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文藝學無論怎樣創新,都是奄奄一息的夕陽學科,它之所以不斷要“創新”,而且已經喊了十幾年了,就是因為它無“新”可創。原因很簡單:一是不接觸實際,二是缺乏理論訓練。我佩服他對紀
實文學創作和理論研究的執著,相信他能走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文藝學要有現實感,有草根性,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只有這樣才有希望。西方的東西也要介紹,古代的東西也要闡發,但都要以現實關切為根本、為核心;否則,就會失去核心、失去根本。
編輯推薦
“給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讓它有趣一點。”
本書詳細介紹了特稿采寫的基本要領和投稿技巧。圖文並茂,是優秀特稿寫作的用實教材。
看了你的大作後,感到有一種引人入勝、回味無窮的感覺,不愧為高屋建瓴開山之作。我認為大有必要好好學習一下。
特稿知名作家李作明
材料翔實,論述縝密,既有廣度又有深度,是目前對特稿采寫總結得最全面、最具體也最權威的一本好書。
著名女作家林夕
寫特稿特快活,就像鋼琴家十指間流淌出動人的旋律一樣;余老師雪中送炭,給廣大求知求職的青年朋友指出了一條特稿寫作之路。
教授、海軍大校劉水
余先生橫刀立馬,發起一場推翻虛構類文學或純文學地位的“革命”,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新紀實文學運動”。
青年散文作家張現區
從十九世紀初開始,一些大學就相信,就像音樂家和畫家一樣,作家也需要接受類似於音樂學院或美術學院的正規教育來學習寫作原理。
(美)著名教育家羅伯特·麥基
作者簡介
餘音,中國《史記》研究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遼寧作協會員、大連作協理事。《家庭》、《知音》、《華西都市報》,《報告文學》等多家報刊簽約作家。先後就讀、畢業於海軍飛行學院、遼寧文學院、大連海軍艦艇學院政治系和中國文化書院,曾在海軍政治部、大連市委宣傳部工作,現在《東北之窗》雜誌社工作,歷任責編、首席記者、執行主編。2001年以來,3次成為央視“實話實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名人相約星期五”特邀嘉賓。2003年10月,參加北京師範大學主辦的“文化新趨勢與文藝理論創新”高級研討會,鼓吹創建中國紀實文學理論大廈。已出版《雷鋒人生哲學講座》(合著)、《傳銷內幕揭秘》、
《維和高官傳奇》、《中國維和警察》等著作。
目錄
餘音的研究度很了不起(序一)
趣書一冊墨變金(序二)
第一章 天生我才——你也能成為一名“特手”
第一節 愛特稿的N個理由
一、寫特稿可以“鐵肩擔道義”
二、寫特稿可以關注人生
三、寫特稿是走上作家之路的“第一步”
第二節 成功距離你並不遙遠
一、小說家“跳槽”、“客串”寫特稿
二、從大報編委到著名特手
三、詩人也會“移情別戀”
四、大學生“打工”的“最佳選擇”
五、打工仔是特稿生力軍
六、軍營盛產“特種兵”
七、從“槍手”到特稿高手
八、寫特稿不問學歷
第三節 特手的八大“資本”
一、具有基本的文字功底
二、具有敏銳的新聞感覺
三、具有較高的情商
四、具有“快速反應能力”
五、具有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
六、具有敢於“碰硬”的膽識
七、具有終生學習的求知慾
八、具有韌性,經得住挫折
第四節 學寫特稿從何處入手
一、第一條是“新聞路”
二、第二條是“小稿路”
三、第三條是“自我寫真路”
第五節 友情提示
一、沒有記者證、採訪證怎么辦
二、什麼條件才能參加特稿筆會
三、如何收集特稿編輯的通聯信息
第二章 慧眼所見——怎樣捕捉有價值的特稿線索
第一節 特稿之謎何其多
一、特稿的歷史是一個謎
二、特稿的稱呼也是一個謎
第二節 新聞特稿派和紀實文學派
第三節 發現特稿線索的基本方法
一、在公共媒介中“大海撈針”
二、與職能部門建立“熱線”聯繫
三、到社會信息集散地收集
四、向新聞線人“購買”線索
五、親自策劃特稿
六、向外地同行“求援”
第四節 特稿線索的價值如何衡量
……
第三章 巧如心扉——怎樣採訪到鮮活的素材
第四章 不同凡響——怎樣讓構思更加巧妙
第五章 畫龍點睛——怎樣製作“三題兩頭”
第六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怎樣進行藝術地表達
第七章 百步穿楊——怎樣提高投稿命中率
第八章 錦上添花——怎樣把特稿“做大”
第九章 巧用“雙刃劍”——怎樣維權和預防侵權
第十章 脫殼羽化——特稿走向紀實文學
後記: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