟史即為思想碎片史,對於中國的狂飆突進式十年哲學關照,他使用了一系列碎片化主題,提出了WTO語法體系植入中國政治、華南建立的地理級全球生產線、農業的產業化哲學、國家資本主義重來、全球化語境的最後時光、�顧公案意識形態之爭分水嶺、國進民退的冷空氣、經濟體制改革大時間表關閉、社會改革時間表打開等一系列全新的經濟哲學碎片來表述中國在這十年中的思想與實踐經歷。
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章節是關於中國改革的討論。作者以2004年為界,將黃金十年在意識形態上分為兩期,前半期為國退民進,後半期為國進民退。這個分界點即為2004年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的改革之爭。作為這一段歷史的報導者與評論者,王正鵬將�顧公案解讀為中國改革之爭的源頭,隨後經濟學界的左右之爭的爆發不但反映了一種學術對峙,也是整箇中國社會在貧富差距拉大後對於改革方向的不同認知。從�顧公案看,它打開了一對歷史的大門,在幾個月時間中,關於中國國企改革的方向就為之突變,隨即是關於改革的爭論,新左與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交鋒十分銳利,後來的《財經》雜誌評論、杏林山莊會議等重大節點詳細描述了這一歷史事件的深遠影響。對於改革爭論的寫作是本書十分精彩的一個章節。
《狂飆年代的碎片》梳理了兩次金融危機中間的這十年中,中國改革思想哲學的演進,作者使用了儒家實用主義、新自由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與技術民族主義的等一系列政治與哲學範式,將一段十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歷史變成了一次豐盛的經濟哲學與政治哲學討論,給中國學者與公眾回味這一段歷史提供了少有的哲學視角。作為一名傳播學者,王正鵬將當代傳播學理論引入對於中國經濟發展重大節點的事件討論中,令人耳目一新,其中關於越南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部分的分析,令經濟學研究者找到了意外的路徑。
總結十年史為了展望十年史?對於中國的未來發展路徑,作者戰略性地提出,2005年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時間表已經關閉,因為歷史的合法性在貧富差別的語境下正在弱化。但是,中國社會改革的時間窗剛剛打開,教育、醫療、社保、統戰、社團等社會領域的幾個重點議程需要5-10年的推進,在這一部分工作完成後,中國將建立一個相對獨立於國家父親式關懷的社會空間。王正鵬認為,中國應當使用改革積累與歷史紅利,通過社會改革修補前期經濟改革的社會遺留問題,並為最終的政治體制改革準備歷史條件。
《狂飆年代的碎片》這本書文風縱橫,結構宏大,在每一個思想碎片的闡釋上能啟用多學科知識,有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的知識積蓄,也有《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的理論思考,這是一般的經濟類作品所沒有的。
三、王正鵬前言
從歷史經驗看,每一個上升的國家都有一段青春期。在這樣一段時光中,一個國家的氣血升騰帶來的是一個繁榮與自信的新時代。這樣的青春期都伴隨著一次狂飆突進式的經濟騰飛,隨之而來的是文化、社會和政治的連環影響。我們正生活在狂飆之後的連環影響時期。
青春期的國家其發展哲學都是無意間寫就的,但都帶有兩個核心特徵:開放與變革。不管如何從意識形態上去定義開放與變革,中國自鄧小平南巡談話到北京奧運會召開這一段時期,是儒家實用主義的一次偉大勝利,它的實用性就在於用開放和變革重新解釋了馬克思主義、市場經濟、國家威權、自下而上的改革實踐。這樣的一條路徑在日本、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中同樣是一個基本定理。
國家的經濟成功往往為它的哲學觀尋找到了合法性,而開放與變革是最寶貴的一條哲學觀。中國國力增長所跨過的各類經濟指標,幫助我們在短短的幾十年里建立了遲到的心理自信。無論是國家的理論探索還是國民精神,在這樣一段青春的時光中,完成了一次幾百年來都不曾有過的心理儀式。這將是未來十幾年中國社會改革與政治改革的基礎與先聲。
作為一名傳媒人,我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就開始系統地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方法論與哲學觀。我選擇了與托馬斯・弗里德曼式的觀察方式,即在一個開放的、抹平的全球化語境下,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研究中國改革的路徑與戰略取向。這正是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主題:從亞洲金融危機到全球金融危機,即從1998年到2008年的這十年,是中國在全球政治與經濟格局博弈中意外獲取的戰略發展真空期,也是中國經濟狂飆突進的十年、中國經濟黃金增長的十年。
做這樣一個十年的斷代研究,我放棄了把它寫成一個斷代經濟史,是因為最巧合的是,這十年正好是網際網路帶來的全球性同步傳播在中國狂飆突進的十年。極速與海量傳播的時代,後現代主義思想洪水泛濫,人們仿佛生活在永恆的當下。面對網際網路對於社會思想的抹平與民粹化作用,經濟哲學的思考對我來說其價值要勝過去撰寫十年史。
本書正是想在那樣一段狂飆十年中探索中國經濟哲學的流變,從新自由主義的元素到風向左吹;從全球化語法體系到國家經濟主義標題;從國退民進到國進民退;從華南的陽光故事到騰籠換鳥的眩暈感;從諸候經濟到憲政經濟……對於這些宏大的經濟架構,在當下的新左與電子民粹主義流行的今天,我仍然“過時”地堅持用開放與變革的思考方式來面對它們。
思考之美,上天有時只給人賞賜一小段時光的緣份。2002-2010年的這段時間,每一個夜晚都是我思想奔放的美妙時光,我很感恩自己在這一段光陰中系統地研究了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改革路徑與戰略方向選擇。
本書的思考和寫作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幫助,在此特別要感謝以下幾位:
詹臏,著名IT部落格。我們一起創建的OFBLOG博群一度成為非常活躍的網際網路思想陣地,我的大量思考正是在OFBLOG上變成爭議的文字。
李禮,《炎黃地理》總編輯。在他的寬容支持下,我對於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家經濟主義的抽象思考是本書的一個重要部分。
郭淑香,《北京晨報》財經新聞中心主任。在《北京晨報》的編輯工作對我來是一次重大思想實踐,我們曾在一起激揚文字,書生意氣,那些帶著自負色彩的討論幫助我在一個宏大的經濟哲學視角下梳理了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
王曉雲,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編審,也是新自由主義思想家哈耶克傳記中文版的編輯。感謝他發現我的思考方式,從一定意義上說,我認為我們共同創作了這一本書。
王正偉博士,我的長兄,他的經濟學專著《伊斯蘭經濟制度論綱》中關於阿拉伯石油戰略的思考以及他對於中國農業發展戰略的長期研究,對本書中的農業與石油章節有十分重要的啟發。
李文旭,我的妻子,她幫我整理了全部書稿並做了校對,在我思考和寫作的時光中,她始終是我最忠實的讀者。
這本書的思考與寫作中,還得到過下面各位朋友與同事的幫助與關懷,特此致謝,他們是:鄭治、吳青松、李雪琴、王瑞斌、李勞、沈伯韓、秦軒、欒軼梅、�移風、孫存照、王子恢、劉書、張冬萍、司景輝、陳曦、李雋瓊、劉映花、李若愚、焦立坤、張黎明、張旭光、邢松松、高翔、田發偉、張潔平、汪涵……
本書中的錯漏之處,還請各位尊敬的讀者指正。感謝。王正鵬
四、王正鵬簡介
王正鵬,回族,財經專欄作者,現為和訊財經傳播事業部總經理、和訊財經傳播研究所所長。
作者為財經記者出身,曾出任《北京晨報》財經新聞中心主任、和訊網投資中心總監。
王正鵬自2004年起撰寫獨立部落格《財經夜譚》,發表了大量關於中國改革與戰略發展的文章,
在當時中國堅持全球化與經濟改革的語境下,這些文章受到了廣泛關注,獲得搜狐網全球最佳中文財經部落格。
王正鵬2007年畢業於英國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並獲傳媒管理碩士;2004年畢業於清華新聞
與傳播學院並獲新聞學碩士;199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並獲文學學士。作為一名傳播學者,他在2011年出版了關於英國報業的研究專著《報紙突圍――數字時代傳統媒
體變身記》。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沒有自覺到的黃金時期
彼得-德魯克筆下研究的資本主義成熟較晚的德國,因為一個功能性社會的缺乏而最終以世界戰爭的形式為自己補課;中國則用另一種形式在20世紀後半葉為自己補課並最終走入生產力的困境。幸運的是,這個國家最終選擇改良的方式糾正功能性社會的偏差。 ・沒有自覺到的黃金時期 ・跨過四小龍
・國退民進新空氣(1) ・國退民進新空氣(2)
・WTO語法體系(1) ・WTO語法體系(2)
・兩套發展體系雜交――能量突然爆發 ・龍象時代――歷史埋下的意外紅利
・地理級大生產線――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一幕《諜中諜3》的電影布景
・一個歷史名詞“遠東”――心中的金融中心(1) ・一個歷史名詞“遠東”――心中的金融中心(2)
・一頂胖保全頭上的聖誕帽 ・一棵想全球化的玉米
・農業哲學的裂變 ・一名全球化小農(1)
・一名全球化小農(2) ・一個農業大國盼望的藝術風景
・華爾街的春風吹過江南的油菜花 ・實踐論:糧食並不出自土地
・糧食元意義哲學 ・兩個大陸農民的西瓜經濟
・台灣地區農民的土地認識 ・鄉愁
・不要向他們學習…… ・新農村的經濟哲學研究:中國諾獎之搖籃
・東南沿海拉鋸戰 ・暮色台北
・台北艷羨上海 ・“後四小龍”時代
・還有越南 ・還有印度
・東南沿海製造業仍是當家花旦 ・亦新亦舊的工人階級
・把華南的故事講下去 ・建立一個包含農民工權利的新社會
第二部分:世界工廠發熱症
“9-11”後的幾年中,中國經濟經歷了一段“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時期。即使2003年出現了“非典”疫情,“非典”過後經濟再度猛漲如虎。也正是在這一段時間,中國在經濟戰略上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沒有對人民幣主動重估;二是沒有警惕過度的重商主義。這兩個錯誤使得2004年之後的經濟過熱槓桿化難以控制。 ・世界工廠發熱症 ・2005年底經濟風向悄悄轉變
・錯誤的種子 ・過熱的省份躺在行政手術台上
・選舉周期-過熱周期-商品市場周期 ・憲政經濟或政治科學化路徑
・90年代初的老朋友來了 ・關鍵是伏虎
・地緣思維下的石油風雷 ・中國印度腹背受敵
・大西南石油通道戰略 ・黑色中亞
・泰納線的艱苦表述 ・東海石油聯合開採――和局
・海權夢想的歷史視窗期關了 ・塞翁失油
・“郎顧公案”(1) ・“郎顧公案”(2)
・“郎顧公案”(3) ・歷史的大迎角(1)
・歷史的大迎角(2) ・張五常出山
・被忽略了的傳播學問題 ・新左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