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率領軍隊出其不意翻越阿爾卑斯山脈,直抵波河平原。當時時值隆冬,漢尼拔部隊在翻越積雪山脈時損失頗重,戰鬥力大幅下降。羅馬派出執政官之一的老西庇阿率領軍隊前去剿滅,但在前哨戰鬥中,漢尼拔占優勢的騎兵擊潰了羅馬先頭部隊,老西庇阿意識到這一點,於是避免與漢尼拔直接對抗。而隨後到來的羅馬另一執政官森普羅尼烏斯·隆古斯(Titus Sempronius Longus)卻堅持要趁迦太基軍隊元氣尚未恢復之時進行決戰,因此,公元前218年12月,在特雷比亞河(The River of Trebia) (義大利北部帕杜斯河,即波河的支流)岸上,雙方展開決戰。
戰役經過
開戰前夕,漢尼拔(Hannibal)的迦太基(Carthage)軍隊中擁有1萬騎兵,2萬步兵。而羅馬方面,森普羅尼烏斯·隆古斯的羅馬軍隊擁有4千騎兵及3.2萬步兵(包括盟國兵力)。開戰前夜,天空飄雪,漢尼拔派出弟弟瑪戈率領騎兵8千人潛伏在河邊茂密的灌木從中,而命令餘下的士兵好好休息。第二天清晨五點鐘,漢尼拔命令部隊起床,飽食後準備戰鬥,並派出剩餘的2千努米底亞騎兵到河對岸的羅馬軍營前挑釁示威。森普羅尼烏斯·隆古斯下令全軍整隊出擊。由於倉促,羅馬軍隊在沒有進餐的情況下就匆忙出發,趟過冰冷的河水追擊努米底亞騎兵。在渡河後,羅馬人赫然發覺迦太基人已經占領了河對岸正面的一處小山包,正嚴陣以待。但出於兵力優勢,羅馬將領下令全軍衝擊。漢尼拔利用標槍兵首先騷擾羅馬軍隊,同時使用新僱傭的高盧步兵作為第一線抗擊羅馬軍隊的第一波強大攻勢。同時兩翼使用僅剩的8頭戰象對羅馬軍隊進行衝擊。當戰事膠著時,漢尼拔示意瑪戈的騎兵由河邊出擊,從背後合圍羅馬軍團。在激戰中,羅馬軍隊傷亡2萬8千人,僅有八千步兵在兩位執政官的率領下從高盧軍隊薄弱的防守中殺出血路退回波河以南。而漢尼拔軍隊損失僅僅4千人,但戰象僅剩1頭。
影響
此次戰役之後,漢尼拔不僅解除了翻越阿爾卑斯山以來最大的威脅,同時以自身的實力贏得了當地高盧居民的信任,不僅補充了給養,而且擴大了兵員。而羅馬軍隊遭受了較為嚴重的損失,不得已將遠在西西里島準備進攻迦太基本土的軍隊調回本土進行防禦,打亂了羅馬企圖一舉攻占迦太基城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