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之細布

狂人之細布

《狂人之細布》出自由南朝梁代僧人釋慧皎(497 年—554年)的《梁高僧傳》中的鳩摩羅什傳中,其中盤頭達大師講述了一個故事,一般稱為《狂人細布》。與《皇帝的新裝》有相似之處。該文以一個中國富豪極愛“細縷(細絲綢)”的寓言小品,一針見血的刻畫了自視高貴者愛慕虛榮、貪婪愚昧的醜態和狂人的愚笨。

基本信息

原文:

狂人之細布插圖狂人之細布插圖
昔狂人,令績師績錦,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狂人猶恨其粗。 績師大怒,及指空示曰:“此是細縷。”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猶且不見,況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績師。

注釋

績師:紡織師
加意:特別用心地織
恨:不滿意,嫌
若:像
空示:讓……看

翻譯

從前有個狂妄的人,命令紡織師織絲綢,命令他要織得非常精細美好。紡織師特別用心地織,纖細得好像微小的塵粒,狂妄的人還不滿意,嫌太粗。 紡織師很怒惱,就指向天空讓他看:“這就是細微的絲縷。”狂妄的人說:“為什麼看不見?”紡織師說:“這絲縷非常細微,我們紡織工匠中最優秀的師傅尚且看不見,何況是一般的人呢?” 狂妄的人非常喜悅,因而賞謝了紡織師。

作品解讀

這篇寓言故事圍繞“織錦”展開情節。首先寫狂人請紡織師為他織絲綢,要求越細越好。為下文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可紡織師特別用心織出的細絲狂人仍然嫌粗。紡織師一怒之下指著不存在的細絲給狂人看,狂人竟然“大喜”,且付出工資。故事情節生動,結局出人意料,卻又合情合理――“細若微塵”尚且嫌粗,那么,比微塵還小有細絲還看得見嗎?因此,狂人受騙,不能怪別人,只能怪他自己了。

文言知識

“恨”在古代漢語中不是仇恨的意思,這點要特別注意。“恨”在文言文中通常解釋為“遺憾,不滿意”,本文“狂人猶恨其粗”中的“恨”就是這個意思。這個意義,古代還常用“憾”表示,因此,文言文中“恨”“憾”是同義詞。而文言文中的“怨”則表示仇恨、怨恨的意思,這也是在學習中要特別注意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